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命題,讓“虛擬現實VR”火了一把。這也讓顯示行業為之興奮。例如,京東方5000萬風投北京梟龍AR技術公司、暴風電視率先推出VR魔鏡產品、創維推出全球第一臺AR電視……
到這里,讀者肯定有一個疑問:又是VR、又是AR,這到底是什么?其實,”現實化信息”技術不是“虛擬現實”獨苗,而是三胞胎,除了VR,還包括:AR增強現實技術、MR混合現實技術。目前,顯示行業率先選擇突破的是VR和AR產品。對于彩電行業,暴風魔鏡是VR產品的代表,創維則是AR的支持者。
AR還是VR?
對于消費者,VR和AR是兩個“形態完全不一樣”的產品。當然,其功能和目的也擁有巨大差異。
VR是虛擬現實的縮寫。顧名思義,其目的就是創造一個“虛擬”世界,讓消費者沉浸其中。典型產品是眼鏡、頭盔形式的“近眼顯示”設備。由于顯示畫面在密閉設備內充分覆蓋雙眼視野,所以這種產品能夠提供沒有干擾的“立體虛擬視覺效果”。甚至,這種虛擬現實的性質,還會在觀看的時候導致“空間錯亂、致幻”等副作用。
對比而言,AR技術,即增強現實的目標不在“看到”的體驗,而在于交互的體驗。該技術通過多種傳感器技術,采集環境和人為變量,并與顯示系統、聲音系統等媒介設備結合,提供可以“控制”和隨著“真實世界改變”的信息體驗技術。
而MR產品,即混合現實技術,可以看成VR和AR的結合:這種產品強調信息傳遞過程的“真實化”,也強調數字信息與現實世界的交互。一定意義上,MR技術的發展必須建立在AR和VR技術廣泛成熟的基礎上。
創維推出的新電視產品是一款AR技術的產品。這種電視機的特點可以作如下比喻:長了眼睛、能夠看到主人動作神情,并做出適當回應的電視機。
創維AR電視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兩個層面:高品質運動攝像機對環境的細膩捕捉,即看到;對視頻信息內容和含義的分析,并指揮系統做出回應動作,即理解。其中,后者需要大量的先進信息技術、數字算法。這部分內容也是AR的核心所在。某種意義上,AR技術可以視為“智能智慧”程序。
相比之下,VR技術則側重在顯示效果的處理上。一定標準下,VR可以看成3D顯示的再次升級。這兩種技術都是為了獲得顯示效果的“無比真實”性而開發出來的。
AR、VR都面臨技術挑戰
了解到AR的核心是“交互”識別,VR的核心是“真實”顯示,就可以知道這兩種產品的技術需求差異。
目前VR產品的體驗問題主要有眩暈和畫面顆粒化問題。前者主要是因為近眼顯示屏幕的刷新率不足。屏幕顯示刷新率、眩暈、觀看距離之間有著復雜關系:隨著畫面觀看距離縮小,以至于達到“近眼”的程度,人類對畫面閃爍的敏感度提升,克服眩暈的顯示刷新率閥值也變的更高。目前一般顯示設備刷新率在60-240HZ,而擁有更好的視覺體驗的近眼顯示系統,則需要1000HZ,乃至更高的刷新頻率。
同時,觀看距離的縮小,人眼對顯示設備像素顆粒的分辨能力也會提升。這意味著,觀看到一致、清晰的畫面,近眼設備要比傳統顯示系統分辨率需求更高。與手機屏幕比較,300PPI的手機屏幕即可滿足非常好的效果,超過人眼在典型觀看手機距離上的分辨極限;但是近眼設備則需要2000PPI以上的分辨率才能達成同等效果。
或者說顯示芯片的刷新率和分辨率是VR產品目前體驗的主要瓶頸。這些方面的技術進步,還有巨大的空缺,急需顯示上游企業的突破。
與VR的技術瓶頸集中在顯示硬件上不同,AR的瓶頸是“軟性”的。即,主要是多媒體信息的識別、處理算法。這個技術的進步是在海量應用中,不斷讓程序庫積累經驗、并在具體消費者的使用中,積累個別人的習慣的過程。
或者說,AR的難度是“應用經驗數據”和算法程序兩個部分。這兩個部分的發展都是基于軟件技術。這種特點導致了AR產品的兩個特性:1.總是越用越好用;2.既有產品可以在后續應用中不斷進行技術升級。
對于很多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在AR產品上,一個普遍的理由就是:即便這些產品今天不夠成熟,那么消費者也不會多花冤枉錢。因為,未來AR產品的程序可以持續升級,保證消費者始終享有市場最新產品的體驗效果。
所以,AR和VR雖然都是新技術、都面臨技術瓶頸和體驗挑戰,都處于市場發展初期階段。但是,對于消費者,AR自身的關鍵技術可持續升級的特性,決定了這類產品更容易保持持續的良好市場體驗。這也是創維為何選擇AR電視作為一個突破點的原因所在。
從應用角度看,AR是漸進,VR是全新
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AR和VR產品還有一個巨大的差異:即,應用方法截然不同。
VR顯示、近眼顯示是個人設備。這種產品屬于自己“躲被窩、偷著樂”類型的。而且其應用隱私性是所有顯示設備、信息化設備中“最好”的。戴上VR眼鏡,除了你自己,沒有人知道你在看什么,更不用說分享體驗了。如果一個家庭要幾個人看同樣的內容,那么就需要更多的VR眼鏡。一定意義上,VR是全新的消費品,此前沒有類似產品。
但是,創維AR電視卻能繼承“家庭娛樂”這個電視機的本質。AR設備的使用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多人的。具有天然的分享性質。一般一個家庭只需要采購一臺設備就可以。同時,AR設備依然以傳統的彩電顯示效果為核心,其重點是互動體驗:即在信息檢索、游戲操作、網絡購物等方面的應用會更為“得心應手”。AR是傳統彩電的升級和完善。
AR和VR的應用差別是非常巨大。甚至,雖然他們都是信息技術現實化的發展方向,但是卻可以認為是兩個不同的方向:VR技術致力于一種全新的信息展示體驗;而AR技術致力于讓既有的信息體驗方式生動起來、能夠交互,讓現有信息系統發展出“智慧”功能。
所以,AR技術更像是一種持續且穩健演進的信息產品。一方面,他能夠兼容現有的所有設備,包括顯示、聲音、計算、傳輸;同時也能兼容現在所有的信息內容,包括網絡數據、游戲、視頻、電影、音樂等。另一方面,AR為消費者提供此前沒有的“互動”,讓以往“被動的信息終端”能夠“智能起來、主動起來”。
彩電業界認為,創維AR電視是智能電視發展的新階段。AR將帶領智能電視從“被動智能”時代,走向“主動智能”時代。在AR功能的支持和持續進步下,電視機將從生活工具,變成了解主人習性、能和主人交互的“伙伴”。
讓信息能動,從機械的用到智慧的用
AR電視的出現,對于彩電應用是一次劃時代的變革。他改變了傳統電視機完全被動應用的狀態,讓電視機有了眼睛、大腦和思維。
傳統電視應用是單行線、單方向、被動的。用戶被動接受電視機的信息。即便是現在的智能電視,網絡內容日益豐富多樣,但是消費者依然沒有擺脫“機械”性應用的特點。因為,電視機一直缺乏很好的互動技術。傳統的電視遙控器,無法發揮網絡內容的豐富性,也難以滿足消費者對電視應用需求的不斷升級。
智能手機的普及,是以觸摸屏這個“互動”技術為基礎的。因為觸摸屏帶來的操控性,讓智能與網絡化的內容能在手機的應用體驗中真正發揮出來。這就如同鼠標和鍵盤,對于電腦普及的重要推動作用。正是這些互動設備讓電腦能夠走向普通大眾。其中,鼠標的發明和應用是最關鍵的一次進步。
對于電視產品而言,AR技術正在扮演者,觸摸屏之于手機、鼠標至于電腦,那種革命性的進步。專家指出,交互化電視一直是產業的研究方向。這一產品設想的提出,大致已經有20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傳統的交互系統,必須依賴固定的“硬件”。這不僅增加成本,而且也顯著束縛了產品體驗。
或者說,專業化的交互設備不能“隨心所欲”、也沒有電視娛樂應有的輕松感。而以機器視覺技術為核心的AR電視,恰恰最能體現輕松娛樂這個電視機的價值本質。以“手勢”、“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眼神”,結合“聲音”元素在內的AR互動方式,讓專業難題,變得和“玩”一般簡單。
研究認為,電視交互技術的發展和突破、AR產品的應用,不僅僅是電視產業自身的變革。在未來數字家庭概念中,始終有一個“中央”大腦的問題。傳統的產品思路是專業化的一個中央處理器。但是,新興的產品體系,卻傾向于“分布式”的網絡拓撲結構。在這樣一個結構中,中央大腦實際變成了多個系統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的虛擬結構。但是,這種變化必然導致“交互形式”的變化。
或者說,數字家庭的大腦變成了局域網絡,那么入口是什么呢?答案是,很可能是AR電視機,以及其他AR家電設備。亦,以AR為核心的一系列技術,將驅動一個嶄新的“數字家庭體驗”時代的到來。
從應用的轉變角度看,AR的產業影響力甚至會超過VR產品。特別是在家用市場,誰率先抓住了AR的趨勢,誰就第一時間抓住了整個家庭智能化的“入口”。在這一點上創維無疑已經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