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隨著歐洲杯最后一場決賽法國VS葡萄牙比賽的結束,海信在歐洲杯所打出的三個“第一”的話題也開始降溫,海信5000萬歐元的頂級贊助商費用也正式“耗盡”。然而,這僅僅是海信戰略營銷的一個拐點,因為歐洲杯海信所打出的“第一”不僅僅是起到廣告營銷的效果,更是象征海信走向行業巔峰、代表中國文化的輸出。
從歐洲杯海信打出的三個“第一”所引發的“海信效益”到海信4K激光電視國內/外的先后上市,這一系列的戰略營銷都預示著海信已經吹響了走出“中國第一”,向“世界第一”進軍的號角。
激光影院電視僅僅是海信邁向“世界第一”的第一步
歐洲杯決賽前夕、海信在法國巴黎發布了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影院電視,該產品的發布不僅標志著激光顯示技術在客廳影院應用領域正式步入了4K顯示時代,是海信向“世界第一”發起的首輪攻堅戰,也是海信布局全球戰略的第一步。
作為中國本土傳統電視品牌的老大哥,海信為何要將4K激光電視作為布局全球戰略的第一步,海信電器副總經理、激光影院事業部總經理高玉嶺為我們做出了詳細的解答:“之所以選擇激光投影電視,其實這是一個技術發展的機會,因為投影技術進家庭是大勢所趨,無論用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它都阻擋不了技術發展。由于投影技術里面三大技術(第一個是光源技術,第二個是成像技術,4K光成像芯片,第三個超短焦鏡頭)的逐漸發展使得它一定會進入家庭,而且會成為現有電視市場的顛覆者甚至替代者。每個家庭的客廳里面都需要有一個大尺寸電視,由于LED這一種產品在大尺寸上成本的居高不下,不單純是面板高,更重要是線體前端投入很大,分攤也很大,LED發展到今天,它的技術已經進入巔峰階段,之后必將面臨未來技術重新登臺機會,而經過我們的調研認為,4K激光影院電視就是這個登臺的最佳切入點!
為了填補75英寸至100英寸這一市場空白,海信在布局4K激光影院電視的基礎上還同時發布了一款專門為中國大眾客廳環境而設計的88英寸激光影院電視。此外,發布會現場據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透露,今年年底,海信的雙色半導體光源激光影院電視也將正式推出。可見,海信在布局全球戰略走向全球之初就已布好了一系列的連環戰術。
業務細分僅是組織變革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
隨著中國彩電市場的發展,海信在國內彩電領域的市場地位也獲得了肯定。而隨著顯示技術的發展,海信除了在傳統彩電領域堅持以技術實力說話之外,在產品應用方面也一直在走多元化發展的路線來滿足消費者對未來客廳影院觀影效果的需求。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表示:“從傳統液晶電視到4K ULED電視或激光影院電視,哪怕目前的OLED電視也并沒有排斥在外,只要是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產品,海信都會根據業務需要,發展需要去進行相關的調整” 。
在海信的業務構架層面,不僅僅只體現在硬件方面,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更需要有軟件支撐。而拋開海信在硬件產品的細分之外,在智能化方面也早在若干年前就制定了重要戰略,如海信近年先后推出的VIDAA系統、聚好平臺等。
據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介紹,目前海信在智能方面的起步情況非常好,甚至比預期還要好一些。在智能化方面海信不僅是政策問題,而且也早已落實在組織構架上,采用組織(公司)運作方式,是一個最牢固的能夠持續運作企業的組織(公司)形式。海信后期還會在把智能產品做好的同時,把這樣的組織(公司)做好,來踐行海信的智能化戰略。
海信的“第一”不局限在空談,而是基于實力與數據的基礎之上
在歐洲杯海信打出“中國第一”之前,中怡康發布的數據就曾弄出了海信與樂視雙重第一的烏龍鬧劇。然而,這個第一對海信而言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在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看來:“對于企業而言,所謂的“第一”,更重要的是要看若干年來公司的利潤報表。利潤、產品水平所帶來的均價增長才是衡量企業“市場第一”的最終標準。而在沒有利潤的前提下再去宣傳其他第一毫無意義可言,因為企業最根本的目的要有利潤,而利潤要有良好產品支撐,要有科學嚴格管理才可能出現這樣成果”。
此外,劉洪新總裁還表示,海信自始以來都不愿意去跟任何品牌去爭那些所謂的“第一”,因為第一這個說法本身沒有任何意義。而海信之所以要在歐洲杯中去宣傳第一,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把海信品牌推廣到全世界,是要讓用戶知道海信的市場地位,海信的實力,讓用戶買海信產品能夠放心,同時,也是符合根據海信的全球戰略方向的。
歐洲杯已經過去,作為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影院電視的推出者,海信在未來客廳影院市場的布局上已經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海信也不再是昨天的那個海信,海信已代表中國走向全球,成為世界的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