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大屏顯示行業,從業企業越來越熱衷于資本運作,五花八門各顯手段。且不說,威創、GQY、聯建光電、洲明科技等典型的上市企業代表,就是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新三板市場,掛牌的大屏顯示企業數量也在迅速增加,前有彩訊科技、齊普光電、同輝佳視等先行者,后有維冠視界、清投視訊、聯誠發等積極跟進者。此外,更有彩易達、藍普科技等企業通過被上市企業收購,進行曲線登陸。
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屏企業開始熱衷資本市場?活躍的資本運作又會給整個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跨界”模糊企業技術性界限,資金實力成市場競爭基石
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拓寬以及核心顯示技術的日益成熟,單從技術層面,大屏顯示企業之間的界限越來越不分明——以威創、GQY、彩訊等代表的傳統DLP拼接企業已經紛紛涉足液晶顯示和小間距LED顯示,而三星、飛利浦、NEC等典型的液晶巨頭也已經開始推出小間距LED顯示屏產品。這也就意味著,從橫向層面來說,大屏顯示企業之間已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從業企業就要在縱向層面占據制高點,無論是技術創新突破、品牌影響力的提升還是生產規模的擴張,都需要雄厚的資金實力作為支撐,登陸資本市場無疑是資金籌措的捷徑。
這一點已經成為了業內人士的共識。比如,彩易達韓總在接受投影時代采訪時就曾坦言,國內小間距LED行業非常市場化,企業處于被動跟隨的狀態,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企業需要不斷的進行競爭資本積累,包括了強大的研發實力和規;纳a,而要做到上述兩點,雄厚的資金實力就成為了必備前提,如今,小間距市場排名前幾的企業都是上市公司的原因也正在于此。
無獨有偶,已經完成新三板由協議轉讓方式變更為做市轉讓方式的同輝佳視,其戴總也曾對投影時代坦言,抓住機遇是規避風險的唯一有效途徑,尤其是如今正處于國內工程顯示行業風云聚會的大動蕩階段,新三板從協議轉讓轉為做市轉讓的升級,為公司進一步利用好資本市場的資源打下堅實基礎。
在技術成熟與應用深化的雙重推動下,大屏顯示市場拓展,關鍵不在于推出何種技術何種產品,而是要推出滿足行業用戶需求的產品,無論是產品技術研發的深度還是行業應用的廣度都在不斷提高,對于企業而言,如果想要避免邊緣化,就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可以說,雄厚的資金實力已經企業做大做強的首要前提。
大屏顯示行業迎來“大”時代,細化定位成關鍵
資本之于企業,就是在于解決后顧之憂,讓企業可以放開手腳,如今,借助資本市場的火爆,大屏顯示企業必然會迎來擴張的高峰期。對于大屏顯示企業而言,企業擴張包括了生產規模擴張和業務多元化兩個方面,二者都會給整個行業帶來的不想的影響。
在大屏顯示市場,生產規模與產品價格密切相關,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張,產品價格下調就成為了必然,而這也正是當前部分大屏顯示產品普及的主要阻力之一,比如,小間距LED顯示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HIS的調研顯示,目前小間距1mm以下產品和1.2mm——1.9mm產品的價差已經達到了兩倍以上,導致了1mm以下產品鮮少應用),一旦價格束縛打破,應用市場或將迅速打開。大屏顯示產品應用日益靈活,液晶、DLP、小間距LED三種主流的顯示屏應用市場交叉性越來越強,此消彼長不可避免,因此,生產規模擴張勢必會導致整個行業變革。
說到業務多元化,在現階段的大屏顯示市場,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威創、GQY、飛利浦等企業都已經在實施,如今,通過資本運作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撐后,必然會有更多的大屏顯示企業加入其中,因為,資本運作帶來的充足資金,會激勵企業進行更多的經營探索,以爭取更大的市場競爭主動權。隨著業務經營的不斷多元化,企業的經營思維也會不斷發散,即便是圍繞固有的市場拓展,也會有所不同,而業內企業自身的改變必然會影響整個行業的走向。
從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基于資本運作,大屏顯示行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步入“大”企業階段,無論是出于自身發展需要還是市場的自主選擇,行業整合將不可避免。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從業企業為了能夠凸顯自身的特色化經營,形成對應用市場與資本市場雙重迎合,必然會進行更為細化的行業定位,這將會成為大企業時代大屏顯示市場的重要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