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內工程投影銷量渴望上升到近20萬臺。這在傳統投影市場,商教逆增長、數字電影放映機日趨飽和、家庭影院機型被激光電視和微投截胡背景下,格外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而工程投影的逆勢大幅增長,則依賴于嶄新的“市場需求”的拓展。
大屏和小屏,哪一個才是重點
提到工程投影產業,很多人第一個映像就是“體育場館”、“奧運舞臺”、“博物館”、“地標建筑投影秀”等“大”字為先的應用模式。的確,這些應用具有“附加值大”、“項目效果突出”、“技術水平要求高”等特點,很容易成為“工程投影”應用的“標桿”。
但是,這種“大屏”應用,天然的具有規模有限的特征。例如,奧運會賽場的應用,就要考慮全球70多億人,四年一次。這顯然決定了這一市場不能“持續”、不能“提供成長規模”。類似的道理,城市地標應用,取決于城市規模和大型城市的數量;博物館應用,也會有他的很明顯的上限規模。
用專家的話說,就是這些標桿項目、高大上的工程“不接地氣”、“在金字塔頂尖”——會當凌絕頂,固然一覽眾山小,但是絕頂巔峰亦形不成規模。反而,在工程應用中,一些“相對小空間”更易于成為“規模市場”的供應者。
傳統的典型應用是高端會議場所。包括一些學校、大型公司的報告廳、大教室,大型星級酒店、會展中心的大會議室,都需要高亮度的工程投影機產品,作為會議顯示設備。可能這些機型是5000-8000流明的產品,不是那些高大上工程10000+以上的頂級技術。但是這不妨礙以規模為中心形成的“市場價值”。
2018年以來,一些投影品牌更是加大了多元化“小屏”工程市場的開發。例如,視美樂為安徽淮南新寶利量販KTV定制的激光顯示解決方案,36臺SML-BF450ST激光投影機對10個包廂進行了升級改造;皓空科技杭州某網紅酒吧量身定制的“全息科技”主題酒吧多區域智能投影解決方案,采用數十臺皓空科技超短焦LED投影儀UP100和全景播放盒,構建光影新氣象;上海沉浸式文化感官餐廳——良設夜宴,采用投影技術打造的“大唐文化”盛宴空間等等,都表現了“非傳統大屏幕”的工程投影應用模式。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擁有KTV門店數量超過8-9萬家,擁有餐飲門店更是高達500-600萬家,擁有酒吧5萬家左右。相比之下,2017年我國擁有博物館4721個;擁有大型體育場館1200多座(大型體育場館,是指面向公眾開放的體育場,觀眾座位人數20000座及以上,體育館觀眾座位數3000座以上,游泳館、跳水館觀眾人數1500座及以上);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星級飯店統計管理系統中共有四星級2558家,五星級851家……
數據可見,與群眾娛樂、餐飲有關的工程投影使用潛在市場規模,遠遠高于傳統的大型體育場館、賽事、舞臺、博物館、酒店會議等場景規模,更是會遠高于城市地標市場的使用規模,甚至會遠高于近年新興的文旅市場潛在規模——業內企業表示,工程投影如果在“小空間、數字化環境”市場能夠“發力”,那么餐飲、娛樂、教育、培訓等行業帶來的增量規模將是“天文數字”:這些“看似小屏”的應用可能帶來數十萬,乃至百萬臺工程投影市場需求。
“小屏工程”如此美妙,為何今朝才到來
小屏投影工程的應用范圍非常廣闊:酒吧、餐廳的環境渲染、KTV的大屏顯示和環境改造、主題餐廳的文化創意設計、數字化智慧教室的環境渲染與教學顯示……而且,不僅僅可以用于主功能區域的數字體驗設計,也可以在走廊、過道、門口、櫥窗等位置設置數字投影屏幕,屏幕種類可以是建筑、壁紙、半透明玻璃,甚至大型的器物,畫面大小、內容和形狀可以隨時調節改變,具有極大的靈活性。
目前國內市場已經有酒莊、餐廳、KTV、酒吧、學校等單位,小范圍改造使用工程投影數字環境設計技術,并成為很多工程投影企業主推的新應用方向。但是,面對新市場的開拓,很多人會有一個疑問:工程投影不是新鮮產品,為何只有今天才能進入這些“小屏”應用場景之中呢?答案在于技術的進步。
首先,不同于大型場館、地標的投影工程,這些更為接地氣的消費領域、公共小空間,往往不能承受傳統工程投影那種“維護強度”。近年來激光投影技術的發展,使得工程投影可以做到“終身零維護、少維護”,可以在人員復雜、喧鬧的區域,長時間隱蔽式穩定運行。
同時,LED光源投影也具有激光產品的可靠性與壽命優勢。在結合反射式短焦技術的普及,投影工程設計完全可以在狹窄的走廊天花板中,呈現“大千世界”。或者說,激光投影機等新光源的可靠性、長壽命是“小屏工程”的應用起點;短焦技術則提供了設計便捷性。
第二,投影工程顯示應用,往往依賴于拼接畫面、融合顯示、非平面投影、特殊的數字內容制作與播放等技術。因此,在信號處理、設備調試、播放與內容制作等方面的復雜性與成本是制約工程投影能否“真正普及”的痛點。近年來,智能播放技術、數字影像內容技術,尤其是高端信號處理產品在“計算硬件性能不斷飛躍”的背景下日益普及,乃至于投影內置信號處理和調試技術、AI自動調試技術的進步,讓“投影工程”的非顯示端成本與復雜度雙雙大幅降低。即,數字信息處理技術的飛躍,是“小屏工程”應用發展的必然條件。
第三,市場認知的嶄新變化,亦促使小屏工程投影應用成為可能。數字化概念正在成為社會共識、信息化應用遍布每一個社會環節。人們對數字技術,尤其是數字影像技術的“神秘感”、“距離感”消失。移動數字影像、移動視頻、小視頻等應用拓展了人們的思維和消費者對數字技術的接受度。在加上消費者對生活和消費品味追求的升級,促使數字環境概念更為深入人心。
所以,小屏工程這種投影應用概念,室內小空間復雜投影顯示效果需求市場的出現,必然依賴于:1.技術和設備的可用性、2.成本的可接受性、3.市場認知的日益深入三個層面的產業基礎。這涉及激光顯示、智能信息技術與數字影像制作、數字化社會等多個層面的“市場準備”。今天,這種小屏工程投影市場的不斷發展,即是對這三層市場變化的有效反饋。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這種小屏室內工程應用的發展,4000-8000流明工程投影機甚至會成為普及性的產品機型,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而更大的產業規模,有望促進相應技術、產品和服務體系的進一步成熟、發展和模塊化,并進一步降低業主的購置與使用成本。長期看,10臺機器構成的一個數字應用環境,成本渴望從50萬元以上,下降到15-25萬元。更為接地氣的價格,將進一步促進市場規模的擴大和應用的普及——這將形成應用“成熟性-規模性-成本力”三者之間高效的正反饋。
總之,2018年以來,投影產業在傳統商教產品結構性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努力開拓嶄新的應用空間,在工程市場不斷高歌猛進、并不斷發展出嶄新的,更具有藍海性質的市場空間。業內企業對工程投影市場的高增長可持續性非常樂觀,甚至認為未來10年都會是黃金期。工程投影應用正在激光、信息技術等革命性創新成果支撐下,進入前所未有的“普及市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