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屏企的不斷加入,小間距LED的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市場規模也不斷擴大,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LED小間距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在大屏幕顯示市場的份額也將持續增加。
就在9月份落幕的2017上海國家LED展會上,從產品方面來說,小間距LED依舊唱主角,點間距以及視覺效果在取得突破性進步,細分領域的小間距產品以及相關解決方案做得更加完善,比如說小間距電視等產品,同時微間距產品也開始正式進入市場: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小間距LED市場的進一步爆發,其對LED顯示屏廠家的業績拉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從2017年LED顯示屏行業標桿企業的2017年三季度業績報告,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利亞德的LED小間距電視和夜游經濟業務版塊業績增長最為明顯,而洲明科技業績的增長最主要也是來自小間距LED顯示屏。
然而,在小間距市場一路高歌猛進的發展中,我們必須看到其存在的“隱憂”越來越突出了,尤其是產品同質化的問題。
新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突破性創新
近來,業內越來越多的屏企加入小間距的陣營,活躍競爭氛圍的同時,也讓市場小間距產品陷入同質化的僵局,總的來說近來很多小間距產品 除了在節能環保等方面算有所創新之外,大部分產品還是圍繞著間距更小、前維護設計、低亮高灰、高刷新率、亮度自動適配環境等多方特性展開,可能在這些方面從屏企個體來說算是有所突破,但從行業整體而言,沒有新穎產品或是有變革性功能的產品出現。
而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屏企雖然成功打開小間距的海外市場,創造了更大的競爭舞臺,但同時也需要面對更多、更強大的競爭對象,以及更加復雜的國際競爭局勢,除了國內的屏企之外,當前越來越多海外巨頭們也陸續加入了小間距市場,比如說索尼、三星等等,此外還面臨著國際貿易壁壘、專利壁壘等重重挑戰,總之,2017年是小間距LED屏顯示行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轉折年。
外資品牌產品的增多,會帶給海內外市場重大變數,而國內因為近來上游原材料不斷漲價、缺貨等可能還會引發市場結構的重新分配等問題,這些小間距全彩LED顯示屏企業必須未雨綢繆,面對更大程度的市場爆發時,才能更有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