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過去1年多時間液晶電視面板殺價的影響,彩電產品價格隨之下滑。根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月報,2016年4月份,我國彩電出口量為667萬臺,同比增長22.4%,出口金額599818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1%。
2016年1-4月份,我國彩電出口總量達2150萬臺,同比增長13.1%,出口金額2018047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作為目前彩電出口的主力,液晶電視在2016年1-4月份的出口金額錄得2.6%的負增長。
彩電產品價格越來越便宜,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市場上出現了999元的40英寸電視、3999元的65英寸4K電視等超低零售價的產品。與此同時,包括樂視、小米、酷開、風行、暴風等在內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仍在不遺余力地搶奪用戶市場。
政策退場,消費透支,隨之而來的價格戰對整個彩電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龍頭彩電企業紛紛將重心轉移至新型顯示技術產品,期望以差異化的策略避開低價競爭,同時尋求向內容和服務方向轉型。
在海外彩電市場,龍頭彩電企業紛紛進行海外收購、建廠、擴大供應鏈。目前國內彩電出口以加工貿易為主,利潤微薄,但各家逐漸加大自主品牌的占比,以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與日韓電視企業爭奪國際品牌彩電市場。
據了解,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直接影響家電總體需求,歐美市場由于人口和經濟結構性飽和的因素,近年來家電消費需求放緩,并且在短期內難以提振。
美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創兩年以來最低增幅,降至0.5%,美國消費者也開始控制消費支出,終端銷售不暢導致家電訂單量下降,俄羅斯、巴西等新興市場家電需求增速也在放緩。
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6年彩電行業仍需熬過寒冬,目前新興國家市場開始進入CRT電視淘汰高峰期,中國企業應利用“一帶一路”平臺分享市場增長紅利。
當然,中國彩電品牌出海掘金,也將直面來自三星、LG等跨國彩電巨頭的競爭壓力,面對復雜的海外環境,中國品牌應摒棄單打獨斗的做法,進行開放式合作,有效利用資源。
四川長虹副董事長、總經理劉體斌曾對外稱,品牌的國際化,一方面要經歷很多困難,一方面需要較長時間,只有中國的企業集體強大,共同應對很多挑戰,才能在世界市場上有更多的話語權,也才能更有利于行業和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