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輪起步6000萬,B輪發展2個億,C輪超越6個億——堅果智能影院現在是投影圈“錢包最鼓”的大咖了。
6個億對投影圈究竟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6個億是很多的錢,也許并不準確。但是,對于投影市場而言,一年六七十萬臺的普教市場的毛利也就一兩個億。——這個對比,足以讓人們對6個億在投影圈的分量有個直觀的了解。
事實上,在投影機產業發展歷史上,除了具有壟斷性的上游光閥和方案廠商,還沒有哪家參與企業一次性拿出過6個億的現金來“玩”。尤其是從正投、整機端看,現在的堅果絕對是投影機全球歷史上“腰包最鼓”的玩家。
如果再加上,預期中堅果主要競爭對手極米的下一輪融資,業內分析認為,以便攜式微投為代表的低價格消費投影市場,已經進入一個“燒錢”的黃金階段。掌握有多少“補貼”彈藥,將很大程度上決定這一市場參與者的去留,以及整體市場的增長走向問題。
研究數據表明,2015年國內便攜微投市場實現了銷量規模翻番。但是,對于領頭羊企業,這個增長率卻超過200%。或者說國內便攜微投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已經集中到堅果、極米等“風投青睞”者手里。這種高速的市場集中過程,正是“資金彈藥”的威力之一。
6億元拿來,堅果接下來要做什么
錢是堅果的,怎么花,堅果一定早已經有了“詳細計劃”。只不過,這個戰略計劃是高度保密的,外人不可能知道。但是,這不妨礙“外人”來猜一猜堅果的未來動作。
現在,業界比較認可的,堅果可能的幾個花錢門路分別是:1.繼續通過補貼政策提升市場集中度;2.對抗競爭對手的“補貼”政策;3,進入內容分發市場,在內容生態上發力;4,海外市場布局;5,新品。
以上幾個方面,當然堅果都會花一些錢,但是誰占主角卻未必能輕易看清楚。
筆者認為以上5大方面的前4個都不會是燒錢大頭:第一,在“市場集中度”這個概念上,堅果的便攜微型投影份額已經很高,如果繼續強行比拼這個概念,未必有“多高的產出率”。未來堅果的策略可能更近似于“保持”,并依賴新品魅力,而非“補貼”,緩慢但是低投入的提升市場份額。第二,在和對手的“補貼”對抗上,大家相互間都明白這是沒有“贏家”的戰爭,其對抗烈度恐怕難以繼續提高。第三,內容市場上,堅果的路線非常明確,“選擇和成熟的內容商合作”,這種模式長期看應該是“盈利”點,而非“燒錢”點。第四,海外市場這個問題的確存在,但是堅果現階段的使命顯然是“攘外必先安內”。
所以,堅果真正需要“投入”的領域還將在“新品”上:包括研發、推廣、渠道、補貼等,將占據堅果“投資”的大部分花費。
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只有更好的新品策略能夠驅動堅果客戶群、粉絲效應的持續放大。這一點幾乎是互聯網概念下消費產品品牌的“運轉核心”:沒有新品就不會有持續粘性,就不會有海量粉絲和用戶,也就沒有內容分發價值和生態影響力。
6億元的大頭用在“新品”上,堅果會帶來什么
產品:這是消費者,粉絲最關心的問題。現在已經有很多小道消息在猜測堅果下一代產品的面目。
其中,最核心的描述分為三點:第一,亮度提升,700、900、甚至1000以上都沒有技術問題。尤其是在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不少傳統和新興投影品牌紛紛推出更高亮度固態光源投影機新品的背景下,堅果需要“更高”的參數突破。但是,何種程度的突破,能夠兼顧性價比、市場預期和成熟度卻是一個需要選擇的問題。
第二,分辨率。微投的1080p芯片2014年底就已經問世,去年下半年幾乎完成規模供貨準備。傳統投影巨頭也放出消息,要在2016年推出相關產品。對于堅果這是一個可行的選項。但是,微投上1080p短期必然不會是一個經濟性的選擇,或者說這一點的急迫性并不強。哪怕把計劃推到明年,也不會有太多的實質性損失。
第三,更高的跑分。堅果智能投影機一直把“智能”作為重要的坐標。這也是堅果等新興品牌和傳統投影產品之間的重要區別。新一代產品提高標配智能水平,如cpu、GPU、內存、外存和內置應用,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對于以上三個方向的觀點,筆者并沒有“反對”性的意見,但是,筆者這里卻有一個“補充性”的意見。
來看看以上三個觀點的共同處——都沒有離開“微投”這個圈子。但是,任何公開的資料中,都沒有堅果是單純微型投影廠商的表述。相反,堅果一直在用的是“智能影院”概念,其主要競爭對手極米采用的是“無屏電視”——也沒有將自己局限于微投圈子之內。而從堅果等企業推出的產品看,其實是“便攜微投”,不是最具“微”特色的手持微投和嵌入式微投。這個產品定位更類似于傳統投影行業的便攜投影與娛樂投影的交集。
本質上“智能影院”這是一個典型的消費投影產品的定義:包括手持微投、便攜微投、娛樂投影、家庭影院投影、激光電視等都能包括在內。所以,一個選擇性的結論是:堅果需不需要便攜微投之外的新的“產品線”。
對此,蛛絲馬跡的線索是,此輪融資的完成后,堅果官方用了“產品線搭建”、“產品線布局”,這類更具有開放性和想象空間的措辭。
從基本邏輯規律看,堅果如果定位是“智能影院”,那么傳統家用投影就是必爭之地,激光電視和高品質光學屏幕也是早晚需要完善的“部分”。
2014年開始,激光投影在家用市場熱度上升,更有海信、長虹等傳統彩電大佬加盟其中。業內預計激光光源可以在電視性應用、便攜投影應用中都取得發展。而且產品價格曲線將會以每年三成的比例下滑。兩者結合將構成消費投影行業一個非常重要的板塊。無論是堅果還是極米,不可能對此“熟視無睹”。
所以,筆者認為堅果的未來需要“產品線”上的持續完善,并由此正真擁有一個可以徹底填充不同檔次和體驗需求的“智能影院”產品線。也只有這樣一個規劃,才真正需要堅果C輪融資“6億巨款”。唯一的問題是,堅果如何選擇產品線的突破路徑:爬行(先推出亮度提升的下一代便攜微投),跳躍(直接推出激光電視),邁左腳(推出激光便攜微投),邁右腳(推出汞燈光源家庭影院投影),倒立行走(推出高端光學屏幕),踏步準備(先看看市場走向再說)。
有錢的大咖堅果,能否重構“消費”投影版圖
對于投影顯示市場,行業認為消費性產品將是市場未來最大的增量點所在。用幾年的時間實現總銷量的翻番應在所有廠商的預期之中。
但是,面對快速發展的消費投影市場,廠商們的自我定位卻是一個難題。現在,消費投影市場大致有如下類型的企業:第一,如堅果這樣暫時只在便攜微投上嶄露頭角的品牌;第二,激光電視市場的強力加盟者;第三,在傳統家用和娛樂投影機市場占有優勢,且可能也有微投產品線的傳統投影企業;第四,山寨色彩的廉價單片液晶投影和微投投影企業。
這其中,前三類企業占據了市場主要位置,并且在業務范圍上形成了比較有特色的分割。但是,這不是說這些企業之間沒有相互進入對方市場的意愿。其實,很多傳統投影廠商,尤其是臺系企業一直堅持多元產品線通吃的策略。堅果、海信等暫時專注于一個優勢產品線,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是行業“新秀”。
如果從互聯網粉絲經驗角度看,現在的這種市場切割分明的“消費投影”行業版圖,也是不“理想”的。潛在消費粉絲的需求是多元性的、已有消費粉絲的需求會出現升級性發展、過于專注的產品布局會局限粉絲群體的外延效應。
但是,如果要快速改變以上這種“行業版圖布局”,投影行業不得不需要“外部彈藥和力量”的支持。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介入,即便是傳統投影大佬,也很難在短期內多個產品線全線發力。尤其是在傳統投影企業深受“薄利危機”與教育投影市場萎縮困擾的背景下,有沒有行業“純增量”力量,就是行業版圖能不能快速洗牌的關鍵。
而堅果現在的6億元現金,恰恰就是一個“強大的純增量”力量。正是基于以上這些分析,筆者認為6億元這件事情不僅僅是堅果一個人的事情,他至少是整個“消費投影”市場發展路徑的關鍵加速力量之一。
事實上,堅果現在的主要任務還是積累粉絲:粉絲來源無外乎兩個,第一是純增量市場,第二是固有市場份額的遷移。增量粉絲市場的拓展,需要的是產品縱向的創新和體驗提升。固有市場份額的遷移,則需要新的消費理念、精神和標準——這恰恰是堅果過去三年主要做的事情。
如果單純看便攜微投行業,2015年一年的較量,存量市場遷移明顯、市場集中度已經空前提高;但是,在整個消費投影市場,包括激光、LED、傳統廠商、新興品牌等不同門類的企業還有幾十家,通過營銷策略達成市場份額千億,能夠獲得的“存量”粉絲量并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傳統家庭影院投影等用戶群,還將是“高品質粉絲”群。
所以,一個不可置疑的結論是:有了6億元的堅果很可能促使,投影圈、特別是消費投影圈,而非僅僅是便攜微投市場,真的要進 “狼圈羊”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