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英國脫歐成為最受關注的話題,隨著英國公投脫歐成功帶動著美元、日元暴漲,隨之而來的就人民幣的相對貶值,這對一些勇于布局海外市場的廠商來說,特別是看重北美市場的廠商,有著不小的打擊。
英國脫歐對中國電視廠商有什么影響呢?2015年以來,各大廠商都在大刀闊斧的興辦工廠,收購企業,但是匯率問題是最大的威脅,由于人民幣貶值,各大彩電企業在匯兌上均損失不小。
國內競爭加劇 彩電廠商紛紛“出走”
進入2016年以來,彩電市場的發展一直備受人關注。當互聯網電視品牌相繼加入,推出具有獨特優勢的新品涌入市場,傳統的電視品牌在新競爭者面前也感到了壓力重重。當愈演愈熱的價格戰成為了市場主流,彩企拿到手的利潤也在不斷的降低。
紛紛轉戰海外,成了傳統廠商最大的策略,TCL海外彩電生產基地包括輻射歐洲地區的波蘭工廠、輻射中北美地區的墨西哥工廠以及輻射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埃及合資工廠。2015年TCL的海外收入占比已達到47%,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希望海外收入占比超過50%,TCL借此也將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企業。
除了TCL,創維近幾年同樣不斷在海外展開布局。繼2014年9月收購南非著名家電品牌Sinotec和2015年6月收購德國高端家電品牌Metz后,2015年下半年還成功收購印尼東芝工廠。
對于彩電企業連番發起并購,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內銷市場基本沒有什么增長,彩電企業如果業績想增長,只能依靠出口業務,一些東南亞、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正處在CRT向液晶電視的轉換期,彩電需求仍舊比較旺盛。這也是很多彩電企業注重海外市場的原因。”
價格戰蔓延 海外亦量多額少
日前,國家海關總署公布了2016年前4個月電視出口量。數據顯示,2016年1-4月,我國彩電出口總量達2150萬臺,同比增長13.1%。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出口金額卻為201.8億元,同比下降4.2%。
不難預測,量漲價跌的市場現狀是國內廠商加劇出口的記過,國內廠商在對國內市場不知所措的情況之下,紛紛將目光轉至海外,進一步將激烈的競爭態勢蔓延至海外,但是,在國外彩電市場,開拓之路非常的艱辛,只能依舊以低價策略為主要的手段。
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早在2014年,中國彩電市場便遭遇了30年來首次下滑。其中彩電市場總量為4461萬臺,同比下降6.6%,銷售額1462億元,同比下降14.5%。
依舊以低價搶奪海外市場的彩電廠商,國內市場的困境似乎漸漸復制到了海外市場,量多額少逐漸步入惡性循環,除此之外,匯率等多種多種因素在影響著國內企業拓展海外的步伐,只有深深扎根于國外市場,盡力融入當地文化,才是國內彩電企業正確的“生財之道”。
匯率浮動加劇 加劇廠商損失
TCL集團2015年報顯示,隨著海外銷售規模的快速擴張,為規避和對沖經營和融資所產生的外匯風險,公司繼續按照規則操作遠期外匯合約、利率掉期合約及期貨合約,報告期內損益為損失1.61億元;康佳也披露,公司2015年匯兌損失共計約2.29億元。
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總裁劉棠枝表示,2015財年集團在美洲和非洲的業務有一定下降,就是因為匯率波動問題。“去年匯率的波動非常之大,‘重災區’是南美和南非,這兩塊地區的匯率波動簡直嚇人。像阿根廷,突然之間美元兌比索一下子貶值了近50%。匯率大幅度的波動令我們損失比較慘重,我們去年對這兩個地區業務有所控制。”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2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375,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99個基點,創五年半新低。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英國脫歐的負面影響相關,但同時也有專家表示,應客觀看待人民幣的漲跌,隨著更富彈性、市場化程度更高的人民幣匯率運行新機制的實施,可以預計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區間將更大。
此前英國脫歐超出市場意料,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以及避險情緒飆漲。人民幣27日中間價和即期價格大幅下跌,市場普遍認為與此相關,而這種現象在未來可能還會加劇,所以規避匯率風險變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