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和吉林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基于自由基的OLED具有高效發光效率,并認為這一發現可以成為解決OLED效率低下問題的理想方案。
第一代OLED發光體(熒光發光體)具有25%的最大內部量子效率(IQE),因為只有四分之一的電子處于單重態(發光),而75%的電子處于三重態。目前實現100%IQE的方法是基于摻雜重金屬(磷光發光)或基于延遲熒光(TADF)。
這一新發現可以利用電子的量子力學自旋特性來提高效率。研究人員描述了穩定的自由基如何形成被稱為“雙峰”的電子狀態。研究人員設法創造了一種具有接近100%IQE的深紅色OLED發光體。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結果令人驚訝,因為他們沒想到自由基會發光。然而,當在主體基質中分離并用激光激發時,自由基非典型地具有接近于發光的單一效率。
高度發光的行為被轉化為高發光性的LED,但又有另一種轉折:在設備中,電流將電子注入基團的不成對電子能級,并將電子拉出低層,而另一部分分子,形成明亮的雙重激發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