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筆灰飄啊飄的教室,能叫做智慧教室嗎?”在四川教育展上,與會人士提出這樣一個苛刻的問題。
在行業專家看來,智慧教室的革命開始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占比的日益提升,并向信息化、智慧化演進:從這個歷史脈絡來講,如果不能告別傳統粉筆黑板,也就談不上完整的智慧教室。
全數字化黑板產品成為市場熱點
在四川教育展上,東方中原展示了一款170英寸雙通道超寬屏電容白板一體機+麥克賽爾激光投影機應用解決方案。其中,超大電容觸摸屏幕,完全代替了傳統黑板。電容觸控的精度,保障了書寫效果的流暢性。實現了數字技術代替“粉筆”,但保留良好書寫體驗的進步。
無獨有偶,在深圳高交會上,TCL展出的多款IWB(Interactive White Board,即電子白板和交互智能平板)產品也在突出“大”的意義。采用雙屏拼接方式的86英寸極窄雙拼屏產品,可以實現4米的顯示寬度,基本代替K12教育中的黑板產品。納米銀線觸摸技術,更是帶來極其細膩的書寫體驗。超窄的2毫米邊框,讓拼接效果更為出色。
對于目前高級私立學校、國際學校和大學小班教學流行的“小黑板”領域,TCL 21:9的105英寸超寬顯示產品可以提供2.45米長度的顯示書寫區域,亦可以基本代替傳統黑板產品,或者僅僅少量保留傳統黑板產品。如果,采用這款產品進行雙拼,則可以實現接近5米寬的顯示與書寫教學區域,進一步滿足大教室、大班額教學的需求。
無論是投影顯示還是液晶顯示設備,都已經在為“完全數字化”、“徹底告別粉筆”的教學環境做技術準備。行業人士認為,這是教室教學環境向智慧化升級的必要基礎:完全數字化的電子黑板,帶來了課堂最重要的板書與媒體信息的“數據化”,進而成為智慧教學的關鍵基礎設施。
全數字化黑板是“粉筆缺點”的解決方案
“為什么我們一直致力于在教學中引入更多的多媒體設備?因為這些設備能夠帶來‘信息’數量和質量的雙重升級!”
行業專家指出,相對于黑板粉筆書寫的灰塵問題,粉筆書寫更面臨三大效率瓶頸:第一,粉筆書寫的速度不僅慢于老師思維的速度,也慢于學生思維的速度。依賴粉筆書寫,無形之中在掐斷很多“教學思維”過程,等于頻繁的為大腦按下暫停鍵。
第二,粉筆書寫的板書有一個“無法保存”的問題。學生總是需要在課堂上,用很大精力“記筆記”,而不是去全力思考和關注教學內容。“一心不得二用”,但是記筆記和思考內容本身一定是一心二用的。有些時候,老師遮擋住黑板的某些部分,還會導致“筆記”的記錄進度與教授進度的不同步,進一步影響課堂效率。
第三,粉筆書寫在課堂上對于很多問題的“寫”與“畫”帶來了“課堂容量”的不足。一方面,老師能夠認真寫和畫的知識比例有限;另一方面,粉筆畫出來的觀感也不好。同時,粉筆繪制和書寫過程“不可能”在一堂課內對要點進行重復、反復,時間軸上不能拉回強調。
所以,粉筆書寫板書的過程是一個比較低效率的過程。這不是否定粉筆書寫過程對學生的引導意義,尤其是對于小學生學寫漢字筆畫等的引導意義,而是客觀提出粉筆書寫的局限性。而這些局限性恰可以在全數字化的黑板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決。這種全數字化的黑板還能幾乎全面保留“課堂書寫引導”的必要性。
全數字化黑板是“教學信息承載力”的升級
對于全數字化黑板的意義,如果僅僅局限在“粉筆書寫”的優缺點比較上,那就小看了這一技術進步的巨大威力。
首先,數字化的黑板技術,徹底打破了課堂教學信息的“時空束縛”。粉筆書寫過程,無論老師有多大的學問,都被限制在課堂45分鐘的一支粉筆之下。而數字化技術允許,1.課前大量的素材和內容組織,甚至是國家級別的大型的教學案例組織;2.課后允許學生任意的回顧課堂內容,并解放機械記錄筆記的負擔;3.課中可以隨時因有學生反饋,提供跨越既定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帶來學生學習的更多啟發性。
第二,數字化黑板技術,讓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可以與AI技術結合。且這種結合更為自然、更為前置。傳統粉筆板書,雖然也能通過“圖片識別”的方式AI化,但是這種方式必然是事后的處理、必然在準確性和科學性上不及事前主動AI化的準備;更無法提供課堂之中的AI教學交互體驗。
第三,全數字化黑板技術是對老師的解放。傳統教學過程,板書的書寫占據了教師大部分精力和體力。重復的板書,讓教學活動變成了“體力活”。這顯然不是高效率的人力資源利用。在全面數字化的黑板時代,教師的工作,將從課堂過程占主導,轉變為“課前準備和集體教研”占據主導;課堂過程將從“教師填鴨為主要模式”,變成“教師掌控節奏”、“學生與知識”的互動為主導。
同時,結合其他課堂AI技術,數字黑板也能夠將學生的課堂互動變成數據,長期累積,成為一項重要的復習和教研資源。
總之,數字化的黑板技術,帶來的革命遠超過“黑板和粉筆”的空間。這種數字信息技術的邊界拓展性,到底會引爆哪些教育革新,需要的是更多的創造和無窮的想象力。
打造好硬件基礎設施,智慧教學才能“上道”
對于智慧教學的發展,全數字化的黑板產品是關鍵基礎設施。它不僅是智慧內容的教學承載體,同時也是智慧技術課堂大數據的產生源。
行業專家表示,在未來智慧教師的發展之中,人工視覺、人工聽覺技術代表的感知技術體系,與數字黑板代表的展現技術體系,是核心硬件。無論未來的課堂內容和AI應用,是基于遠程的云中心,還是當堂教師的自己制作內容,這些標準設施都是最關鍵的一部分:尤其是數字黑板,作為核心知識呈現與交互界面,必然位于智慧教學的“終端C位”。
近年來,包括激光顯示、大尺寸液晶顯示、電容觸控等技術不斷進步,價格持續下降,已經為全數字黑板產品的普及提供了一定的基礎。一些先進學校和地區、研究性教育機構,率先采用新的設備的實機已經成熟。圍繞全數字化教學的內容產業體系、區域教育的云支撐體系建設也已經可以逐漸展開。這將真正推動基礎教育進入“智慧革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