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樂視電視在2017年突然出現斷崖式隕落,但互聯網廠商陣營依然高調,小米、暴風、微鯨等互聯網電視廠商揚言接管了樂視留下的市場,并且在多個場合下號稱自己的銷量增幅驚人,甚至擁有多項數據第一。然而2017年拿下中國電視冠軍的卻并非他們中任何一家,而是來自有著49年歷史的海信。
據中怡康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海信電視零售額和零售量占有率分別為16.8%和15.7%,再次雙雙占據中國市場第一。至此,海信已連續14年穩坐中國彩電第一寶座。而海信旗下負責智能電視終端運營的公司聚好看最新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月31日,其智能電視激活用戶量已達到3163萬,日活量1200萬,用戶規模和日活雙雙穩居國內市場第一。如果以單個家庭平均3人口的保守容量粗略計算,海信智能電視覆蓋的人口已經接近1億人。
不搞概念噱頭,耐心打磨運營
這幾年,關于“電視消亡論”的聲音不絕于耳,觀眾老齡化和看電視時間縮短更是成為最大“證據”。然而,根據海信互聯網電視大數據中心對外發布的2017年度白皮書數據,海信互聯網電視平臺,電視觀看時長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從2015年的 215 分鐘上升到2016年的288分鐘,2017年再次增長到296分鐘,時長接近5個小時,開機時間大幅度增長,體現出了高粘性的黑馬特征。
白皮書顯示,海信互聯網電視用戶中,購買力最強的35歲以下人群占比達67%;45歲以上人群僅占14%;消費力更強的女性占了51.26%,遠遠高于互聯網行業47.08%的女性比例。2017年度的購物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結果。海信互聯網大屏電視購物銷量TOP10省份,與天貓“雙十一”銷售TOP10保持了極高的重合度,北京、山東、江蘇、浙江和廣東名列前茅。這充分說明,海信互聯網電視用戶正在覆蓋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高凈值家庭
此外,海信互聯網電視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大屏在線教育平臺,國內在線教育用戶達到807萬,其中付費用戶人數環比提升150%,占中國大屏教育市場份額的50%以上。
在商業化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
對于智能電視廠商而言,用戶運營的終極方向是實現商業化變現,但平衡商業化與用戶體驗更為重要。畢竟商業化的根基在于用戶,用戶體驗一旦崩塌,再多的商業化運營手段也是徒勞。
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于芝濤介紹,聚好看一直在商業化運營與用戶體驗之間尋找最佳平衡點,既要開放商業化,又要聚焦用戶體驗;不僅要開放更多的合作伙伴經營整個生態,同時也需嚴格選擇嚴控質量。這些做法使得海信成為智能電視商業化運營的一股“清流”。
2017年12月31日,海信推出"人機合一"的AI電視。海信集團首席科學家王志浩介紹,海信的VIDAA-AI電視基于先驗的用戶操控經驗數據,通過機器自主學習,借助人工智能語音(語義)和圖像識別交互技術,不僅直接打通了外賣、翻譯、打車、機票預訂和購物等上百種主流生活場景服務,也實現了電視操控上的“人機合一”。AI賦能的智能電視,可以為用戶提供全場景智能生活服務,體驗升級更進一步。
揮師海外,圖謀全球大屏市場
在海信公布的3163萬智能電視用戶中,海外用戶數量超過582萬,占比已高達18.4%,并且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歐洲的發達國家,這在所有國內廠商中無人能望其項背。
2017年11月,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后,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并擁有40年的東芝電視全球品牌授權,預期將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至此,海信已手握Hisense、Toshiba和Sharp(美洲)三大品牌。
此外,負責海信智能電視運營業務的聚好看公司2017年分別在美國和德國設置了海外運營中心,正式開啟全球化運營,向北美和歐洲的高端消費市場全面滲透。
不難看出,海信在智能電視領域近年來可謂步步為營,逐步坐穩市場老大的位子。如果說2017是智能電視興起之年,那么2018必然是智能電視的爆發之年,大屏風暴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