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拼接創新難,應用領航破迷局
◎企業對“更窄拼縫”已興致索然?
關注2017年各大顯示行業相關展會,不難發現,在液晶拼接領域,不僅缺乏顛覆性的創新,就連以往關注度最高的拼縫問題,也不再成為企業爭相標榜的熱點。
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長期以來,液晶拼接都是以中低端市場為主攻方向,然而,其自身作為高度規模化的產業,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導致產品附加值不足,同質化現象凸顯。為了謀求更高的利潤空間,企業力求實現拼縫的進一步縮小,以弱化其在高端應用領域與DLP、小間距LED在畫面完整性方面的劣勢。
不過,目前為止,這一數字盡管實現了1.4mm,但與DLP和小間距LED小于0.5mm的拼縫而言,還是稍大了些。事實上,這一層級的液晶拼接產品,在制造成本上較3.5mm產品呈幾何級數提升,令液晶拼接失去了固有的價格優勢。不僅如此,為了追求小,其舍棄了一些面板邊緣的支撐結構,在運行穩定性上也有所折扣。
因此,對于液晶拼接而言,再向下追求“更小”,非但沒有太多技術可行性(畢竟引線、背光是不可能舍棄的),更沒有商業應用的價值驅動。由此也不難理解,液晶拼接行業的傳統巨頭LG、三星等將目光轉向了OLED、micro LED等新興技術。
◎應用領航,實現經營價值最大化
那是不是說液晶拼接的困境就沒有出路了呢?也不是。一方面,液晶拼接屏企需要不斷開發液晶拼接的新應用,瞄準細分市場需求,實現應用下沉。特別是,借力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等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作為一種大屏技術路線,液晶拼接并非獨立存在,短期來看,其與DLP拼接、小間距LED等處于同一應用價值空間;長期來看,這些技術又面臨OLED、micro-LED等新興技術種類的挑戰。因此,無論從這些技術間出現的市場重疊性,還是企業降低技術淘汰風險來看,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謀求“多技術”經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選。
更進一步說,更多的大屏商顯企業,已經不再愿意將自己定位于“技術廠商”,而是“應用服務商”。從應用需求出發、從渠道和客戶資源出發,涉足DLP拼接、小間距LED等更加廣闊的產品范疇,有助于實現企業優勢資源和經營價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