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VR!VR!
資本的力量就是如此強大,前些年還默默無聞的VR技術,現在已經成了最炙手可熱的名詞。不管是年初的CES還是剛剛結束的AWE,VR都是展會的大熱門;而如果現在一個廠商的新品發布會沒有和VR扯上關系,那簡直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琳瑯滿目的VR產品
對于業界來說,VR無疑是引爆行業的下一個重磅炸彈;然而對于不常關注科技新聞的普通大眾,VR不管怎么說也屬于一個新興概念,大多數消費者還不太了解。那么在這種信息不對等的情況下,就是我們媒體小編出馬的時候了。這幾篇稿子,一方面可以降低廠商普及VR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幫助消費者面對商家形形色色的宣傳時能夠去偽存真,想想還真是覺得自己責任重大呢!
好了,咱們閑話不多說,第一個問題,什么是VR?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縮寫,中文叫虛擬現實,也可以叫做虛擬實境。一說到虛擬現實,不少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像黑客帝國里描述的“矩陣”一樣,通過物理連接直接進入一個逼真的虛擬世界。當然,這樣的技術就是毋庸置疑的虛擬現實,而事實上,這種腦后插管,或是以各種形式實現的直接刺激人類各種神經的方式的的確確是VR發展的終極形態,但顯而易見,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發展速度,還不能夠實現,甚至在可以預見的范圍之內,人類還很難用這樣的方式體驗虛擬現實。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腦后插管依然將是個科幻名詞
既然心靈不能直接感知虛擬世界的美好,那么只能讓心靈的窗戶提前享受享受了,F在流行的VR,都是主要通過對畫面視角的改變,來實現VR的效果的。其實上邊那句話看似玄而又玄,說白了VR就是通過屏幕,實現和人眼視角差不多的觀感,進而“欺騙”大腦,來實現VR效果。
屏幕足夠大,才能產生臨場感
關于人眼的視角到底是多少度這個話題,一直是攝影屆爭論的話題。但其實,由于每個人的長相不同,眼睛的視角肯定會有所區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般人的雙眼最大視角是超過180°的,而兩只眼睛重合的視角,大概在120°左右。
人眼的視角各有不同
為什么要特意強調兩眼重合的視角呢?這和3D效果的實現原理有關系。人類對于物體之間的距離,是通過兩只眼睛之間微小的視差來確定的(好奇的人可以閉上一只眼用手指物,會發現很難找準位置),因此人眼只有在這120°的視角下,才可能看得出立體效果。
人眼的測距原理,就是傳說中的相位對焦
現在3D電視、3D電影已經很普遍了,為什么那些不叫VR呢?簡單來說,除了因為它們屏幕不夠大、畫面之外不夠黑難以產生沉浸感外,還有一點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那就是VR技術的感應追蹤部分。簡單來說,就是VR設備可以通過追蹤頭部的動作,來實時改變視角。更有一些VR設備,是包括動作捕捉手套和地臺的,這樣當然可以獲得更加逼真的體驗感。
這種武裝到牙齒的VR設備沉浸感更強
說到這里,關于VR的基本原理和必備條件也講得差不多了,總而言之,想實現VR效果,有三點必不可少:大到可以基本覆蓋人眼視角的屏幕、3D顯示效果以及動作感應系統。實現這三點,就已經算是個基本的VR設備了。
VR的時代已經到來
這期的技術講解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可能比較枯燥,如果小編有文章中沒講明白的地方,歡迎各位踴躍留言。下一期小編將帶著大家看看市面上各種的VR設備,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