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聲憋大招,華為從來是這個風格。而它的每一次手起刀落,無不是成為眼球的流量池。在昨天下午的P9發布會上,華為正式推出其首款VR眼鏡。
該產品被簡單地命名為“Huawei VR”,可支持華為Mate等系列智能手機,典型的頭戴式設計,延遲低至20毫秒,95度視場角,配備防藍光膜、放反射鍍膜,可支持0-700度近視。
據華為稱,該產品是全球第一個支持360度視覺、聲場同步的移動VR產品,并首創通話、短信、微信功能,虛擬與實景一鍵切換。
內容上,用戶可享受超過4000部免費電影、350個全景圖片、150個全景漫游、40個免費游戲。
不過,有關華為VR的具體上市時間、及價格,暫未公布。
對標三星Gear VR
不過,暫未公布的信息并沒有影響到華為的熱度。
如果說蘋果給手機廠商的發布會貢獻了絕大多數的參照系,那么在VR移動盒子這個領域,風水輪到三星了。
三星給手機廠商進軍VR市場開了個好頭。
據早前體驗過華為工程樣機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人士透露,華為VR無論在效果還是方案上,都直接對標三星Gear VR。
既如此,我們將三星Gear VR最新一代與華為VR做一下對比,看看兩者的差別。
華為 VR & 三星Gear VR 3
華為VR 三星Gear VR3 視場角 95度 96度 延遲 20ms 20ms 瞳距調節 0~700度 不支持 鏡片鍍膜 防藍光膜、放反射鍍膜 防藍光膜 是否支持通話 支持 未知 匹配手機 未公布(可能P9) Note5、S6 edge+、S6 edge、S6 價格 未公布 99美金(約640元人民幣)
從已披露的信息來看,兩者的差別不大。當然,兩者是否在性能上接近,需要剖開底層硬件和軟件,才能真正搞清楚。
同為與自己手機匹配的移動VR,在銷售上,華為也很有可能模仿三星模式,即買手機送VR眼鏡。
華為的野心,直指糧草
昨日,華為VR的頭顯圖片一經放出,整個VR圈立馬爆了,消息如流水般迅速傳播開來。
不動聲色,悶聲研發,這是華為一貫的風格。也正是這樣的風格,讓業內和媒體都苦等太久了。
幾個月以來,煞費苦心,等來的也只是來自零散的只言片語。
今年2月,華為消費者 BG CEO 余承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VR 我們正在做,會陸陸續續上市。”
4月6日,在華為P9發布會之前,一張疑似華為 VR 頭戴設備在網絡上曝光。圖片中,一個男子正在體驗一款頭戴設備,銀色,但可以清楚的看到,設備中間有華為的 Logo。
不過,具有重磅價值含量的一則信息,在距P9發布會召開還有四天之時,才放出來。
4月11日,在華為2016年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未來將會有成千上萬的公司做VR,但做網絡傳輸的公司卻只有幾個。而千億美元級的視頻產業,未來也必將發展成萬億級別,這是所有行業的機遇。”
“網絡傳輸”這四個字尤其值得把玩。
華為不僅要做淘金者,還要做那個給淘金者提供糧草的人。
這意味著,華為會發力VR,但其最大的著力點會集中在網絡傳輸上。
“VR要實現完美的虛擬現實體驗,每秒要處理高達5.2Gbit的數據量,時延要低于20ms。”徐文偉提到,華為將在超寬帶、零等待的網絡方面提供支持。
網絡速度是現今VR在技術解決方案中一大難點,因為當前的網絡并不足以支撐起VR的良好體驗,尤其是無線VR。而這正是華為的優勢所在。
早在2015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華為副董事長胡厚昆就稱,在5G 技術標準制定上,華為將處于領先地位。而華為的確在緊鑼密鼓布局更高速率的4.5G 和5G。
而華為FDD 產品線總裁王軍此前表示,5G網絡的下載速度達到1Gbps,就可以很好解決因傳輸延時帶來的眩暈。華為將努力讓VR 體驗實現毫秒級時延,并幫助目前的4KVR視頻實現真正的浸入式體驗。
網絡傳輸在VR時代有多重要,從前兩天迅雷領投Insta360全景相機也可略見一斑。
Insta360全景相機并非僅是硬件設備廠商,其更為重要的領地在于做全景圖片及視頻共享平臺,而這對于網速要求極高。對于Insta360,其最為看重的便是,迅雷星域CDN在網絡傳輸加速這一塊所擁有的技術壁壘。
在網絡傳輸和基礎設施建設深耕多年的華為,這一次,又切準了點。
由此可見,華為的野心,絕不僅僅劍指VR設備,而是更多會作為設備的“后勤”,輸送糧草。
據華為內部人士爆料,其VR部門與手機部門屬于平行部門,并未置于手機以下,由此看出其重視程度絕非一般。
內容從哪來?
VR設備和內容總是密不可分的,臺子搭好了,接下來的戲誰來唱?
在發布會上,一幅有關內容的PPT貼出來了,華為VR將提供4000+免費電影,350+全景照片,150+全景漫游以及40+免費游戲。
在內容上,華為的優勢就不那么明顯了。不過,細數早前的信息,華為在內容布局上步子追得挺緊。
2015年年末,華策影視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此,華策影視將在內容上為華為提供支持。
這之后,華策在VR內容上的動作便一直不斷。
2016年3月8日,華策影視與國內頂級 AR/VR 數字多媒體產品制作方蘭亭數字簽署的股權投資框架協議顯示,華策擬以自有資金1470萬元向蘭亭數字增資。
僅僅兩周后,華策影視又宣布640萬投資VR影視制作公司熱波科技。
硬件+內容,這是目前涉局VR頭顯設備的一般玩法。無論是處于頂尖技術的三大頭顯:Oculus,HTC, PS VR,還是國內的大朋,暴風魔鏡及樂視VR等,打的都這張牌。
不同的是,硬件的價格,以及內容的進入壁壘。
國外主打高端PC硬件,以質量和體驗帶動內容;而國內,目前更為普遍的做法是以低價打天下,通過移動盒子的大量出貨,來帶動內容及整個產業鏈的建立,暴風魔鏡堪稱這種模式的典型。
在硬件的基礎上,暴風一直在鋪設內容,以影視和游戲作為主打。在影視方面,暴風影業的資源可以直接嫁接,而游戲方面,則通過與松禾資本一起成立的產業基金及內部扶植基金,對相關第三方游戲開發者“注入動力”,并通過極樂王國進行平臺支持。
而最近,暴風在內容上的布局又加快了步伐。
在3月28日的發布會上,馮鑫公布了其大娛樂布局:戰略入股海洋音樂集團,天象互動及稻草熊影業,一句話,從音樂、游戲、和影視上搶獨家資源,搶IP。
而樂視在IP和內容上的發力則更猛。借靈鏡VR打造手機盒子后,影視和直播是它的主要著力點。
回到華為,目前可以得知的是,它想在視頻內容上大大發力,且有了一些行動。但在與視頻同等火熱的游戲方面等,華為的內容來自何方,是否能達到以上的承諾,尚不清楚。
當然,有一點可以確定,如果能在技術上實現真正的突破,用戶體驗上來了,正如賣方市場,自然也不會缺好內容。
手機廠商——移動盒子的真正大玩家
早前,樂視推出了匹配自己手機樂1和樂1 Pro的移動VR盒子,不過其并非自己研發和生產,而是借助靈鏡VR,與自身手機做了匹配。
從表面來看,這是國內手機廠商轉VR的首例,與三星手機匹配Gear VR走的一個步子。
不過,仔細看來,其實兩者大有不同。三星Gear VR是基于手機性能做了深度優化,通過補齊手機性能,使畫面在清晰度和流暢度上能夠達到較高的品質。而樂視的體驗,目前還跟不上。
如果說,樂視算不上三星打法的真正實踐者,那么華為,能做到嗎?
一直以來,華為以技術見長。此次推出手機盒子,不可能是簡單匹配。
從這個層面來看,華為VR極有可能成為國內第一家真正領跑手機VR移動盒子,且真正能與三星Gear VR相抗衡的廠商。
可以想見,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手機廠商將陸續步三星的路子。
據業內資深投資人士告訴VR圈,手機廠商才是移動盒子的真正大玩家。
原因何在?
兩個方面,包括軟件和硬件層面。
首先是軟件層面。手機上所有內置APP在資源使用上,需要排隊。一般情況下,如果作為第三方APP,優先級別大致會排在第三之后。即是說,拿著華為手機,用著暴風魔鏡APP和暴風盒子,得等前面的進程完成后,才輪到魔鏡使用CPU。
但如果華為自己開發VR APP,則可以將其進程提前,提高其APP的優先等級,以更快的速度進行處理,提升用戶體驗。
而從硬件層面來看,移動盒子會外置加速度計、陀螺儀等傳感器,進一步增強手機在VR中的性能。
如此,移動VR盒子在性能上將大大超越第三方頭顯提供商。
早前,市面上已有的移動VR盒子包括暴風魔鏡、小鳥看看、蟻視、靈鏡等,在手機廠商即將大舉進入的潮頭下,下一步將何去何從?
是從硬件的風口轉為切內容層面,還是與手機廠商進行合作,抑或是選擇一體機的道路?
無論如何,VR領域的大戲是越來越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