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時間里面,DLP拼接墻遭遇了等離子拼接、液晶拼接、小間距LED等多種技術產品的持續挑戰。然而,面對對手的數次沖鋒,高端市場DLP拼接一枝獨秀的格局依然未變。
DLP拼接應用于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應急響應中心
液晶等平板拼接難捍DLP核心優勢
目前,等離子拼接產品已經退出市場競爭。其市場失敗的核心原因在于,等離子顯示技術在整體顯示行業的潰敗。包括輕薄設計、大尺寸化、高分辨率化和產業規模方面的四大瓶頸,使得等離子顯示技術無法捍衛彩電市場的生存空間。而失去了彩電行業的支撐,做為投資、技術和產能三方面高度密集的行業,等離子顯示很難依托專業拼接市場的僅有規模生存。
與等離子的遭遇不同,液晶行業可謂在超薄、大型化、高分辨率化和產業規模四個方面占據今日整體顯示行業的絕對優勢——液晶行業,一個大型面板企業的投資額都會超過投影市場全球產業的規模。這是液晶顯示最核心的優勢。這也是液晶在拼接墻市場能成為“最大眾”產品的原因。
在中低端市場,以安防和商用顯示為主的應用中,液晶產品正是靠整個產業鏈龐大的規模,實現了極高的經濟性。中低端液晶拼接屏的單元價格,只有DLP拼接單元或者同尺寸小間距LED屏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這個價格優勢,對于那些對最終“拼接縫隙”要求一般的用戶而言,就是絕對性的競爭價值。
但是,在高端市場,客戶最終的價值由產品縫隙來決定。這個時候,液晶的成本優勢、超薄優勢、單元分辨率優勢都難以發揮。反而是DLP拼接產品1毫米以下的縫隙指標成為成敗的關鍵。
2015年,液晶拼接單元實現最小1.8毫米的拼接縫隙。從應用角度看,這足以滿足絕大多數客戶的“指標需求”。但是,從競爭的角度看,這個指標依然顯著落后DLP拼接產品一個量級。同時,1.8毫米縫隙液晶單元產品的邊框沒有金屬框架保護。這對于邊框下直接是數據線和精密屏幕的液晶而言,相當于“可靠性裸奔”。而DLP拼接的邊框的作用僅僅是粘合樹脂屏幕——其邊框結構沒有復雜的電子精密產品置身其中。
另一方面,超窄縫隙化的液晶拼接單元在單位成本上已經接近DLP產品。但是,DLP產品可輕松實現70-90英寸級別的大尺寸單元,而液晶拼接則是55英寸。這種單元尺寸的差異,實際導致同等顯示面積下的視頻墻,復雜度、可靠性和有效顯示面積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是超小間距液晶拼接產品戰勝DLP拼接,難以逾越的障礙。
而現在,隨著平板顯示進入OLED時代,液晶拼接產品的技術進一步深入開發的價值大打折扣。這等于對液晶拼接在高端市場戰勝DLP拼接的戰役,來了一個“釜底抽薪”。某種意義上,液晶拼接已經走到“生命最后期”,平板拼接的未來必然由OLED等新顯示技術扛起。
小間距LED和DLP拼接錯位競爭
在縫隙指標上,真正對DLP拼接形成挑戰的產品主要是等離子產品、LCOS拼接、LCD投影拼接和現在最流行的小間距LED產品。
等離子拼接產品已經成為歷史。雖然其縫隙上與DLP達到同一數量級,但是其卻擁有大尺寸單元實現困難、有燒屏現象等先天缺陷。LCOS和LCD兩種投影技術的背投拼接,和DLP拼接在效果上基本一致。但是,受到背投電視在05年后在彩電市場的絕跡,拼接行業自身規模難以容納這么多種技術競爭,這兩者也選擇了退出市場。
在等離子、LCOS和LCD兩種投影技術拼接市場失敗后,DLP拼接成為高端拼接墻最好的選擇,直到2014年小間距LED異軍崛起才打破這種獨占。
LED顯示屏是一種歷史比較悠久的大屏幕技術。這種技術核心缺陷是“點間距”,或者說是分辨率水平不高。2014年開始,國內LED屏企業紛紛突破1.5、1.2和1.0毫米間距的LED屏顯示技術。這使得LED屏顯示和DLP拼接顯示在“分辨率”指標上基本達到同一數量級。
克服了自身最大缺陷的led屏,自然有理由向高端拼接墻市場發起挑戰。不過,從指揮調度中心這個拼接墻的最高端需求客戶角度看,小間距LED屏并不完美。雖然小間距led產品在分辨率指標上已經足夠用,且其沒有顯著拼接縫隙,但是在單元和像素可靠性、近距離觀看舒適度等方面依然落后于DLP拼接產品。
同時,從最核心的工程造價看,小間距LED和DLP拼接比較沒有優勢。尤其是當項目自身需求高分辨率產品的時候,小間距LED成本增長和可靠性下降程度,遠遠超過DLP拼接產品。
例如,1.0間距的小間距LED屏,一平米的畫面就是100萬個機械焊接電子部件,300萬個獨立控制的發光電路結構。且,小間距LED的結構制造依賴于比較傳統的機械式成型技術。對比而言,DLP拼接核心光閥DMD產品,利用半導體工藝,以光刻和整體成型為核心的制造體系,在“可靠性”上優勢明顯。
小間距LED屏快速發展三年來的實踐證明,1.5和1.2間距的產品已經成為市場主流,且滿足絕大部分市場需求。廠商們對進一步研發更高等級產品的熱情已經降溫。形成對比的是,DLP拼接單元從1K時代、2K時代逐步走來,未來大尺寸單元將進入4K時代——這種發展過程將有利于DLP拼接繼續保持既有市場優勢。
激光+4K,DLP拼接持續升級有基礎
DLP拼接產品在面對諸多同類應用技術的競爭過程中,并沒有因為自己的固有優勢而懈怠下來,持續的技術進步是DLP拼接常勝將軍的密碼。
在2006-2015的過去十年時間,DLP拼接核心指標縫隙,實現了雙重升級。一方面,DLP拼接主流產品縫隙從2毫米躍升到1毫米,甚至達到0.5毫米;另一方面,實現超微小縫隙的單元產品從46英寸逐步過渡到80英寸。這種變化使得最高端產品上,縫隙占顯示面積的比例縮小了87.5%。
同時,DLP拼接單元也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另一個巨大的革新:DLP拼接是目前投影應用形態中唯一實現9成以上“固態光源”的產品線。LED光源的出現和成熟應用,使得DLP拼接的燈泡耗材成本、維護可靠性等大幅改善。近年來,激光光源也進入DLP拼接市場。作為高亮固態光源方案,激光比LED更容易實現“亮度提升”。這將在大尺寸拼接單元市場實現新的突破——受制于LED光源的亮度瓶頸,80英寸大尺寸DLP拼接單元汞燈產品并沒有完全消失。作為耗材瓶頸最后的“壁壘”,80英寸等大尺寸DLP單元市場正在被激光技術攻克。
如果說縫隙和光源的變化,是過去十年DLP拼接最核心的進步;那么分辨率水平的變化則是未來繼續支撐DLP拼接單元“升級”的關鍵。
DLP拼接為何大尺寸單元越來越流行?原因在于大尺寸單元能顯著降低超大屏幕工程的復雜性,并提升可靠性、降低維護成本。那么實現大尺寸DLP拼接單元需要什么技術呢?除了亮度外(亮度問題早已解決,例如雙汞燈方案,以及更先進的激光方案),分辨率是另一個核心技術。
大屏顯示,不僅是畫面大小的問題,也是畫面美丑的問題。而畫面美丑的第一個指標就是“分辨率”。過去十年DLP拼接從1K升級到了2K,現在進入4K時代。DMD光閥能提供的分辨率進步了16倍。這等于在同等顯示尺寸下,DLP拼接最高能提供10年前16倍分辨率的畫質品質。
當然,有限面積下的分辨率極度提高也沒有實用價值——例如,液晶顯示4K產品已經普及,其與2K產品成本差異不過1成左右,但是拼接市場4K液晶并沒有“如彩電市場般,大舉出現”。這是因為,拼接的目標是大屏幕,大屏幕都有一個最小觀看距離。在觀看距離較大的時候,有限面積,如液晶的55英寸單元,4K分辨率早已經超過人眼分辨能力,不能創造新的應用價值。
但是,對于DLP拼接而言,分辨率的提升,卻可意味著更大的單體單元。1K分辨率和2K分辨率的80英寸單元的效果差異非常明顯。這就像小間距屏的2.0和1.2標準產品的差距。而未來4K單元,可以進一步提升DLP拼接的畫面細膩效果,并結合激光高亮技術,提供80、90甚至100英寸以上的更大拼接單元。
某種意義上,DLP拼接和其他技術的競爭就是技術創新賽跑的過程。正是因為DLP拼接一直持續的推進技術指標的提升,其才能始終穩坐高端大屏第一方案的寶座。
競爭不拒絕合作,量需而用成大屏拼接常態
DLP拼接與液晶、小間距LED等的競爭過程,不僅具有不同產品上的技術創新,也具有應用形態上的各種創新。事實上,多種顯示技術混用,構成的綜合顯示解決方案已經成為業界常態。
“效果”與“經濟性”是兩個核心的指標。二者的辯證關系,決定了單一產品難以解決所有客戶的需求。例如,有些項目,需要一個高品質大屏,但是這個系統中也有一部分畫面會固定化的顯示,這部分對顯示墻接縫幾乎沒有要求——這部分固定化顯示的畫面就可以不采用DLP拼接或者小間距LED屏,這種高價格產品,而用液晶單元產品顯示。
再例如,DLP和小間距LED顯示各有特點。小間距的畫面風格比較炫,適合廣告、媒體藝術等。DLP拼接畫面風格比較柔和,適合圖紙、調度現場等長期觀看顯示。二者市場具有差異性。機場客戶,可以在廣告、面向乘客的信息大屏上使用色彩絢麗、亮度高的小間距LED屏,在調度中心使用畫面舒適感更強的DLP拼接。
事實上,目前采用多遠技術構建整體顯示解決方案已經成為行業的潮流。不同技術之間有競爭,但是更有合作的關系,構成了產業鏈非常和諧的一面。技術無完美、需求有異同;創新無止境、進步求發展。這是大屏市場,不同技術門類的共同追求。也是DLP拼接常年制勝超高端領域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