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囂了四年多的時間,傳統彩電企業依然沒被顛覆,反而是曾經大紅大紫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在面板價格上漲周期中被壓的氣喘吁吁。
除了銷量的爭奪,關于未來顯示技術的唇槍舌戰則是彩電行業的另一大奇觀。OLED陣營和QLED陣營的較量已經成為彩電業的日常話題。
隨著品質消費升級,消費者對電視的體驗需求越來越高。特別是OLED與QLED的技術之爭也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這場誰是未來主流電視顯示技術的博弈也吸引了眾多彩電制造品牌商站隊。
一方面,以LG、創維等為代表的彩電企業不斷發力OLED顯示技術,讓OLED電視快速實現市場化。2016年初,全球OLED電視廠商只有5家。到了2017年,包括中國廠商在內,全球已有13家電視廠商推出了OLED電視。另一方面,以三星、TCL等為代表的廠商則主推量子點技術。NPD DisplaySearch預測,量子點電視在中國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100%,有望從2016年的60萬臺增長到2017年的120萬臺。
“從彩電行業發展歷史來看,技術爭鳴一直都存在。”上海蘇寧總經理范志軍表示,在彩電產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大家對不同技術應用有著不同觀點。比如,在產業發展早期,業界曾爭論到底是使用背投技術還是大屏技術,最后隨著背投退出而告終;后來,隨著液晶電視逐步解決了良品率問題,等離子電視也被市場淘汰;如今,到了“后液晶時代”,電視行業面臨新的爭論——到底是選擇OLED還是QLED來替代液晶屏?究竟誰是市場的勝利者,最終還是要看消費者的選擇。
三星電子周二祭出新一波文案攻勢,一方面攻擊主要對手LG的OLED不適合用做電視面板,另一方面則推廣自家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體)更好。
下一代電視顯示技術,三星與LG的側重各不相同,兩家公司分屬QLED與OLED陣營。三星指出燒屏問題是OLED的致命傷,只適合用在生命周期短的手機上,使用期限較長的電視則不適用。
三星說OLED面板之所以有燒屏問題,原因在于采用有機原料,就好比果汁會隨時間氧化。對照之下,QLED面板采用的是半導體納米晶體,具耐用性的優點,貼近電視屬性。
OLED電視還有供給不足、價格太高的問題,顯示器研究機構DSCC執行官Ross Young日前曾預言,QLED將成為下一代電視屏幕主流,原因在于LG Display的OLED產能無力滿足市場需求,并很難壓低售價。
LG沒有直接回應三星的文宣攻勢,但強調OLED電視在全球11個國家高居消費者評價之首,證明OLED電視具市場競爭力。
什么是量子點技術
QLED中的量子點是指具有半導體特性的人造納米晶體,可以用于增強LCD屏幕上靜止和視頻圖像中顯示的亮度和色彩性能。
量子點通過發射粒子(類似等離子體電視上的磷光體)實現圖像顯示。當它們被來自外部光源的光子撞擊時,每個量子點會發射具有特定帶寬的顏色(由量子點尺寸決定)。
尺寸較大的量子點發射偏向紅色的光,隨著量子點尺寸變小,它們發出的光線偏向綠色。當指定尺寸的量子點在一個結構中組合在一起并與藍色LED光源組合時,它們可以發出電視觀看所需的整個色彩帶寬。利用量子點的特性,電視廠商可以提高液晶電視的亮度和色彩表現,從而超出目前的性能。
上圖顯示了量子點的結構(右側),根據量子點尺寸(左側)觀測的量子點色彩發射特性關系的虛構例子,以及實際制造量子點的方法
QLED VS OLED
OLED陣營認為,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實現了對液晶的超越,不僅清晰度更高、色彩更鮮艷、對比度更大,而且由于其自發光屬性不需要背光源,所以OLED電視比液晶電視更加輕薄。最重要的是,作為一項柔性顯示技術,OLED革命性的實現了可卷曲、可折疊;不過在反OLED陣營看來,OLED電視存在“燒屏”、壽命短、良率低等問題,最重要的是OLED產業鏈不健全,面板供應緊張,產品價格高昂。
QLED陣營認為,QLED(量子點)技術擁有全色域顯示能力,具有色彩純度更高、色彩還原能力強大、色彩精確度高等特點;反QLED陣營則認為,真正的QLED可以實現自發光,但是現階段的QLED電視還只是光致發光,屬于“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在技術上與OLED還不是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