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可在美國向兩家同行公司提出了維權訴訟,指控他們的產品有借鑒巴可公司可立享無線演示技術的嫌疑。這是巴可在全球采取的一系列維權行動中的最新舉措,旨在保護其創新的可立享技術不被其他公司所侵犯。而最近美國專利商標局再次重申了可立享技術的新穎性和創造性,并表示巴可完全有權在美國享受相應的專利權。
巴可曾多次成功保護自己的權利
在此之前,巴可曾經針對侵權行為在歐洲提起了一系列的維權行動。2018年,巴可在荷蘭和德國針對Kindermann公司銷售的Klick&Show無線演示系統提起訴訟。這次維權的結果是,荷蘭法院在阿姆斯特丹的綜合系統博覽會貿易展查封了這些侵權的產品。
同樣是2018年,丹麥法院禁止了兩家經銷商銷售涉嫌侵權的無線演示產品。這些成功的訴訟案例表明了巴可在無線協作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力。據了解,巴可公司率先研發了無線投屏技術,以按鈕點擊分享的產品設計,于2012年推出了無線協作產品——可立享。自此,巴可可立享開創了“無線協作”概念和其所在的細分市場。時至今日,可立享設備已經在全球布置了60萬間會議室。在筆者看來,作為發明人和專利的所有者,巴可完全有理由維護自己的創意,保護知識產權。
在中國 知識產權問題同樣重要
在中國,知識產權的問題同樣重要。雖然起步較晚,但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迅速,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企業和國民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也在不斷提高。截止2018年,我國已與全球6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等171份,與50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系。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法律中明確規定:保護外國投資者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外商投資法》的推出進一步確定了中國同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
去年12月進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保護外商在華合法權益特別是知識產權,將成為今后的重點工作。中國現在也經常與外國企業開展對話,根據國內外創新主體和權利人的訴求,不斷完善《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筆者認為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于中國市場發展非常重要。以無線協作領域為例,中國市場雖然起步較晚,但卻蘊含廣闊的前景。只有保護好知識產權,才能保證像巴可這樣的市場先行者源源不斷的為用戶創造價值,從而引導行業實現良性競爭。
在未來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筆者相信這將給外商帶來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國外高新技術品牌進駐中國市場,進一步帶動國家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