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人們對顯示的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你僅滿足于簡單信號的無縫切換,已經遠遠落后了。尤其是在關鍵的AV環境中,同步(零延時)已變得至關重要,無論是在緊急行動中心監控危機還是在戰術運營中心觀察活動目標,都需要知道在視頻墻上看到的內容是否正在實時發生。也因此,同步(零延時)概念在近幾年開始逐漸映入人們的眼簾,并迅速走紅。
同步(零延時)對信號處理產品的影響十分關鍵。以分布式拼接系統為例,因為是分布式,每塊屏都一一對應解碼設備,視頻源經編碼設備后,到每個解碼設備上的時間是不一致的(由于網絡抖動或算法優劣或節點的編解碼能力等),如果延時大就會帶來一些問題,如拼接屏上的高動態視頻同步性不夠,或出現某些對靈敏度要求較高的功能體驗感不好等,這些將直接降低整個系統的技術水平。
延遲,在信號處理行業是一個很大的瓶頸,需要很高的技術門檻。對于分布式系統來說,要降低延遲可以從提升節點的編解碼能力優化算法和改善網絡環境三個方面著手,但目前無論是優化算法還是提升節點的編解碼能力都需求很高的技術支持,甚至還由于涉及到硬件芯片,相對的成本也會很高。
但是,如今在很多項目在進行設備選型時,延遲已經成為一項必選項進行考核和測試,延遲大的設備將不能過關。雖然,目前的技術無法讓數字系統實現100%的無延遲,但可以將延遲縮短到盡可能短的時間,甚至接近于“零”延時。因此,滿足低延遲、低損失的問題也成了信號處理設備平臺化、集成化后,最能體現設備廠商技術水平的技術指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