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還是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以及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AR等新技術都被認為是核心的推動力,尤其是近兩年內熱度攀升的AR。在十九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這一現象更為明顯,“從Google Glass到現在,我們關注AR幾年了,很希望有商業化方案和工業場景做深度結合,解決我們的實際問題”,不少工業制造領域各方向參展觀眾表示。
在今年的工博會期間,AR領域的代表企業亮風臺推出了完整的AR工業解決方案——HiAR Industry,通過云端(HiAR云)和設備端(AR智能眼鏡)的實時互聯,為工業用戶提供基于AR技術的遠程協作、操作培訓、巡檢維護、作業指導等服務,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時間等各方面成本,“降本增效是工業的不變話題,AR正在發揮這樣的作用”,亮風臺工作人員介紹。
AR正在成為工業4.0的新力量
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以來,人類已經經歷了三次主要的生產力躍進,工業正式進入4.0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電力和流水線推進了第二次進化,而工業的第三次變革,則是由于計算機和控制學的引入,半個世紀以后,人類會將智能大腦引入工業,迎來4.0時代。當下,面對高速變化的世界,工業本身也應靈活,機動,可定制化;智能工廠能夠按照客戶的需求定制生產產品,而技術的更新換代也讓工業需要前所未有的快速響應時間。將傳感器和計算力下放到每一臺設備之上,讓整個工廠,從機械到人員,都變得更加智能,這就是工業4.0的一個核心特質。
但是,目前高速發展中的工業4.0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信息是工業4.0的核心,但實時采集一直是行業的重點和難點,現有電子MIS等系統人工錄入的方式效率低。
2.在生產的過程中,對于輔助的信息技術應用一直有很多局限,現有生產輔助系統在解放雙手和移動性方面難以兼顧。
3.人力成本在逐年上升,掌握核心技術的人才卻很短缺,但培訓的難度與成本卻還在逐漸上升;此外,隨著人力資源流動的加劇,經驗技巧的積累和傳承也成了難題。
4.在管理上,現場數據的采集分析很難實現,并且現場數據和歷史數據的分析不同步,這些問題造成了生產系統和決策權支持系統貫通結合的困難。
5.每年全世界在設備維護上投入巨大,而維護,協助的成本仍然相當大(包括人力,培訓,設施成本)。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工業化變得更智能?有兩個方向:一,讓機械設備變得更加智能。這是智能傳感器控制系統和物聯網的工作,它們能夠讓工業機械和設備不再沉默,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往往需要投入巨額的成本發展機械設備智能化;二,在現有設備的基礎上,讓整個作業過程通過AR設備的輔助變得更加便捷高效,讓參與其中的人更加智能,就是Augmented Reality(增強現實)能做的,也是亮風臺的AR工業解決方案要做的事情。
AR提供了一種新方式,把虛擬世界的信息疊加在真實的世界中,將真實和虛擬融為一體,當應用在工業上,AR能夠改變原有信息與實際作業環境相脫離無法完全對應的現狀,增強,而非取代現有的環境和系統,融入到現有的智能制造體系中,成為工業4.0的核心技術之一。
亮風臺HiAR Industry,提供一站式完整解決方案
AR如何能夠“增強”這個現實呢?首先,AR眼鏡能夠通過高清攝像頭,“看到”周圍的世界,確定自己的位置;然后,AR眼鏡生成虛擬的圖像,然后將圖像通過光學鏡片投射到用戶的視場上,疊加在現實世界之上;當用戶的視場移動,AR眼鏡就感知到用戶視野的移動,將相應的虛擬圖像渲染同時移動,用戶就產生了虛擬圖像與現實世界一體化的感覺。在這個過程中,計算機需要借助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技術“理解”這個現實世界,并與之互動。因而,AR不僅僅是虛實融合的呈現,更是對人能力的增強,賦予人更強的計算力與感知力。
在AR領域深耕多年的亮風臺,擁有世界領先的核心技術,在產品與服務上深度整合軟硬件,為行業賦能。在此次工博會上,亮風臺推出了軟硬融合、端云一體的工業解決方案HiAR Industry,深度整合AR核心技術、云服務、AR智能終端等技術、產品,打通MES、ERP等工業系統,與現有的設備互聯互通,為工業用戶,如能源、航空航天、機械設備制造、汽車工業等領域,提供AR增強的操作培訓、巡檢維護、作業指導、遠程協助等服務。
HiAR Glasses是該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國內首款量產的雙目智能AR眼鏡,曾獲得了德國紅點獎、CES Asia創新獎,上海市十大工業設計金獎等國內外一系列重量級獎項。該產品采用完整一體機設計,全球首次搭配高通驍龍 820 處理器,具備強大的計算性能與圖形圖像渲染能力。操作系統HiAR OS基于安卓6.0深度優化,不僅完美匹配可穿戴產品的使用場景,也能兼容原生Android應用。此外,HiAR OS創造性地實現了2D/3D模式切換,支持語音、手勢、頭部姿態跟蹤、物理觸控等多種交互方式。
據了解,HiAR Glasses是全球首款實現端云無縫對接的AR眼鏡。在HiAR云平臺,用戶可基于編輯器進行高效的內容創作,并一鍵發布至眼鏡端。這一功能的實現,將大大降低AR內容的生產成本和門檻,助推AR內容的爆發。不僅如此,HiAR云還提供數據存儲、計算、分析和個性化推送等功能,針對AR工業,旅游,營銷等不同的領域的特定需求,還可以定制不同的AR云方案,部署方式上則可以靈活選擇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不同部署方式。
亮風臺HiAR Industry,針對四個實際場景而設計:
1,操作培訓。將AR作為虛擬教練,實現可視化、場景化、可交互的工業培訓指導;有大量的科學理論證實,人類在場景化和可交互的情況下學習,學習效率是最高的,而AR正好能夠彌補這一點,把工人放到實際的工作場景中去,可以交互的學習,這相比于以往的課堂或視頻教學,要高效得多。在波音公司的實例之中,有AR的幫助的學員,比用傳統的2D繪圖和文檔完成工作的學員,學習時間減少了35%,零基礎學員的培訓成功率提高了90%。
2,遠程協作。前方的作業人員與后方的專家通過AR智能眼鏡設備實時連線,讓專家可以第一視角看到現場情況,并對一線作業人員實時指導。具有第一視角,高清(720P)視頻實時通訊;一鍵凍屏,實時畫面標注,同步顯示;云端實時控制,數據即時備份;支持跨平臺,多終端,實時指導現場作業;多方視頻通訊,隨時隨地,靈活接入;行業方案定制,方便快捷部署;WIFI、4G網絡環境自動適配等特點。既節省了后方專家實地支持需要的時間成本,同時做到接近于現場指導的效率,對于諸如電力、通信等現場分散而且很多設備處于荒郊野外的行業都十分有吸引力。銷售和服務建筑系統公司Lee Company使用AR技術幫助現場技術人員進行安裝和維修。遠程專家可以通過AR設備查看技術人員第一視角的環境,指導完成工作,甚至用對技術的視圖進行注釋。在實時獲得專家的支持后,Lee的技術利用率顯著提高。此外,通過減少重復訪問的次數,Lee每月為每位技術人員節省超過500美元的勞動力和旅行成本。據該公司計算,投資于AR的每一美元投資回報為20美元。
3,巡檢檢測。AR讓巡檢這個常見的場景中的操作變得更加規范,而且通過與工廠生產線IOT設備和MIS系統互聯,AR系統可以實時獲得設備運轉,檢測數據,并且反饋檢測結果,做到過程記錄,問責溯源。這樣可以避免巡檢時由于人員的原因所造成的人為錯誤,無論是對于企業的成本還是生產安全,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在歐洲電信服務提供商KPN,從事遠程或現場維修的現場工程師使用AR智能眼鏡查看產品的服務歷史數據、診斷信息和基于位置的信息儀表板。這些AR顯示幫助他們在如何解決問題上做出更好的決策,降低了服務團隊總成本的11%,工作出錯率降低了17%,修復質量也提高了。
4,作業指導。AR作業指導,是指將3D模型、視頻、圖文信息、表單實時疊加在真實的設備上,展現在作業人員的眼前,使用語音指令指導工人操作,規范操作流程,變復雜為簡單,降低培訓成本,提高準確率。同時,讓作業的“沉默知識”得以沉淀,為之后的培訓形成閉環。對于傳統的裝配制造業來說,工人的受教育程度,流失率都是很大的難題。AR如果能夠通過技術來降低培訓成本,規范裝備流程,對于制造業無疑是極大的助力。通用電氣已經在AR體驗中測試了語音指令的使用,使工廠工人能夠在風力渦輪機中執行復雜的布線過程——并且已經實現了34%的生產率增長。
深度合作,為客戶量身定制解決實際問題
在當下AR正處于爆發的前夜,雖然還有不少技術問題待解決,但面向行業,已經能夠解決非常多的問題!爸挥猩钊氲乩斫庑袠I的需求,我們才能夠給行業提供實際的AR解決方案。這需要我們扎扎實實地沉下來,認真的扎根行業,和真實場景融合才行”,亮風臺認為。如工業設備所需要的智能裝配指導顯然與電力行業所需要的設備巡檢有著截然不同的需求,這就需要針對這兩個領域的特定場景來完成深度定制的工作,才能夠實際地幫助行業解決問題。
顯而易見,工業的第四次變革已經進行的如火如荼,AR技術也和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方式一樣,和工業企業合作前行。AR能夠實現對工業中人、現場、設備、服務能力等重要元素的增強,從而顯著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對于企業來說,這也將成為競爭力的直接表現。AR正在進入飛速發展的階段,現在就是之前相想象中的未來,還有什么理由再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