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電子白板的應用有了新標準。8月底,教育部公開了《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功能》(行標編號:CELTS-201602)相關的兩項關鍵技術文件《交互式電子白板 教學功能》、《交互式電子白板 教學資源通用文件格式》。這一新標,雖然重點落在了共享和互操作等軟件功能上,但其中對“白板”尺寸的要求,卻成為業內熱議的焦點。
教室配備白板有了規范尺寸
教育部新標準規定,電子白板的尺寸要適配教室面積和教學人數。教室小于50平米,教學人數小于30人,應配置大于70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在50-70平米,教學人數40-50人,應配置大于85英寸的教學白板;教室大于70平米,教學人數大于50人,應配置大于100英寸的教學白板。
按照目前的教學實踐,這個要求基本使得,占絕大多數教室比例的面積為50-70平米的中小學教室和中職學校教室,需要搭配85英寸以上的電子白板。這與現在電子白板市場幾乎近9成的產品尺寸在85英寸以下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新標其實是對中小尺寸市場占據絕對主導的“液晶交互平板”的一輪絞殺。而對于近年來市場占比呈下滑趨勢的、在大尺寸上占據技術優勢的投影白板則是極大的利好。“如果全面執行新標,勢必對白板產業格局產生深刻的影響。借此產生一次行業洗牌的革命,也未為可知。”
調高白板配置尺寸,教育部目的何在
咋一看,教育部新標對液晶白板實為不利。但是,這個新標不是簡單的“保護”投影白板的利益。
從顯示產品自身的發展規律看,大尺寸化是基本的趨勢。例如,早期的CRT電視,最大不過34英寸。而今天的液晶電視,主銷尺寸已經高達55英寸。即便是液晶電視自身,在過去5年里,也經歷了從40+尺寸占據三成多市場,到今天50+以上產品占據4成市場的快速發展。
但是,這一顯示產品大尺寸化的趨勢,在教學交互設備市場卻出現了一輪“逆流”。2010-2014年間,液晶交互白板的崛起階段,主要尺寸集中在45-55英寸。這與此前投影產品基本尺寸超過65英寸,多數項目選擇70+以上尺寸的市場結構比較,“顯示面積因液晶交互白板的介入,而實際縮小了”。
那么,為何采購者放棄面積更大的投影,選擇小面積的液晶產品呢?答案在于環境光照下,液晶顯示的對比度表現、畫面清晰度、色彩效果遠好于傳統汞燈投影機產品。——這是一個在顯示效果和顯示面積之間的單選題,市場選擇了液晶這個答案。
即,小尺寸的液晶交互平板的熱銷,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行業技術局限的影響:2015年之后,交互平板顯示產業出現了嶄新的技術變革。一方面,激光顯示技術急速成熟,激光投影白板的顯示效果大幅提升,采購商不需要在顯示面積和畫質之間在做單選題。另一方面60+以上的液晶產品價格也出現大幅下降,液晶交互白板自身亦基本淘汰了60英寸以下產品在教育市場的應用。
縱觀過去數年交互白板產業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顯示面積不斷提高”不僅僅是投影產品的趨勢,也是液晶產品的趨勢。只不過在實際可經濟性選擇的產品中,投影的“大面積”特點更為突出。所以,教育部新標的大尺寸化,并非“額外偏向”哪個技術。其本質不過是對教學互動白板發展方向的把握。
保障每一個孩子都看清,白板需要大尺寸
交互教學設備的成本主要是硬件性的。其中顯示尺寸的增長與成本增長呈現二次方正比關系。而教學設備的采購經費主要來自于財政撥款,經費的支撐能力必然受限。以上這個矛盾決定了,地方政府作為采購者,不是不了解畫面更大的好處,而是需要權衡投入能力。
和一般的家用電視機比較,教學使用的交互顯示設備,面對數十名孩子、一個教室的面積幾乎相當于一個“小居室戶型”的房屋總面積,遠大于普通家庭客廳的大小。同時,前后排的座位上,孩子們距離顯示產品的距離差異很大。特別是后排座位上,其觀看距離通常有8米左右。
在這樣的應用環境中,交互白板上顯示的字跡,要保障每個孩子都看清,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減少同一畫面顯示的內容,保障每一個字足夠大。但是,這種應用對于中學以上的教學,例如解數學方程組,就顯得“單屏畫面容量”不足用,影響了產品應用效率。第二種解決方法則是,使用更大的顯示產品。例如目前激光投影的雙機融合顯示,能實現158英寸的“電子黑板”。但是,大尺寸的顯示系統,往往成本高昂。
通過以上分析,讀者自會明白,大尺寸化的交互白板的好處和難處。這也就為教育部新標的提出,確立了一個前提。即必須擁有具有經濟性的大尺寸交互平板顯示技術方案。
2016年以來,激光投影白板技術不斷成熟和進步。80+的顯示畫面尺寸成本已經可以控制到2萬元以下。而且業內認為,未來數年,隨著相關產業的進一步成熟、市場規模的擴大,其產品應用成本亦會持續下降。三年內,其成本價格至少擁有四分之一的下降空間。在這樣的趨勢下,以激光顯示為核心,滿足教室大尺寸交互白板的應用需求,讓每個孩子都看清楚,已經不是夢想。
大尺寸化不是投影的獨美,液晶也不愿落后
上文已經提到,顯示產業的一個根本趨勢就是顯示尺寸大型化。這一方面,液晶技術亦在不斷探索。
例如,在液晶交互平板上,2012年的主流是50英寸,2013-2014年55英寸成為銷量大頭,2015年60英寸產品增長迅速,2016-2017年65-75英寸已經成為最主要的采購尺寸。“只要價格成本控制到2萬元之內,大尺寸自然要代替小尺寸,這就是過去七八年液晶交互教學設備發展的基本規律”。
從液晶顯示的上游產業看,2018年全球首條以65和75英寸為主要產品,兼顧85英寸產品經濟量產的京東方10.5代線即將投產。此外,我國還有華星光電深圳和鴻海廣州,兩個同等級產品線在建設,京東方武漢10.5代線在規劃。這些生產線的建設,將為2018-2020年之間,液晶大尺寸產品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產能和技術支撐。
即,未來,不僅激光投影可以為教學交互提供大型白板顯示方案,不斷進步的液晶顯示技術也會向大型化過渡。從教育部新標鎖定70-100英寸范圍看,基本符合液晶和投影產品的發展趨勢,并略有超前。
搶占產業牛耳,誰將獲利
教育部新標的出臺,勢必會為行業采購提供一個參照坐標。對于廠商而言,誰最能對標教育部新標準,誰就會成為未來市場的贏家。
在過去七八年內,國內電子白板市場從20萬臺每年,成長到100萬臺,并繼續保持穩定的兩位數增長幅度。但是,其中大部分增量來自于液晶交互產品。因為后者價格便宜、畫質清晰。這也構成了既有白板市場,中小尺寸占主導的局面,顯著限制了產品教學應用的效率。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教育部新標的出臺,采購方向將加速向大尺寸過渡。其中激光投影白板以大尺寸和高效顯示為特點,最為適合當下市場的方向。液晶交互平板則需要等待新的面板線,提供更大尺寸產品的經濟供給能力。這將形成一個有利于投影白板“市場反攻”的時間差。這一影響勢必會成為投影白板廠商搶抓的市場機遇。
從長期看,液晶交互白板也將持續大型化。雖然其很難在90+英寸以上市場獲得足夠的經濟性和競爭力,但是卻可以在75英寸-85英寸市場上獲得不錯的份額。激光顯示和液晶顯示在白板市場互補卻又有競爭的格局將長期存在。對此,液晶交互產品廠商,應當有充分的認識:即努力做好大尺寸化的發展規劃和研發。
總之,教育部新標為教學白板應用指明了方向。這是對行業發展戰略的一次系統性指引。行業企業只有順應白板顯示大型化的趨勢,才能在未來競爭中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