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數據顯示,2018年依托零售會議顯示市場的“中小企業會議室會議智能化”的風潮正在加速。預計標準的大屏零售會議顯示市場,智能化設備的占比將達到10-15%,增長率超過140%。最多可能會有20萬臺的智能會議顯示設備進入中小企業會議室市場。
會議顯示智能化“加速”的兩個硬件條件
為什么2018年前后,會議顯示智能化趨勢會突然加速呢?答案首先在硬件技術和產品的準備上。
首先,會議顯示先是“顯示設備”。2018年以來,65英寸及其以上液晶面板價格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下滑”。65英寸液晶顯示產品價格跌破3500元,75英寸價格跌破7500元,甚至85英寸產品價格都已經滑落到2萬元以內。按顯示面積算,過去2年內,大尺寸液晶產品價格幾乎下降了一半。
這一變化主要得益于10.5代線面板的量產。2018年京東方合肥10.5代線、2019年華星光電首條11代線、2020年群創廣州10.5代線、2021年京東方武漢10.5代線、2022年華星光電第二條11代線——這是目前已經開建的項目,按照較慢的正常建設速度的量產過程。而在此之前,能夠比較經濟切割大尺寸面板的生產線只有2010年量產的夏普10代線,且產能僅6萬片每月玻璃基板。
所以,大尺寸液晶面板“大兵壓境”,價格持續下降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在會議顯示的另一端,傳統的投影機產品上“價格早已經不是問題”。
但是,傳統零售會議投影機的廉價產品,多具有“分辨率”較低的特征。那些不滿足高清顯示需要的設備,與“智能計算”的整合顯得雞肋很多。完全主打價格戰的策略,也使得這些產品不愿意“增加智能化的成本”。
近兩年來,商務投影機上游高清和全高清光閥產品的成本突破比較明確。典型的例子是微投產品所需要的光閥都已經實現了2K和4K標準。——即,高清和全高清會議投影進入“廉價時期”,高清和智能的合體具有了更好的體驗價值,從而在投影顯示端為零售會議顯示的智能化“奠定了基礎”。
第二,智能會議顯示產品也離不開“智能”硬件的支持。從技術需求、體驗需求看,手機產品進入智能時代已經有10年之久。這決定了會議顯示的智能化不會有“技術高度上”的困難。
然而,面對中小企業和中小會議室的零售會議顯示設備,具有“生產工具”的特征。采購者對這些產品的“投入產出比”非常在意。在加之大部分中小企業會議室的“整體利用率”、“先進設備的使用頻率”有限,要讓企業愿意在這些產品上花大價錢,幾乎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智能會議顯示這個市場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體驗”滿足應用的智能硬件,還需要“足夠的經濟性”。
后者上,智能計算技術、智能CPU產品足以滿足市場需求,也僅僅是最近兩三年內的事情。其中,一個典型的市場表現是千元級手機的市場占比擴大、換機頻度下降、跑分成績提高。
綜上兩點可以看到,智能會議顯示在硬件準備上的條件,并不是“技術高度”性的,而是“技術成熟度性”的。是要求相應的硬件技術,在高度成熟、好用的基礎上,還要足夠經濟。
會議顯示智能化加速的“軟件”條件
談到智能這個話題,就離不開軟件。傳統的會議顯示就是“簡單的顯示器”,而播放等任務則交給專門的PC或者NB產品完成。智能會議顯示,卻就是要用一個設備,完成此前一套系統做的工作。但是,為何PC和NB用的好好的,大家現在要換新體系呢?
會議顯示的標準場景很簡單,播放數字化的會議材料。典型的材料就是PPT。在早期比較傳統的內容載體是CD刻錄盤——這個介質的內容播放需要配備光驅和相應軟件的電腦,介質還具有耗材的性質。此后,U盤被發明出來。雖然早期的U盤容量只有16MB或者32MB,這個容量和CD比較只是幾十分之一。但是,考慮到以PPT為主的會議材料的文件大小也很有限,小巧而重復使用的U盤迅速成為開會必備。
但是,一般情況下,讀取和播放U盤內容還是需要一臺電腦。這樣的工作對于電腦而言顯然大材小用、增加系統成本。所以,投影機和彩電、商用顯示器市場開發出可以直接播放U盤內容的顯示設備,美其名曰“流媒體兼容”。U盤的容量也不斷提高,迅速到達1GB為單位的時代,達到足以容納各種高清數字化會議內容的應用水平。
然而,從會議參與者的角度看,U盤還是一個專屬的設備,并不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智能手機做為計算和通信的二合一設備,也日益成為一個移動的“數據中心”。尤其是2017年以來,64GB容量的智能手機廉價化,讓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的意義更為明確。這一重應用價值,也被帶入到了會議過程之中。
一方面,智能手機能夠實現U盤所有的功能和應用形態,能夠實現對U盤的替代。另一方面,智能手機還是通信設備和計算設備,他作為一個節點“不僅僅是載體”,還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通過WIFI或者4G實現和顯示設備的“傳屏”顯示,這時候手機還是一個內容操作互動平臺,可以書寫新內容。在例如,通信工作的意義,讓手機可以隨時獲得來自后方團隊的最新會議素材支持,不用有時空限制。
尤其是手機作為會議室接入終端的“豐富媒體功能”,甚至推動了所有會議室通過簡單手機通信功能,實現遠程多方視頻化的過程。這已經使得智能手機在商用會議上的應用價值,遠遠超過“數據”載體的意義。尤其是對于設備和技術比較簡陋的中小會議室、中小企業會議需求,智能手機應用帶來的多功能的邊際收益幾乎是無窮的。
但是,一旦智能手機成功在會議現場占據應用主角地位,那么會議室的其它設備——尤其是顯示設備就必須向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應用習慣”、“技術標準”靠攏。后者則促成了智能會議顯示設備大發展的“軟件基礎”的具備。
抓住智能會議顯示的新商機
智能會議就是用智能設備來開會。這些智能設備中,最廣泛的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而體現會議室智能化的“專屬性”的設備則是各種智能會議顯示產品。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智能會議平板新品的推出數量幾乎是去年同期的10倍,且這個市場“巨頭”品牌的加盟量也猛增。同時,投影機市場,明基、極米、堅果等企業,集體看好智能化趨勢,2018年智能會議投影新品量也大有增加。兩個會議顯示陣營,在同一方向上的共同發力,說明“智能會議革命”的時機已經成熟。
以信息化為本意,智能手機等手持智能設備、智能會議顯示設備、先進網絡與通信技術三個元素的結合為框架,重構開會模式、特別是為低成本的中小企業會議市場,提供了一個架構明確、價值突出、完全基于社會已有的智能應用習慣的“智能會議”模式,正在成為目前會議顯示行業最突出的競爭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