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地鐵站大屏幕,很多人并不陌生。但近期由北京環宇藍博與成都智元匯聯合在成都地鐵春熙路站和火車南站建設的三塊大屏,卻仍然引發了不少路人的好奇,甚至有人專程到此打卡。那么,這三塊新屏究竟什么來頭?又是憑啥晉升“網紅”的呢?
故事的主角,正是由老牌大屏幕生產制造廠家環宇藍博(LANBO)自主研發并獲得中國和美國獨家發明專利的“微距背投”。盡管2016年問世,但在短短三年間,這一創新產品已在商用顯示領域“名聲在外”。雖然很多人對其最深刻的印象是“護眼”,但事實上,其優秀的綜合性能,即便在地鐵站這樣的復雜環境仍能夠一枝獨秀,脫穎而出。
成都地鐵春熙路站微距背投大屏
(LANBO供圖)
眾所周知,由于復雜的建筑結構,地鐵站的環境亮度很難做到統一,如果顯示設備無法做到因地制宜的調整,那么畫面效果將很難達到理想狀態,甚至在有些區域會昏暗得一塌糊涂,令信息傳達效果大打折扣。而微距背投獨特的結構和性能設計,使其在亮度和色溫上都擁有了極大的調整靈活度,由此,可根據安裝地點的環境照度隨時調整至最佳。也正是因此,不僅使這三塊微距背投屏幕因為極度吸引眼球而成為網紅打卡地,更助力成都地鐵實現了更佳的廣告宣傳效果,正可謂“名利雙收”。
而談及大屏,或許很多人會想到“光污染”的話題。的確,在地鐵站這類室內人員密集場所,大屏不僅要承擔多媒體內容絢麗展示的職能,更要做到“默默無聞”的靈活亮度控制,進而避免光污染帶給乘客“刺眼”、“不舒服”的不良體驗。微距背投特殊的結構設計使其能在保證屏幕色彩不丟失的同時,在150-450cd/m2的范圍內任意調節,真正做到了適需設定,有效避免了光污染的產生。
當然,理想的畫面并不是僅由亮度這一個因素決定的,微距背投在色彩還原方面的高精準度也是業界共識的。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想象一下,如果藍天發灰、皮膚發紅,這樣的畫面恐怕也沒有絲毫的美感可言吧!不僅如此,特殊的表面結構,還使得微距背投在拍照時不易出現其他顯示設備的摩爾紋現象,特別適合充當拍照背景。不用美顏,不用濾鏡,也是美美噠!
此外,作為安裝在地鐵站內的設備,大屏每天都要近距離接觸來往乘客,這就需要大屏不僅不會影響行人,也不能被行人影響。微距背投屏幕自身可實現無噪音運轉,不會因為嗡嗡的噪音破壞乘客的好心情;其屏體溫度也被控制在了較低的范圍,即便貼近屏體,也不會因為不斷襲來的“熱氣”讓人平添煩躁,真可謂又靜又美的典范,同時亦有助于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
另一方面,地鐵站內的大屏幕,通常都被安裝在換乘通道的公共區域,人流量巨大,并且幾乎都采用貼地安裝,處在人手可以輕松夠到的范圍內,這就使屏幕暴露于海量乘客有意或無意的觸碰之下,如果沒有足夠的保護,則極易損壞。微距背投表面的專利屏幕可以對內部的核心發光組件形成有效的保護,在人流量巨大的地鐵站,仍可為屏體穩定運行提供持久的呵護。
成都地鐵火車南站微距背投大屏
(LANBO供圖)
安裝在春熙路站和火車南站的三塊微距背投屏,都隸屬于阿波羅系列,尺寸分別達到9216×2688mm和兩套7488×2688mm。別看其身形巨大,但由于采用模塊組裝方式,因此在安裝和運輸方面卻具有極強的靈活性和便捷性。當然,微距背投最被人稱道的“護眼”屬性也是項目的一大亮點,在人人做“低頭族”的今天,抬頭看看絢麗又不傷眼的大屏,也是符合時下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種選擇!
最后,作為在公共區域使用的大屏,其耗電量和穩定性不僅直接關系到用戶后期的運營成本,也牽涉到維護操作便捷性的問題,特別是在地鐵站這樣需要高強度、不間斷作業的地點,更是需要盡可能避免因任何屏幕故障導致的停運風險。憑借自家獨特的技術設計和良好的品控,微距背投相比市面上同規格產品的功耗降低了20%之多,同時穩定性提高了50%,成為成都地鐵運營方降低后期維護和用電成本的利器,也成為保障地鐵屏幕穩定運轉的定心丸。
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寬,貼在微距背投身上的標簽也在日漸增多。除了護眼,微距背投還有更多亮點等待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