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2018第一財經新三板峰會暨第五屆“華新獎”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
聚焦“融合 賦能 堅守”,對于當下熱點的教育行業,本次峰會設有《賦能:教育產業升級與回歸》圓桌論壇展開討論。
明博教育董事長兼CEO程學義,校寶在線董事長張以弛,清睿教育董事長朱奇峰,皖新資本投資總監陳昊然作為教育行業的嘉賓代表出席,由光大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教育行業分析師劉凱擔任主持,一同探討教育行業在資本和AI創新技術落地下的升級和發展路徑。
面對資本熱錢、人工智能的賦能,教育產業的各細分領域如何把握先機持續發力?如何在持續高速發展的同時不忘教育的本質、回歸教育企業發展初心?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截止2018年12月,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1249億,2022年預計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3100億。2018年用戶付費人數預估近1.7億人次,同比增長14.4%。由此可以看出,在線教育行業的需求旺盛,市場空間廣闊。
“教育行業是值得關注的行業,僅培訓行業已有萬億級市場,每個人只拿到巨大蛋糕上的一個面包渣是教育行業目前的特點”,清睿教育董事長朱奇峰如是表示,“互聯網教育真正產生效果是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
2017年,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教育智庫與教育治理50人圓桌論壇”上將人工智能加速引發未來教育的深度變革,稱為“零點革命”。
朱奇峰認為, “人工智能可以撬動整個教育行業中革命性變化”,尤其是老師的教學、教育內容、教育場地、數字化管理等方面。
明博教育董事長兼CEO程學義表示,“趨勢是必然的,應該理性看待技術對教育的影響。教育和技術是與時俱進的,技術落地要找到合適的教育場景。要么抓住用戶、要么找到利潤,這是資本關注的。”
程學義判斷,以融媒體+教育+出版的方式,分析原有的傳統教育產品是值得被看好的。
根據上述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隨著積累的龐大用戶數量形成用戶習慣,行業規模化收益成為了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行業具有一定的抗周期性和剛需性的行業特點,在線市場可以不斷下沉,但不能模糊了優質教育資源的邊界。
校寶在線董事長張以弛認為,“教育和科技的結合還處于早期,教育+科技的影響可能不只是出現在教學環節中。”
同時,資本方有著資本方的判斷。皖新資本投資總監陳昊然認為,“ 宏觀角度看教育產業,產業化還處于一個階段,科技落地在這個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例如教育產業有突破的滲透率和其他機會;在教育公平角度上,地區差異較大;但教育服務空間也很大。綜合來看,不論是科技落地,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教育的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公開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2月,在線教育賽道融資400起,融資額超過350億元;其中90%是具有互聯網內容或技術的在線企業,或“線上+線下”模式融合的企業。可見,資本比較青睞含有線上技術或內容的企業。
這些數據說明了教育市場在資本寒冬的日子里依舊火熱,并顯示出自身的御寒能力。
光大證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師、教育行業分析師劉凱表示,不論是股權的投資市場,還是股票投資市場,核心判斷力主要遵循三點:第一點,一定要是特別好的賽道,發展邏輯一定要特別通順,沒有來自政策方面的壓制;第二點,要看這家企業是否具備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不同的賽道不是特別一樣,可能是教研的能力、運營能力或是渠道能力。第三點是在創始人及團隊、企業的組織架構等要素。
2018年,尚德機構、流利說相繼登陸美股;新東方在線、滬江接連通過港交所聆訊,在線教育一級市場頻繁獲得高額融資;校寶在線在近半年時間內獲得螞蟻金服兩輪融資,合計約為2億元。
那么,在資產證券化的浪潮之下,教育行業的資本證券化應該如何正確看待?
程學義表示,資產證券化是必須的。“教育行業的市場高度分散,意味著未來有整合的可能;不過,資產證券化也不能過度,資本只是一個助推器。教育企業不能迷失,還是要不忘初心。”
張以弛認為,“教育行業最缺乏的是優秀的人。在資本層面,要看增長和增長的邏輯。只有資金進入,同時給予資本退出的通道,才能使更多的人才和資本進入。”
在陳昊然看來,“不論是從行業監管政策,還是資本監管政策,教育行業發展本身的基本面是確定的。教育產業會出現越來越多的資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