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等出品的電視劇《陽光下的法庭》一經播出,便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和熱議。這部現實主義法治題材電視劇,很好地向社會公眾普及法律知識,傳達法治意識,喚起人民群眾對法治的真心擁護和真誠信仰,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實施營造良好氛圍,奠定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順應時代潮流,多處提到“信息化建設”以及大數據司法的應用等。
在近幾年,人民法院收案量呈爆炸式增長,審判執行任務日益繁重,而信息化恰是應對上述問題的靈丹妙藥——它使審判方式發生了極大變革,大幅提高了審判能力與效率。
一直以來,各地法院紛紛大力加強科技法庭建設,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法院已建成科技法庭近1.8萬個。
通過全程同步錄音錄像,使庭審“可定格”“可再現”“可復制”,加強了對案件的全過程監督和全方位管理,促進庭審規范化,提升一次庭審成功率。
與此同時,遠程庭審、遠程提訊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在不斷深化創新。
截至2015年年底,最高法已建成10套,地方法院已建成2154套遠程提訊系統,實現最高法與各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絕大部分 基層人民法院以及部分看守所的遠程提訊,由此提高審判效率,降低司法成本。
2017年,全國法院通過信息化手段減少群眾干警各類出行約14.4億人次,減少出行約198億公里,節約出行成本逾160億元。其中,在服務審判執行方面,通過網絡執行查控、異地執行委托、遠程音視頻應用等,減少干警公務出行約14億人次,節約出行成本約155億元;在服務人民群眾方面,通過電子訴訟、12368訴訟服務熱線、跨域立案等信息化手段,節約群眾時間約4668萬小時,相當于2.3萬多人全年工作時間。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新司法便民利民措施,人民法院進一步節約司法成本,提升審判質效,讓人民群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信息化還讓法院干警從繁瑣的審判事務中解脫出來,培訓、學習、會議直接以視頻的形式割接到基層人民法庭,在“好傳統+高科技”的今天,不僅減少民眾跑腿之苦、訴訟之累,也盡可能減少辦案人員的奔波勞累。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深刻變化的司法審判事務革新中,青年人無可非議成為時代弄潮兒,但同時大批老同志通過實踐提高,也適應了互聯網+時代的“升級版”。
信息化手段拓展了司法公開的廣度和深度,往“陽光法院”的路上邁得更加鏗鏘有力。
視維法院視頻會議系統
視維法院視頻會議系統由視維視頻會議系統演化而來,采用了多級級聯、網絡化、高清視頻等全新技術。通過與法院已有辦公平臺、即時通訊系統等的緊密集成,提高了系統的兼容性及設備的利用率,是一套功能完善的視頻會議系統。
通過該平臺點擊視頻交流,領導可隨時選擇在線的其他人員進行即時會議,實現了部門間便利溝通和交流,增強了單位整體信息共享和溝通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辦公開支,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溝通文化。
應用場景
視頻會議——全院或系統的大型遠程會議、遠程業務研討或交流會議、遠程業務或者技術培訓、即時會議
視頻會商——每個辦公人員或領導可自主創建會議室,隨時召集小型會議或點對點的會商,無需技術人員幫助,會議更加靈活保密
遠程庭審——庭審過程中,雙方的音視頻可實時交互,并能展示實物、書證、視頻等證物。也可用于證人的遠程出庭作證
遠程提訊——一般用于法院到看守所、監獄之間的提訊?商峁┮粢曨l交互、實物展示、同步錄像等功能
案件討論——對于復雜案情,可組織多方會商討論。支持多方會議、物證展示、數據會議、電子白板、錄音錄像等功能
視頻接訪——建立各級視頻接訪系統,拓寬信訪渠道,控制接訪成本,及時受理、妥善處理,減少越級訪、集體訪和群體性事件的發生,促進和諧社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