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里爸爸」馬云很忙,公布主演的武俠電影陣容驚人,又馬不停蹄地與天后王菲獻唱新歌,好似把自家購物狂歡節晾在一邊。然而這場八竿子打不著的娛樂營銷,在天貓、京東、蘇寧一眾「狗貓寧」電商大戰中以吸睛觀感脫穎而出,為天貓雙11晚會預熱的火勢再添一捆新柴。
作為消費節日的雙11,是誕自2009年淘寶商城(天貓前身)的促銷活動,只是那時參與的商戶寥寥數十家,廟小香火也稀,8年之后的2016年單日銷售額卻已堂堂皇皇超過1207億元人民幣。而今年加入天貓電商狂歡的品牌大軍,確定上升至14萬,其中有6萬是國際品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股來自線上的購物狂潮無聲滲透到線下。
先從線上熱潮的數據來看投影機行業現況,根據前景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電商常規投影機銷量全年預計突破65萬臺(不包括微型投影機),較前一年51.5萬臺,成長26.2%,因此普遍來說,電商行業樂觀解讀這項數據。
不過,如果沒有微投的攪局,成長勢頭肯定更好。
前景咨詢分析,2016年由于眾多微型產品以及低端投影品牌的涌入,淡化常規品牌投影機的市場存在感,并且一定程度混淆了投影機基本規格概念,信息混亂影響了常規投影機在電商平臺的銷售增長速度。也因為電商平臺價格透明,運作成本低的優勢逐年消失,中高檔產品及品牌對電商平臺逐漸失去興趣。
也就是說,電商勢頭強,但微投殺紅了市場,所以不管是微投還是常規品都沒有真正在電商吃到甜頭。低價低服務的電商氛圍,反倒映射出線下實體店在「體驗式經濟+中高階產品」這片藍海市場。由此看來,迭迭衰退的線下市場,其實并沒有那么糟,特別是線下占比到2017年仍然高達73.8%,穩居主流渠道。
以雙11線下銷售來看,根據阿里巴巴大數據、芝麻科技、意略明三方調研,觀測雙11前半月客流量,北京、武漢、深圳等重點商圈客流量明顯增加,相較于平日增幅多達11%,而且峰值持續又穩定,最終于雙11前一周達到峰值。
因而對類似投影機這樣線下占大頭的行業來說,如何利用雙11前后的電商熱潮,提升實體門店的消費者體驗,從而促進用戶回頭率、達成長期營收增長才是行銷關鍵,尤其是透過具有差異化的體驗式行銷。
什么是體驗式經濟Experience Economy?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的定義為:
企業以服務為重心,以商品為素材,為消費者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
《哈佛商業評論》在此感性的定義之后,直呼體驗式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線下面對面的人情暖意,帶給用戶的消費體驗是瞬間的錢貨交易難以比擬的。一間晝夜不打烊的便利店,提供的不單是貨品,還有蘊含在互動背后的消費體驗。
蘋果專賣店就是體驗式行銷個中高手。
蘋果店的設計有如它的產品一般追求品質,從建筑空間感、室內設計、區域劃分、員工服務等無處不為用戶體驗服務。
專賣店的理念是「為生活添彩」,選材上主用不銹鋼、玻璃和斯堪地那維亞地板三種材料,這些偏淺色系的白色、銀色、原木色增強室內空間的開放感和科技感。室內光照的亮度,產品擺放的傾斜角度,無一不經過精心設計;布局開放寬敞,大量區域有序留白,增加開放感的同時減少擁擠壓抑。
譬如位于上海的蘋果專賣店是一座圓柱狀全玻璃房子,光線透過玻璃直照入地下2000平方米的店鋪,充分利用陽光與空間,以開放的姿態迎接顧客,顧客也會更自然地開啟產品體驗。
追隨體驗式經濟,從今年度開始,明基推出新一代體驗中心的設計與落地。設計主軸正如「體驗中心」名稱,舍棄普通零售店密集陳列的做法,向客戶體驗大幅傾斜。
擇選明朗簡潔的擺放布局,突出產品功能的同時,又留有自由空間供顧客游走呼吸。
體驗中心聚焦于三個主題場景,首先是基于智能家居概念的客廳大屏享受解決方案,以激光超投電視為主力帶來高清高亮、百吋大屏的家用電視體驗。
其他還包括新一代智能商務會議系統、IFP商用顯示屏等,展現明基新產品技術能力的體驗方案,打造出人、貨、場之間的新型互動關系。
至于雙11前后的投影機實體店適宜做什么?
不如趁天貓全球狂歡夜,邀請客戶來店共賞大屏「貓晚」,有去年國際化文體大咖的陣容在先,觀眾凝聚超高期待值,在嗨皮的派對氛圍中感受產品顯示效果。微妙的是這樣買買買的氣氛下——
讓我們來談談你的新家可以裝多大的屏幕吧?我們除了有100寸大屏高清投影方案,現在還有120寸更大定制版可以選擇。
簡單直覺聊聊產品,何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