8月,吵了一年多的華為彩電終于上市了。但是,華為榮耀智慧屏的創新中,相比鴻鵠818的芯片、鴻蒙的操作系統,真正讓彩電行業為之一振的卻是“不起眼兒”的“沒有開機廣告”!并迅速得到行業廠商的“跟進”!
有人說這開了先河,大屏君其實“不以為然”:沒有開機廣告的智能電視不是沒有,韓系和日系品牌大多數都沒有這“折騰”事情,更何況沒有智能電視前,彩電都沒有開機廣告。只可惜,在國內彩電市場,智能時代以來外資品牌的占比越來越弱,彩電行業早已經是內資品牌掌握話語權的時代。
開機廣告,可以賺大錢的工具
不需要解釋,消費者自然明白“廣告不會免費”。很多彩電企業執念于開機廣告,目的就是想在智能電視時代多一個“盈利途徑”。
尤其是目前,彩電行業常年價格戰的背景下,彩電企業的凈利潤水平不是虧損就是不足5%。而開機廣告是一個“積累性”的業務。例如,過去5年一個品牌銷售了3000萬臺電視,這就意味著有三千萬個終端可以“上廣告”。
天下苦開機廣告久已
更為重要的是,開機廣告是“畫面、聲音”的廣告。大屏君自認為消費者看到的廣告多數是“沒聲音”的。比如,電梯傳媒廣告、地鐵站的廣告、公交站的廣告,這些都沒有聲音。很長時間內,真正圖文并茂的廣告可能只有“電視臺”一個傳統渠道。而正真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視臺平臺,則更為少數,基本限制于央視和衛視頻道。
但是,電視機開機廣告,1.畫面、聲音同步;2.產品消費覆蓋全國;3.主流彩電品牌6-8個,比主流的全國電視臺數量還稀少;4.看電視必須開機……這些條件整合起來,大屏君覺得,開機廣告如果真的“做大做強”,甚至媲美央視《新聞聯播》前的廣告。如媒體曾經披露,某“電視機開機廣告2017年賣到 180萬元/天。那時,貴州茅臺在《新聞聯播》前投放的 20秒廣告,一年 5億元,平均一天也不過 136.98萬元。”
同時,電視開機廣告是“強制性”的。消費者無法選擇。——或許你可以和大屏君說“畫面不看”,但是“聲音轟炸”真的很難躲過去。不可能消費者為了不看廣告,還要“帶一個隔音頭盔”。
正因為以上這些特征,目前一個彩電品牌每年的開機廣告可能有數千萬的收入,而且隨著存量市場的擴大,收入還在增長——這種收益幾乎沒有多少直接成本:華為榮耀智慧屏的“無開機廣告”,直接砍掉了彩電業一個數億元的凈利潤: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這事情“不能不大”!
開機體驗,華為智慧屏沒有啥技術就領先了
為什么華為智慧屏的“無開機廣告”會引發市場熱議呢?一方面是因為這是彩電企業的財路,另一方面更是因為消費者的不滿是“公開的秘密”。
華為榮耀智慧屏號稱1—2秒鐘開機;傳統的帶有開機廣告的電視,視其聯網速度、智能系統速度和廣告長度不同,開機時間10-40秒鐘。二者的體驗差異非常巨大。華為很聰明,幾乎不需要什么技術準備,也不需要增加成本,就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了一個“差異化賣點”。
如果說開機廣告的效益是“投機取巧”的聰明;那么大屏君覺得這次華為的做派則是“看準市場灰色規則”的“真聰明”。兩種選擇之間,消費者會為哪一個埋單,顯而易見。
行業分析專家認為,消費者或許不是不能容忍開機廣告,但是他們一定不愿意被強迫看開機廣告。問題的核心不在于“幾十秒鐘”有多大的意義,而在于“強迫”二字上。消費者有選擇看與不看廣告的權利。
一個證明消費者“討厭廣告”的數據是:據機構預計,國內視頻付費用戶規模自2016年開始呈爆發式增長后,2019年將突破2.5億人。如截至2019一季度末,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達9680萬人,其中98.6%為付費會員,同比增長58%;騰訊視頻付費用戶數為8900萬,同比增長43%!顿M會員的好處,一方面是獨有內容;另一方面就是沒有廣告干擾。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彩電、互聯網視頻等已經進入90后主導的時代。90后新的消費觀更注重個人自由性,對廣告的態度與70后截然不同,忍耐性也低于80后。彩電市場的銷量中,90后已經是與80后相當的群體,且占比還在增加。所以大屏君認為,如果硬件企業要生存,就必須“討好”90后為代表的新消費習慣——品牌年輕化,首先從告別開機廣告做起!
對此大屏君可以這樣說:1.有開機廣告,是利用70和80后對廣告的忍耐,創造了新商業模式;2.去掉開機廣告,是在90后崛起背景下,吸引新消費者的“商業模式”再次創新。
即便不談錢,開機廣告也是不應該有的
“如果你的智能手機開機要三四十秒鐘,你能接受嗎?”答案是,當你想接電話的時候,還沒等開機,對方已經因為沒人接聽而掛掉了。
這也許是一個笑話。但是,大屏君卻覺得,同樣是智能系統、網絡設備、加上顯示屏幕,智能電視本應該與智能手機的開機體驗差不多少。更何況,智能電視用固定電源作為待機供電,待機功耗長期在5瓦左右,是智能手機產品幾十倍耗電量——消耗更多電量待機,開機速度反而更慢,這是不合理的。
實際上,很多開機電視廣告的理由就在于“開機需要時間”,“這時間很單調乏味,不如來一個小廣告”。這個說法乍看很合理,只不過經不住推敲,大屏君至少有三個理由來反駁它:
第一, 開機增加廣告,是不是更消耗系統資源,是不是讓開機更慢?第二,既然都能播放廣告視頻和聲音了,到底是開機完成,還是沒完成,系統還在做什么工作?尤其是那些網絡更新的廣告,都已經上網下載廣告視頻播放了,按理應該早已經完成開機過程了。第三,所謂的開機,并非從斷電開機的過程,更多的是待機狀態下開機,這個過程真的需要耗費那么多的時間嗎?
所以,即便不談錢的問題,只是技術上討論,開機廣告的合理性也說不通。更何況,大屏君亦注意到輿論對開機廣告合法性的探討:廣告內容的跟新消費者沒有知情權、沒有選擇權;廣告內容根據消費者看電視習慣適配,消費者隱私可能被暴露給產業鏈各個環節;下載內容和APP沒有經過必要授權,其安全性存疑……
不過,“我就想簡簡單單看個電視”,這愿望隨著華為榮耀智慧屏的到來已經離實現不遠。理論上,只要華為堅持下去,彩電企業都會被動跟隨,市場存量電視(包括OTT的智能盒子)也可以通過系統更新,去掉開機廣告。
在這里,大屏君想到了知名藝術家黃宏、鞏漢林1997年春晚表演的小品《鞋釘》。其中一句著名臺詞是“祖傳三代釘鞋的,沒賣過一個釘子。修鞋的、縫幫兒、釘掌兒,賣的是手藝。這叫道兒!”做彩電就要做好彩電,廣告運營和彩電軟硬件打包,強制消費,這可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