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長寧區北翟路湯更浪公交站,一些老乘客發現站臺上有了新變化:原有的公交候車亭上多了一塊黑白電子墨水屏,在太陽光的照耀下,32寸屏幕上數條公交線路的車輛到站時間等信息白底黑字,畫面格外清晰醒目。正在候車的曹阿姨說:“現在的小年輕用手機就能查詢公交車到哪里了,但我們上了年紀,還是要看信息屏。現在這種新型公交站牌就很好,方便中老年人出行。”而在17路建國東路重慶南路站乘車的金先生感慨:“過去總感到公交預報信息顯示屏推廣速度太慢,如今小型黑白電子站牌顯示屏的推出,既節約成本、有利推行,同時也方便了乘客。”
自2005年9月開始,上海公交在浦東陸家嘴、世紀大道沿線試點安裝了22個新型智能公交站牌,通過醒目的電子滾動顯示牌,每隔30秒鐘更新信息,清晰地滾動顯示下輛到站公交車車號和到站時間,給市民乘坐公交車帶來了極大便利。歷經多年的發展,公交站牌從傳統的金屬站牌到自帶照明系統的燈箱站牌,再發展到車輛到站信息預報、乘車舒適度預報及豐富的多媒體展示效果,讓市民在站點候車及時掌握公交車輛營運信息同時,也獲得了豐富多彩的視覺感官體驗,讓等車充滿樂趣。
久事公交信息部經理楊復彬介紹,目前,滬上的公交電子站牌主要采用LED、 OLED 和LCD 三種形式。公交候車亭大多采用LCD和LED站牌 ,其優點在于LCD可播放動態視頻及豐富的到站表現方式; LED亮度較高,室外觀看較為清晰,但缺點是功耗太高,不利于節能環保。而無電站桿采用太陽能+OLED顯示屏方式,優點在于功耗較低;缺點是在陽光直射下,可視性較差。 但這三種形式都需要鋪設電力線路為顯示屏供電,據測試,LCD顯示屏功耗更是達到250-300瓦。目前,久事公交集團管轄的4000多個中途站,現已有1285個中途站可提供車輛到站預報信息服務,已實現中心城區有電站亭的全覆蓋。但是由于供電條件受到限制,市區還有不少站點成為公交智慧出行的空白點,無法使用公交信息預報屏。
為了能讓更多公交到站預報信息屏“亮”起來,久事公交集團全力以赴填補智慧出行空白點。新近試點的黑白電子墨水屏運用先進的太陽能充電及雙電池供電技術,與原來的LED、LCD屏相比優勢明顯,創新的前置導光源更是為夜間候車乘客帶來舒適的使用閱覽體驗,能在缺電的公交站臺使用。
而這僅僅是久事公交集團不斷提高公交服務水平的舉措之一。據悉,預計從本月開始到今年底,這一公交站牌在全市各大公交站點陸續推廣,優先在進口博覽會重點區域示范性安裝測試,年內將在本市中心城區完成1500個站桿預報屏、1000個站亭預報屏建設,為市民帶來智慧公交出行新體驗。在加快新型墨水屏預報設施安裝試點,逐步擴大公交到站信息預報覆蓋面、提高預報信息滿意度的同時,久事公交集團還將在市交通委的指導下進一步推進浦東浦西公交信息資源融合,形成上海智能公交標準化規范。9月1日起,已在久事公交集團管轄站點發布浦東公交線路車輛到站信息預報,并廣泛聽取市民意見。
智能交通網消息,日前上海浦西部分公交候車亭和電子站牌使用了墨水顯示屏,這些智能公交站臺整合4G網絡通訊和墨水屏的使用特性,運用先進的太陽能充電及雙電池供電技術,保證墨水屏的穩定無故障供電,更能以極低的功耗滿足無電公交站臺的使用,為市民帶來全新的智能公交體驗。
此次投入試運營的電子墨水屏站牌擁有上海澳馬自主研發的驅動及控制系統,能夠為乘客實時地顯示公交車到站時間、動態路線位置等交通信息,并減少人力更新公交信息的高額維護成本。在陽光直射下,電子紙顯示屏畫面清晰可見,支持廣視角顯示,同時雙穩態特性使其只有在更換畫面時才需要耗電,具有超低功耗。
此外,考慮市民夜間閱覽體驗,除了運用電子紙顯示器技術外,上海澳馬還為智能公交站牌加入前導光源,以打造夜間候車的舒適護眼體驗,從而使得電子墨水紙成為最適用于戶外智能公交站牌的顯示屏。
此外,上海澳馬先進的屏幕全貼合技術可以有效防止凝露的產生,保證屏幕在長期惡劣條件下的正常工作,同時國內領先的網絡管理平臺可以通過在線巡檢的方式,大大降低現場巡檢的工作負擔,提升智能化交通的運行效率和運營能力。
這些智能候車亭和公交站牌將被優先投放于不便鋪設電力線路的區域,充分發揮電子紙超低功耗、安裝簡便,和較佳總成本效益等優勢,為上海市民帶來全新的智能化公交出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