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端午節就要到了,吃著粽子,遙想著當年屈原大夫身處的春秋戰國時期。那是一個刀光劍影、戰火紛飛的紛雜亂世,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群雄逐鹿的激情時代。正是通過這個時期思想和制度的發展、變革、碰撞,不僅為世人留下了許多精彩的故事,也為中國正式邁入統一的帝國時代奠定了基礎。
而當前的物聯網領域,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狀態似乎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物聯網市場逐漸成規模發展,按照IDC的預測,2020年物聯網市場的規模預計將突破1.7萬億美元。在這如此龐大的商機下,眾多參與者開始加入到這一領域,推動物聯網浪潮涌動的同時,也讓整個物聯網行業的格局更加復雜。
我們知道,所謂物聯網,聯接的目標可能是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不僅是各種智能硬件、智能終端,也包括各類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可謂種類豐富、形式多樣,而接入的網絡方式也各不相同,參與的廠商也涉及傳感器與芯片、通信模塊及設備、網絡、中間件與應用、系統集成、平臺運營和服務等方方面面,如同諸侯列國,各有千秋。
這就帶來許多問題。在物聯網領域,各個層面采用的標準不盡相同,廠商對接口標準的定義也不同,相互之間的互通十分困難。就如同春秋時代的人們,書不同文,車不同軌。盡管大家希望能夠暢游天下,但是割裂的版圖讓道路上布滿了重重關卡,但是想要實現真正的智能感知·萬物互聯,就需要統一的標準。
而新華三在今年四月發布“One Net,One OS”物聯網戰略,則為了努力改變這一格局,抒寫物聯時代的“戰國策”。
OneNet 物聯世界的合縱連橫
物聯網不僅僅是要將所有的物聯設備連接起來,更要將這些設備與互聯網上的應用實現互動,例如用電腦控制路邊的某個垃圾桶,或者用眼鏡遠程跟蹤到孩子手環的位置。
從以往來看,這些不同的物聯系統之間,以及物聯與互聯之間,彼此并不融洽,藍牙、RFID、LPWAN,各有各的模式,只能依靠數據接口來彼此通信。
而新華三提出的One Net,則是要基于SDN的泛聯接網絡,用一張網承載所有的聯接方式,打通不同網絡間的數據通道和控制通道,實現網絡間內部的聯動和資源的按需分配。跨越物理層差異,解決萬物互聯互通的語言互通的問題,通過一張“從芯到云”的柔性網絡,滿足不同硬件終端類型的智能感知,實現從傳統的產品聯接、人與人聯接、人與物的聯接,到現在的物與物的聯接。
這就如同春秋戰國時期的合縱與連橫,將原本分散的力量集合起來,來實現一致性的目標。而新華三,則是整個合縱連橫戰略中的主導力量。
OneOS 物聯“龍舟”的鼓點
在新華三的物聯網戰略中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綠洲 OS。作為物聯終端操作系統,采用統一OS,形成完整的一致性,一致API,一致數據格式,一致運行環境。
在具體的物聯網應用中,新華三綠洲OS在終端側作為傳感網絡的入口,將感知層設備通過SDN+LoRa\WiFi\Zigebee\BLE\Ethernet網絡技術進行承載,上傳至綠洲云平臺向上提供開放的API接口與第三方業務接口,形成不同場景化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滿足行業的垂直化業務需求。
作為一套安全可控的物聯網終端操作系統,綠洲OS具有開放、安全、輕量三大特點,也即是完全開源豐富的API、三層防護體系及10kb的輕量系統。綠洲云作為全面集成的物聯網平臺,可以提供大數據平臺和人工智能的開放接口,進而打造各類解決方案,做到層層能力統一,進而實現業務的互聯互通。
這種One OS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各種物聯網設備和應用能夠在一個平臺上實現合力,就如同端午賽龍舟一樣,通過一致性的API敲出的“鼓點”,用同一個節奏來推動物聯網應用的“激流勇進”。
當前的物聯網行業,還充滿了各種新的模式、機會,也醞釀著更為龐大的成長畫卷。在這場前景廣闊的春秋演義中,新華三“One Net,One OS”物聯網戰略,將給未來的物聯網世界,帶來更加美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