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向來就是我不變的信仰。從E-learning、M-Learning、Learning 2.0,企業大學、一直到近來如火如荼的微課和慕課…,不論是聽課、授課、或是親自制作線上課程,即使讀遍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若沒有經過一定程度的實踐,從失敗中累積心得與經驗,我是不會輕易妄自發表評論的。因此,當近來在全球創業圈吹起一股“創客 (Maker)”風潮,強調凡事親自動手實作,勇于挑戰大膽創新的精神,頓時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深有同感。今天,就和各位朋友探討,在當前 “互聯網+教育” 的大時代下,全球創客經濟的蓬勃發展對微課慕課的未來發展有什么影響,又將帶來什么樣的啟發?
創客的國際發展趨勢
在全球青年創業領域,“創客教育”(又稱為“自造者”)無疑已成為當今最熱門的概念與話題。創客的概念來自于英文Maker的含意,通常是指自己動手制作,包含了軟件硬件設計與制造的實踐者。由于開源碼硬件平臺(如Arduinos)、3D列印機等工具,成本已經非常低廉,取得容易,創客們可以輕易將自己腦中的發明構想制作成實物。知名作家Chris Anderson甚至預估,“創客運動”將掀起新一輪的工業革命。
歐美教育鼓勵孩子們動手實作由來已久,美國硅谷的“車庫創業”就是因此興盛,創造一代繁華。大約從2008年起,專門支援創客的“創客空間”率先開始在美國成形,以美國波士頓的工匠庇護所(Artisan’s Asylum)最為著名,此外在美國多處成立分支機構的TechShop,還有柏林的Wedding創客空間都是年輕創客們動手實踐自己夢想的園地。
因為創客,“STEM”的教育理念近來也在世界各地被大力鼓吹,亦即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根據美國聯邦教育部統計,未來十年需求最多的工作機會都和STEM相關。為了刺激青年創新創業能量,帶動創業型經濟蓬勃發展,世界各國許多支援創客的相關計畫也紛紛出爐,許多大學近來開辦創客與創業相關課程,包含“創業團隊”、“創業主題”、“實作場域”與“驗證學習成果”等關鍵要素,藉由創客組成創業團隊,鼓勵學生動手實作,透過團隊協同交流學習,驗證所學如何在真實世界中運作。
創客 vs. 創課
那么,創客和創課到底有什么關系呢?首先,日常所接觸過的創客 (我自己應該也勉強算是一個),基本上創客空間都是成就動機與自學能力非常強的學習者,不論是3D列印、硬件、軟件的開發與設計,幾乎所有的學習過程都必須在互聯網上搜索全世界的相關資料,不斷在錯誤中嘗試,不斷修正,并使用流利的英語和全世界同好在社群中相互交流與學習。你看,這不就是完成慕課最需要的自主學習精神嗎?
其次,所有的創客幾乎都可以說是微課或慕課的重度使用者。想一想,如果有: “如何以3D列印卡通公仔”、”如何自己動手設計 Arduino四軸飛行器無人機”、”如何設計Lego Mindstorm 機器人破解俄羅斯方塊”、”iOS 及Android游戲設計與開發實務”….等等微課或慕課線上課程,你認為會不會受到創客們歡迎呢?起碼,我自己就幾乎整天都在網上瘋狂搜索相關的信息。只要發現這類課程,通常我絕對是毫不猶豫地注冊、付費、上課,然后享受一段愉悅的學習之旅。所以,對于微課或創課來說,創客絕對是一個好市場。
結語
借鑒“創客教育”精神,目前在國內的創課領域,在互聯網+的時代潮流中,應該要培養更多具備“創客精神”的人才,大力投入“創課”的行列。 什么是創客精神呢?不論定義如何,解讀是 : 創意、創新、創造、創業、合作、分享。不論是微課或慕課,在課程設計或是教學活動方面的規劃,都應該要加入更多的創意巧思,運用創新的教學模式及商業模式,開發嶄新的課程,創造更好的學習體驗。此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教育”的浪潮中,微課或慕課絕對是創業領域的圣地,具備創客精神的人才,更是可以一抱負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