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伊始,國內投影渠道又迎來新一輪變革。其中,4月1日起,日立教育系脫離瑞事達,再入東方中原成為大看點。更為爆炸的消息是,擠掉日立的不是其它傳統品牌,而是長虹投影:長虹已經通過北京瑞事達的品牌合作,展開全線市場布局。
長虹有“投影情”,走出新格局
在投影圈,老司機們對長虹的認識會與“工齡”10年內的“新手”截然不同。在CRT投影時代,即數字投影機普及之前,長虹曾經是國內投影圈的常年絕對老大;在數字投影背投電視時代,長虹也是液晶、DLP等技術的主要支持者,國內市場銷量領先品牌。
事實上,20年的時間,長虹在投影圈的身影從未消失。激光時代,激光電視產品和教育產品為主打的“卷土重來”,某種意義上是長虹“歷久彌深”的“投影情”。這種血統脈絡,也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長虹在整機設計、應用體驗、光學和色彩調教、類電視功能等方面的“先進性”。
而激光時代,本土投影品牌的再次全面崛起,更是給予長虹投影板塊重新回歸王位的巨大想象空間。激光顯示技術的發展,讓本土投影機企業首次掌握了一定的核心科技,并擁有一個對日臺系品牌彎道超車的機會。目前,國內市場形成的“激光領先全球”的趨勢,本質是將市場競爭規律的主動權,從“追隨全球性企業”變成了“全球性傳統品牌適應我們的節奏”。這種“主客”位置的轉化,必然帶來行業洗牌的機會。
2016年長虹投影產品加強了產品線建設:激光電視、短焦教育、商用產品悉數亮相。這使得長虹成為“彩電系”投影品牌中的“大拿”。早在那時,投影時代就已經預測,長虹會在投影渠道上有大的動作。
大布局,長虹投影加速落地
目前,長虹投影機已經確立激光+短焦、家用+商教的初期策略。據長虹激光顯示公司相關人員透露,目前長虹已經投資額超3000萬元建立了完善的激光光機研發生產線,這些布局為長虹投影產品的崛起奠定了基礎。
2017年,長虹與瑞事達的代理合作,將進一步構成長虹投影大格局中關鍵的一環。投影產業歷來有自己的特殊規律,那就是“重”渠道。尤其是在商教市場,渠道的綜合服務和布局能力非常重要。作為老投影的長虹,自然深諳這一點。
那么,長虹需要怎樣的渠道伙伴呢?對此,業內人士指出,渠道體系的核心價值是“服務資源”,一個適合的渠道最主要的是要有“一定資源規模”、且與品牌“真正同心同德”。對于長虹,這樣一個新姿態大力拓展投影產品線的品牌,尤其要講究渠道和品牌之間的“不二之心”。
瑞事達通過兩年來對日立品牌教育產品的經營,獲得的資源能力,足以保障長虹品牌既有的成長需求;更為重要的是日立品牌選擇重回總代模式之后,瑞事達旗下已經沒有其它可扛旗的投影品牌。這樣,急需渠道的長虹,與瑞事達的合作必然“水到渠成”。
玩轉長虹,瑞事達亦獲得新生代機遇
對于瑞事達與長虹這對新搭檔,人們必然會類比此前與日立的合作。從產品和品牌的成熟性看,日立略勝一籌。
但是,國內投影市場的風云方向已經逆變:激光興起、本土品牌強勢,這兩個決定了瑞事達服務日立時最難的事情就是“日立全球市場格局下的產品體系,與中國市場特殊性之間的縫隙”。長虹品牌恰沒有這個問題。以激光短焦為核心,全新上陣的長虹沒有包袱和負擔,正適合在國內投影市場洗牌格局下“瑞事達放手一搏”。
事實上,傳統投影品牌的重定位與新秀品牌的“新定位”,這是國內渠道圈最常提及的“矛盾”。二者之間,大型渠道,例如鴻合、東方中原、德浩都選擇了“主動擁抱新品牌”。這充分解答“誰才是市場新生力量、誰代表了未來方向”的問題。
所以,長虹與瑞事達的聯姻,即是雙方實力和理想的結合,也是時代機遇的恩賜。這樣的金玉良緣不結出盛果,著實有些說不過去。激光新時代、新畫卷,正是新人們白卷繪錦圖的大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