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孰為貴,乾坤只此生” 道出了仁人志士“以人為貴”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情懷,一個城市的規劃核心在人。而今,技術發展把人們對未來智慧城市的想象,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并寄希望于技術來提升善政、惠民、興業的水平。“政通云合,服務民生”是未來政府信息化的主旋律,這已經是共識。近日,國際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DC發布了《IDC MarketScape:中國政務云市場廠商評估2017》,報告顯示有超過65%的省市已經建有政務云平臺。政務云市場的基礎架構建設已即將結束,即將進行服務化重構、混合云主導、PaaS層加速建設、大數據應用創新等新的部署階段。 各省市都在積極的建立的建設各自的政務云,那么哪朵云最大,支撐的業務最多呢?
經過調查,截至2017年10月,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完成了超過3860臺虛擬服務器、857臺物理服務器、4546TB存儲的部署,在云平臺上的數據共享交換系統累積了68億多條數據,日均交換1700多萬條數據,支撐了240多家單位900多個業務系統運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政務云平臺,并且效果顯著。
中國最大政務云的前世今生
這朵最大的政務云是廣州市在運用數字化和顛覆性技術在政府行業的成功規劃和實踐。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前期的規劃設計目標均已經實現,到2018年底,80%的政府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將遷移到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平臺。讓我們來看看這朵云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
在2013年之前,廣州市級政府委辦局原有信息化建設模式以各單位分散建設為主,建立機房、采購設備、安裝調試以及后續運維工作基本由自身技術人員負責,部分輔以運維外包。這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政府機構的組織和人員力量,削弱了其政府的服務和管理職能,而且管理和運維質量也難以得到保障。
當時,廣州市電子政務中心自有的IDC機房已經承載了70多家委局120多個業務系統的運行,機房空間、制冷、電力等各項服務支撐能力已基本處于滿負載運行狀態,而機房所處位置位于居民小區內,不適宜再對機房進行擴展。而且,目前仍以托管為主的業務模式,只能對服務器狀態進行監控,無法對使用情況進行監控,監控力度有限,所能做的應急處置也相對有限。
廣州市電子政務發展初見成效,各委局單位自身信息化能力參差不齊。部分單位存在明顯結構不合理的地方,如有些非結構化數據存放在關系型數據庫中、能用低成本IPSAN存儲的應用卻使用了光纖存儲等高端設備,造成業務系統建設成本高、運行不穩定等問題。需要從更高層面對公共IT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規劃和建設,規范指導各單位IT資源的使用。
后來隨著廣州市電子政務整體建設速度加快,財政投入逐年攀升,但各委局投入巨資采購的大量硬件設備、建設的多個應用系統普遍存在資源利用率不高的情況,有些業務系統是基于最大業務峰值進行方案設計,長期處于低負載狀態,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針對這些情況,2012年,廣州市已經開始探索云計算技術在政府信息化領域的應用并同步啟動“廣州市政府信息化云服務平臺”頂層設計工作,2013年啟動建設。廣州市電子政務中心通過公開招標方式,擇優選定了基礎資源服務提供商,按照廣州市電子政務云平臺的整體設計思路,負責云平臺的軟硬件系統集成建設工作。為廣州市各委辦局提供機房服務、計算資源服務、存儲資源服務、云管理平臺服務、災備服務、安全服務、網絡服務等八大服務能力。中標麒麟操作系統憑借多年的技術優勢,市場口碑和服務能力,在綜合招標中脫穎而出,正式為廣州市電子政務云平臺提供系統保障,為整個電子政務云平臺提供物理服務器和虛擬服務器的操作系統及其運維。從此,廣州市政府各部門的新業務將在政務云上部署,老業務隨生命周期逐步遷移。
技術與業務融合 國產系統扮演的角色 抓住痛點 數據處理的快速和穩定是關鍵
2014年6月,廣州電子政務云正式投入運營,各個政府部門統一使用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服務,利用快速部署、橫向擴展、按需分配、動態調整等特性,形成城市級的信息資源整合應用體系。
在平臺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大量的文件進行傳輸、審批、下發等工作,因而對應用服務的處理能力、工作效率、反應時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 數據管理時如果對核心數據缺乏備份與保護,一旦由于數據遺失、損壞而引發不一致性,可能導致整個系統癱瘓,后果十分嚴重!中標麒麟服務器操作系統所包含的負載均衡技術能夠顯著提升應用服務器的并發處理能力,當服務能力需要提升時,可以隨需求增加應用服務器節點,并納入集群系統中。同時,通過高可用技術對數據進行實時或定期備份,對集群服務器以及磁盤陣列實施RAID5,在提高數據處理效力的同時降低變更風險。
政府的信息中心肩負信息公開、網上辦公、視頻服務、線上業務大廳等網絡服務工作,但操作系統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病毒導致系統無法正常使用、黑客攻擊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系統維護人員。中標麒麟服務器操作系統在提供包括防火墻、DNS、WEB、FTP、郵件、代理等網絡服務的同時還實現了SELinux多級安全支持,基于targeted的策略可以為所有服務提供安全保障。
前面提到了,在廣州電子政務云平臺上的數據共享交換系統累積了68億多條數據,日均交換1700多萬條數據,支撐了240多家單位900多個業務系統運行。這就形成了多臺服務器運行大規模業務系統,且各項業務之間需要保證獨立運行及資源隔離;業務系統需要在內外網隔離的環境下部署;業務系統類型多樣,需要對業務及數據中心進行遠程、圖形化的管理的需求。中標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通過將硬件資源整合、抽象成資源池,并結合預定集群調度策略,為業務系統按需實時分配資源,提高硬件設備利用率,降低了業務成本。 通過內外網隔離的組網方式建設虛擬數據中心,外網業務實時訪問,內網業務安全可靠; 物理服務器與虛擬服務器(包括單網段或多網段)統一管理,過程簡單且支持遠程操作,節省了運維開銷。并通過虛擬機監控、虛擬機模板等工具可迅速定位系統故障并恢復業務運行,降低了事故風險, 虛擬機的創建和管理易用、靈活,便于對系統進行刪減或擴展,適應業務變化。
這些優勢有效的節省了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和IT能源消耗,促進數據和業務系統與基礎設施平臺分離,提高了政府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中標麒麟操作系統為政府部門電子政務系統提供了高效、安全、穩定的云服務。
國產系統再戰幾載
目前,廣州市電子政務云平臺前期的規劃設計目標均已實現。到2018年底,80%的政府部門業務信息系統將遷移到云平臺,到2020年,遷移率達到100%。 與此同時,廣州政務云也被寄予更高的期望——按規劃,到2020年,廣州將構建起“一個中樞、四大應用、三大支撐”的新型智慧城市共享體系框架,在這其中,電子政務云服務平臺將扮演重要角色。
在全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浪潮中,廣東已一馬當先:在全國已公布的277個試點智慧城市中,廣東占有11席。而作為廣東帶頭大哥的廣州市,智慧城市成為這個集群的核心,為此,該市的智慧城市成為廣東乃至全國的建設樣本。
這意味著,未來包括中標軟件與華為及阿里云這樣的中國企業,也將一起投入到電子政務云的下一個階段建設。中標麒麟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產品也將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宜居宜業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撐,探索更多創新發展的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