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傷眼已成為現代發展的詬病,手機族、屏奴比比皆是。近日,新浪科技針對藍光傷眼這一話題進行了專題科普。科普視頻以輕松有趣的動畫形式,闡述了現代近視眼低齡化和嚴重化的現狀,綜合各方面數據調查以及眼科專家的意見,電子產品具備的LED液晶屏是大多數現代人眼部問題的發生誘因。并向大眾科普, LED液晶屏之所以損傷眼睛,是因為其需要背景光源的照射才能發光,而有害藍光作為背景光源的主要組成部分,長期直射人體眼睛,導致了視網膜病變引發白內障,青光眼等眼部問題。
科普藍光知識,呼吁重視藍光危害
簡而言之,有害藍光的照射,才是導致現代都市人眼部問題突出的重要原因。那么對于什么是有害藍光,此專題也給出了解答。光譜從左到右,依次有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組成。其中在400納米到700納米的可見光中,就包含了有害藍光的波段,大概在415納米到455納米之間,屬于波長最短能量最高,對眼睛傷害最大的部分。
而傳統電子產品所用的LED液晶屏,大部分都是利用這種有害藍光的照射得以發光。還列舉了青光眼,白內障等老年常見眼疾的年輕化,以及深度近視的普遍化等等社會健康問題,都是有害藍光對人眼造成的不可逆的化學損傷。
“防藍”產品市場火爆,幾大品牌各顯神通
既然藍光危害那么大,那么還要繼續使用電子產品嗎?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所帶給經濟社會發展的效益,是遠遠大于其所帶來的危害的。隔絕使用電子產品,顯然是行不通的手段。專題中一并提出了“減少藍光與人眼的直接接觸”成為了“防藍”手段的新思路。
減少藍光傷害的手機鋼模、護目鏡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借助外物,從接收方減少藍光吸收,從而達到保護眼睛的產品。
除此之外,從2015年開始,幾大電子品牌商敏銳地捕捉到了市場對于傳統電子產品的健康顧慮,接二連三地推出了主打減少藍光傷害的電子產品。從光源處著手,減少或弱化有害藍光的輸出。
在手機方面,有華為的麥芒5,飛利浦的“藍寶”手機等等;在電腦方面,華碩剛剛發布的平板,就是具備過濾藍光功能的電腦產品;而在預防藍光方面,運用的最成熟且最有效的,就是最近很火的OLED電視,突出的代表有創維的S9D等產品。
而對比圖中也從LED和OLED的區別出發,解釋了OLED技術之所以成為如今減輕藍光傷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因為OLED有自發光的天然優勢,不需要像LED液晶屏借助有害藍光的背景照射。同時,OLED發光的藍光波段,處于460納米區間,屬于無害藍光,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傷害。而且,以創維的這款S9D的OLED電視為例,產品表面鍍了一層吸收藍光的材料,有效減少藍光輸出。
電子產品成為現代生活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在給我們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給眼睛健康造成傷害。重視眼部健康,預防藍光傷害應當引起重視。消費者們在購買電子產品時,可以更多關注健康體驗,理性選擇健康護眼產品。
藍光專題引熱議,“防藍”產品或成市場藍海
新浪科技此番專題角度新奇,挖掘到健康消費的新熱點,一經發布就在網絡上引起了各界關注。瞬息萬變的電子行業,在幾年前抓住了消費者提高生活效率的痛點,引起了一波“智能潮”;隨著生活物質水平的提高,聰明的電子品牌企業又意識到,消費者們開始注重健康的生活質量。于是各大電子品牌率先布局健康產品消費市場,提升產品的健康體驗功能。業內人士相信,越來越多如同OLED這樣的革命性技術,正在悄無聲息地,搶占健康消費市場這片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