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雙十一電商節,毫無懸念的再破記錄:阿里系全天銷售額高達2135億、京東1598億元雙雙超越去年雙十一成績。據業內人士預計,加上蘇寧、國美、拼多多等其他電商平臺,雙十一當日電商銷售額渴望高達4000億元人民幣,近600億美元。與剛剛結束的進博會交易采購成果按一年計的578.3億美元相當。雙十一、進博會,可謂在這個金秋為國內消費產業的強勢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注腳!
消費升級大勢依然,持續穩健增長可期
2018年中以來,國內市場流傳著一種消費降級的觀點:什么榨菜、方便面熱銷,消費降級;住著千萬豪宅吃著榨菜泡面等消息在自媒體滿天飛。
然而,2018年天貓雙十一銷售從2017年1682億元的高基數基礎上,再次躍升到2135億元,成長率27%,著實打了“消費降級觀”的臉。京東方面,從2017年的1271億元到2018年的1598億元,成長率亦高達25.6%。
更為重要的數據是,阿里菜鳥網絡數據顯示,僅用16小時48分,2018年天貓雙11的物流訂單量破8.12億單,超過去年雙11全天的物流訂單量,全天物流訂單則超過10億件,成長率24%。而來自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更顯示,主要電商企業雙十一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13.52億件,同比增長25.12%;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4.16億件,同比增長25.68%,再創歷史新高。
雖然四分之一的成長率,已經使得雙十一告別此前的“爆發式成長”態勢,但是,在已經具有相當大基數的背景下,依然獲得如此高的成長數字、尤其是在絕對增量上天貓京東兩個平臺就獲得了800億元的提升,幾乎相當于2015年天貓雙十一全天交易額,絕對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天文數字。
在目前淘寶系年度活躍用戶數高達6.1億,可以說覆蓋了國內絕大部分發達地區家庭——即便用戶數有所增加,家庭消費單位計算的覆蓋率也已經接近飽和的背景下,任何消費額度的成長,本質都意味著“家庭”為單位的消費主體“消費規模”的擴張。而且這種消費升級,更多的體現在品類產品的變化上。
買的更貴!雙十一的新趨勢
阿里雙十一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的家庭“三小件”是取暖器、電暖手器、加濕器,2017年的新家庭“三小件”更新為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和吸塵器。——10年變遷中這種小件產品的變化更能反應消費升級的趨勢。
一方面,冰洗空彩的家電大件是必需品,必買屬性決定了這些產品永遠是“消費重點”,無法作為消費升級的最典型參考。另一方面,最體現消費升級的數據是“單價”,更高的單價、尤其是非必需品的單價,才是最有力的消費升級證據:掃地機器人、空氣凈化器和吸塵器三個品類恰恰符合“非必須、高單價”的特點。
類似的案例還很多:例如,堅果2018年雙十一毫無懸念的成為了投影品類第一個突破一億的品牌。2018雙11狂歡節全網銷售額從0點開始正式統計,截止到開場1時08分即實現全網銷售額破億元——成為了智能投影類品牌當之無愧的全網領先,的確是了不起的成績:因為,2016年雙十一的宣傳口號是“單天破億”、2017的口號是“單店破億”,而現在一個小時多一點即實現銷售額破億則是又一次“數據”升級,也意味家庭大屏娛樂享受的升級。而且這是“非必須、高價格、窄眾產品”的市場成長。
當然,在大眾市場,這種消費升級的規律也很明顯:2018年雙十一一大批50-55英寸彩電價格跌破2000元,成為整個市場消費量最大的細分尺寸線。也許很多人說,對比5年前,32英寸產品占據電商最大消費細分尺寸線時的“人均消費額、單一訂單消費額”變化不大,但是消費者享受到的畫面顯示面積卻增加了170%,同時4K產品占比從5年前的幾乎是零,上升到了今年的70%以上——這種實際使用價值的提升,更能體現“消費升級”的本質。
2018年雙十一期間,家用顯示消費產品中這種“高端貨”占比同步提升的趨勢更為明顯。京東家電的數據顯示,11日當天創維、TCL、海信等品牌的全面屏電視銷售額同比都達3倍以上;海信80英寸4K激光電視銷售額同比達到11倍;高端OLED電視銷售額也是去年同期的3倍以上。——尤其是75英寸大尺寸液晶,從去年的市場規模幾乎可以忽略,到今年的成為爆發性最高的產品線之一,進一步提升了消費者彩電消費的“天花板”。同時,雙十一期間,彩電市場的增長量超過8成來自60英寸及其以上彩電產品,進一步說明“消費升級只有進行時”。
“越買越貴”這是今年雙十一的特征之一:消費超過1000元的中高等消費深度消費者人數,增速明顯高于1000元以下人群。消費超過5000元的重度消費人群,更是連續兩年增速持續提升,增速是500-1000元人群的3.4倍。
消費升級“后背軍”強大,看好“新”市場
今年雙十一有意思的統計數據還包括:蘇寧易購雙十一數據,90后消費者占比42%,80后消費者占比38%,90后第一次超越了80后,成為消費主力軍。拼多多CEO黃崢表示:拼多多上很多銷量在10萬+的商品購買者中也有很多城鎮居民的情況;網友說,價格便宜是吸引他們的一個重要因素,便宜的東西不等于消費降級,而是更加理性的選擇。
實際上,2018年的雙十一最大的看點就在于90后,乃至于00后的進一步崛起,進入主力消費空間;以及鄉鎮和農村市場消費者的加入進來。誠然,90后的崛起,已經帶來新一輪“中年消費主力軍”;相比之下鄉鎮和農村市場的消費者,在單人和單品消費金額上依然很低、在總消費金額上也不能左右雙十一的全面成績,但是在總訂單量中,鄉鎮和農村已經成為“快遞增長點”:2017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突破萬億大關,達1244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1%。——這也是拼多多低價營銷能夠支撐起一家嶄新電商巨頭的“基本盤”所在。
鄉鎮和農村市場的電商發展,最典型的變化是增加了中西部地區在雙十一市場中的分量:例如,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初步預計,2018年"雙十一"期間內蒙古自治區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將接近1400萬件,比去年同期增長35%,預計最高日處理量可能突破300萬件,比去年增長40%——遠高于全國的25%的增幅。相比之下江浙滬等傳統電商強勢的消費市場,本地消費增幅則會緩慢下滑,但是跨省業務增幅依然處于高位。
整體上,行業專家認為,雙十一電商市場帶來的新數據,例如國際業務的增長、90后的增長、健康消費,服務消費等新消費產品的增長、農村和鄉鎮市場的增長、中西部地區的增長代表了“消費不斷升級”的新龍頭。中國市場的特點不僅僅是廣闊,更包括“分層化”的特征、不平衡的接力式發展規律——僅僅農村市場至少還有三五億的人口消費空間待開發,如此格局之下“榨菜多買了”不應理解成消費降級,而應視作“新的階梯市場——農村消費”的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