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愈發火爆的VR有望引領網絡零售的新變革。繼3月阿里宣布VR戰略后,京東近日高調宣布VR/AR戰略。對于擁有成千上萬商品SKU的電商平臺而言,如能將虛擬線上商品“真實”呈現,無疑是巨大商機。但VR技術尚未真正普及,各大電商巨頭只能各出奇招摸索前行。
火熱的VR市場,引動電商巨頭爭相布局。京東在VR/AR戰略發布會上宣布,聯合30多家行業上下游企業成立VR/AR產業推進聯盟,通過品牌、營銷、運營、金融等方式,為VR、AR企業提供支持。同時,通過推出VR購物應用、AR家裝等產品,提升用戶購物體驗。
京東集團CTO張晨表示,京東將通過提供統一的建模工具,讓使用者可以制作統一標準的電商應用和VR/AR內容,降低建模成本,推動VR/AR新內容的產出。
京東VR/AR戰略的發布被視做和老對頭阿里在這個領域的又一次針鋒相對。今年3月,阿里宣布成立VR實驗室,并對外公布VR戰略計劃。阿里將同步推動VR內容培育和硬件孵化。
從京東、阿里的布局可以看出,兩家企業以打造商品庫、優化VR產業鏈為主要方向,目的是在行業發展初期搶占市場。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表示,蘇寧將依托線下,在國內建立300個VR“體驗館”。蘇寧旗下聚力傳媒在“8·18發燒節”啟動儀式上,推出首款VR產品。
VR技術的應用可能是對傳統電商銷售模式的一次顛覆,在這一過程中無疑蘊含著巨大商機。從應用場景來看,VR技術的功能是為消費者帶來沉浸式購物體驗,而在此之前,要將線上的虛擬商品“真實”呈現,需要通過三維建模技術來完成。
北京商報記者在網購平臺上可以找到諸多提供三維建模服務的提供商。其中一家商戶客服人員介紹,產品建模采取單件計費方式,如文化襯衫的建模成本約300-500元,具體情況需依據產品復雜程度而定。
京東集團首席技術顧問翁志表示,VR的購物場景可以彌補線上缺失的線下體驗,有助于電商業務的提升。北京商報記者獲得的數字顯示,京東電商平臺擁有超過4000萬的商品SKU。如果這些產品建模,需要制定統一標準,以降低商品建模成本。
盡管眾多電商平臺將VR應用視為電商行業新藍海,但不可否認,這一實踐過程中仍有諸多難題有待破解。可以注意到,當前市場上流通的VR產品已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業內人士表示,VR硬件設施的研發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不同價位的產品在成像質量上有明顯差別,這會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
價格差異明顯的VR頭盔產品,實際上瞄準的是不同的目標受眾。根據IDC分析報告顯示,國內的VR產品消費者以26-35歲的男性居多,58%的消費者對VR產品的品質持有中度敏感度,購買的產品價位在200元以下的用戶占比在90%以上。
用戶反饋,VR應用存在內容匱乏、硬件不成熟、體驗較差等問題。張晨表示,當前VR行業仍存在統一規范缺乏、內容單一的短板,技術門檻比較高,距離普及還有一段距離。
事實上,去年就有“VR元年”概念的提出,今年則是VR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年。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布《關于請組織申報大數據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的通知》,建設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技術及應用創新平臺,支撐開展內容拍攝、數據建模、圖像處理等技術的研發和工程化,實現行業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處長仝威海表示,VR和AR已成為信息經濟發展、信息社會建設的重要領域和方向。
根據IDC分析報告顯示,預計VR產品在2015-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5.5%。Kitty fok稱,當前VR行業主要應用領域在消費市場、商務市場、“政府+學校”三個方面,但與行業研發有關的份額僅為5%,VR行業依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權威人士表示:相較于智能手機,VR領域的門檻更為苛刻,但一旦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其設備銷量甚至會大于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