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這是彩電歷史上值得記憶的一天。因為,從這天開始咱普通老百姓終于能吃到“OLED”的肉香了——創維以前所未有的價格力度,將次世代黑科技帶入到“地球普通軌道”,讓所有消費者都能一睹其風采。
OLED——蘋果都來了,你還不信創維?
下一代電視機選什么?這是現在很多百姓的疑問。一方面,液晶還在“好好”的用;另一方面QLED、激光等新概念攪動市場風云。
但是,消費電子行業的標桿企業,蘋果已經給大家指明了未來方向。來自韓國的媒體報道稱,蘋果在IPHONE8的屏幕采購上,除了去年預定的1億片OLED屏幕外,又在今年初追加了6000萬塊屏幕。——這等于下一代蘋果手機的大部分產品都是OLED屏幕。
高端用OLED,普及產品采用液晶:蘋果的這個選擇足以表明“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方向是什么。對此,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蘋果手機會成為OLED的代言大明星”,“蘋果都來了,你還不相信創維的選擇嗎?”
事實上,過去的三年,國內OLED電視銷量以400%的增長率在遞增。其中,2017年首月創維由于先發優勢、技術和產品配置的系列化因素的支撐,拿下來國內OLED電視市場一半的份額。而行業更是預計2017年,國內OLED彩電銷量上升到100萬臺。
什么是普及標準,創維說“看銷量不如看價格”
不過,對于歷史成績,創維等OLED電視品牌還是謙虛的。“從產業鏈、OLED產品技術成熟度以及市場認知來看,OLED爆發條件基本具備”,“但是,市場自身還差一個‘價格松動’的東風”,創維劉棠枝如此認為。
OLED產品走向普及的標準是什么?對于中國市場,對于“北京的10億美元富豪數量已經超越紐約”的“富”時代,任何產品,只要真的好,在國內市場的銷量都不會低——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的市場規模太大,即便只計算那些“識貨”的“有錢人”,其總規模可能都會超過英法德這些國家的總人口。
類似的例子是,小米手機出現之前,蘋果手機國內銷量也很大——但是,那不是智能手機的普及。
所以,創維認為“價格東風”才是OLED普及的“金”標準。
3月10日,創維就是要給消費者這樣的一個承諾:OLED的價格已經是平民的。即便是賣斷貨,只要消費者愿意等一等,就都能用上這款“次世代黑科技”產品:這里面熔鑄的不僅是創維的勇氣與自信,更是創維的民族情懷與企業道義。
“我為啥還沒買到OLED”,就差這一點
但是,對于大多數消費者,肯定有這樣一個疑問:為啥我還沒有買到OLED電視!答案也很簡單,因為OLED真正的沖刺才剛剛開始——此前三年的400%增幅,只不過是“牛刀小試”。
2016年底,創維聯合國內面板巨頭京東方發布了首款采用本土面板的OLED產品。這標志著民族OLED大尺寸面板,在蒸渡路線上的技術突破,并打破國際壟斷。這為OLED電視的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7年一月份,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前后宣布建設OLED印刷量產技術實驗示范線。在OLED面板制造的另一前沿工藝路線:印刷技術上,再次邁出堅實步伐。
蒸渡技術全面突破、印刷技術最后驗證和示范迅速展開:OLED的大規模普及已經箭在弦上。兩個技術路線無論誰會贏得2017年的“最后對決”,都意味著之后總會有一個工藝過程的工廠被“大量建設”。
民族產業技術突破、兩大路線之爭到最后決定時刻、行業擴廠放量箭在弦上:這一行業大背景也是創維敢于在全球率先提出:“價格撬動普及”戰略的原因之一。
次世代之爭,創維正在畫出“句號”
關于未來彩電的形態之爭,已經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改良液晶、新興發光材料、投影產品、超微間距LED屏都進入了這輪混戰:這有些像2005年之前,液晶、等離子、東芝SED、索尼硅晶光產品之間的較量。
那場平板技術之爭,最終因液晶在性能、成本、規模上的綜合優勢,而最終成就了今天市場上顯示產品技術“液晶一邊倒”的結局。
現在,次世代顯示技術之爭,OLED正在表現出“王者應有的氣度”。即,創維的“價格策略”。——只有成本和售價滿足普及的標準,這個技術才能成為主流的應用技術。這一鐵桿定律,加上OLED技術可以從液晶等平板顯示技術繼承70%工藝與設備的“產業連續性優勢”,幾乎已經為次世代顯示之爭畫出了“句號”。
對此,創維表示,自2013開始涉足OLED電視后,創維先于2015年宣布正式量產OLED的4K電視,后到2016年發布全球首款AR智能電視暨創維OLED有機電視,再到年底正式發布的中國第一款自主研發的OLED電視“M1”,創維始終堅持“走在下一代科技創新最前沿”的技術策略。
OLED普及行動已經開始,創維喊你約起來
“今年五一渴望拿出去年5倍的成績”。對于OLED的春季市場創維很具信心。
一方面,三年市場培育,外加蘋果這個“頭牌”的代言,OLED大概念已經“相當”普及。另一方面,OLED顯示獨具健康、色彩、動態效果、超薄體驗等優勢,在現場觀感上能輕松征服消費者。
兩層因素疊加,幾乎是“若有合適價格”OLED電視“想不成交”都難。
“現在,擔心最多的是賣斷貨”:對于“創維OLED電視大動作”帶來的巨大消費信心,行業專家也有“擔心之處”。業內專家指出,一個新技術的普及必然需要“一個上下游產業聯動、反饋”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所以,才有以上擔憂。
好產品總是容易賣斷貨,這是消費電子的基本規律。蘋果手機每次初上市、小米的新機、華為的旗艦剛出品時,都會如此。
但是,恰是這種情形,才真正證明了“普及時代”的開啟。OLED彩電技術也不會例外。所以,對于消費者,現在真的是要拿出“搶”的姿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