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時代網“2016 創新與突圍”獨家專題之宏觀觀察篇3】從產業體系看,大屏視訊行業有如下特點:即強客戶關系、強渠道關系。這兩個決定了大屏視訊行業具有天然的“產業穩定”性。但是,這也決定了這個行業過于“依賴傳統”。
“傳統”,固然是一個曾經為行業和企業發展做出過貢獻的“東西”。但是,在更多的時候,“傳統”的輝煌永遠屬于歷史,相對而言,未來肯定來自于對傳統的“背叛”。尤其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格外強調“新”的時代,依附于傳統有可能就意味著“自毀前途”。而敢于顛覆則是解決大屏視訊企業今日之發展問題的關鍵。
每一個變量都意味著大屏視訊行業要做出調整
現在,即2015年、2016年,壓在大屏視訊行業身上最大的變化是什么呢?無疑就是國內經濟的現狀:一場中型經濟危機的L型底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劇烈的產業升級和結構性調整、依然不穩固,難言見底的外部環境、大宗物資為代表的輸入性通縮以及PPI四年來的負增長……
對此,筆者經常聽到的話是:熬兩年、等兩年看。對此,筆者能給出的建議是,如果你的策略只是原地等待,那么就不要等了。這種等待沒有意義。因為,中國經濟的內涵、外延與模式都不可能再次回到過去,尤其是回到過去十余年的超高速增長——那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量幾乎接近三個日本的GDP,而日本一度是全球GDP第二的國家。
“此前的種種好,是建立在中國經濟的超常規成長之上的”。這種成長,在“中國特有社會治理模式下”雖然有其巨大的合理性,但是卻不可能長期維持。超常規成長往往會是一個經濟體邁向發達的過程中的僅有階段。指望熬過兩年,國內經濟環境恢復到此前的成長狀態,是不現實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經濟在很多方面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也是因為這個“第一”,現在不得不疼痛的“去產能”。即,在很多傳統領域中國經濟一個比較好的預期是“質的增長和量的下降”。中國經濟能夠實現“量質同增”的領域,幾乎都集中在需要“歷史性的創新”、“在國際上沒有先例”的領域。這樣一個成長基本面,決定了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只能是更為“穩健”,而不可能繼續此前以“量”的劇烈增加為核心的高速增長。
第三個角度看,從最終的生產和消費決定量,即人口看,中國經濟已經渡過了勞力高峰期。如2015年勞動力減少了478萬。即便是看人口總量指標,有專家預計最快國內人口會在2023年進入負增長,較慢的預期這個人口高峰期也不會是在本世界中期,而是很可能在2030年之前——人口這是所有內需的根本因素,人口結構和數量的變化決定內需結構和數量的變化。這個因素足以使人們意識到,在10年以上的中長期規劃中,中國經濟不可能再保持兩位數的超高增長。
一個GDP增幅在每年5-7%之間的經濟長期區間,將與此前30年超過7%,甚至每年兩位數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這是大屏視訊企業所面臨的最大“外部”環境。即,現在的經濟狀態具有長期化的內在動能。任何企業的戰略規劃都必須深刻考慮這一問題。
但是,決定著大屏視訊企業必須重新確定自己前進步伐的“變量”還不僅僅是宏觀經濟形勢這個大因素。行業內的一些變化的力量則更為直接。
例如,整個大屏行業都面臨這一個“低產品成本”的行業預期。從顯示端看,DLP拼接產品在同等技術指標下,2005年到2015年,價格下降超過多一半;而液晶產品在同等技術指標下,價格下降則達到八九成。從信號處理設備看,高帶寬、低能耗、低中繼技術,和IT化的交換控制技術,使得其系統成本亦大幅降低。如高清安防監控、視頻會議產品,目前的價格不及十年前的十分之一,且產品性能提升明顯。
大屏視訊行業是基于IT、顯示、電子、通信等上游行業的一門應用類別。而這些所謂上游行業,過去和未來最核心的規律無外乎是“半導體摩爾定律”。即成本下降、性能提升同步。這個變量不是大屏視訊行業的“新問題”,但是“由量的積累,產生質的變化”卻是現在的新問題。這種變化對于行業而言,很像“奢侈品”與“普通消費品”之間的市場規律差異。
另一個大屏視訊行業需要重視的產業性變化是,“行業的低門檻化”。如果倒退10年,大屏視訊行業的企業幾乎各個都敢以高科技自居,而今天很多公司直接被認為具有“皮包”屬性。甚至,此前一些產品研發、創新能力較強的公司,也在“皮包化”。為什么呢?
首先,既有需求、既有技術有一個飽和問題。無論再強大的企業和團隊,都不可能在固定的市場需求,或者技術指標下,不斷提出新的、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這是產業創新飽和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大屏視訊行業的上游產業鏈,能夠提供的“支持”越來越強大。這影響了行業創新的門檻高低、也使得行業創新的自身價值大小發生變化。比如,高亮液晶顯示器首先依賴于高亮的LED光源。而今天LED光源的能效水平、成本與5年前幾乎是天壤之別。
此外,大屏視訊行業所面臨的應用環境也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具體的可以概括為數字化、智慧化、物聯網社會的建立。傳統的大屏視訊產品,具有系統功用上的孤立性,具有產業和行業上的清晰邊界。但是,在信息化日益深入之后,更多、更復雜的客戶需求,讓大屏視訊系統必須能夠“無限網絡化”,在產品、產業和行業上的獨立性遭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和挑戰。這可以理解為大屏視訊從一個獨立的“行業”到一個“更大行業下的子應用門類”的變化。
“變則生,不變則亡”:即便等待宏觀經濟變暖是一個可選的策略,在行業內有些企業已經率先變革的背景下,那些等待中的企業也早已不會有任何勝算的機遇。
抓住增量點,發展新模式,拓展生存空間
本文上半部分提到了太多可以用“困難”來形容的內容,但是,這不是大屏視訊行業的“全部”。因為,2015年以來,我們也可以觀察到很多“成長新動力”。
比如,索尼激光工程投影機幾乎在工程市場演繹了一次“大鬧天宮”。本來就實力比較強大的索尼工程機,拿下了80%的激光工程品類市場。而且,這個品類幾乎是整個投影圈“最賺錢”的細分市場。再例如,拼接墻市場這兩年來成長速度在下滑,但是2015年三季度部分企業實現幾乎銷量翻番。尤其是液晶拼接產品,能源行業的下滑,與政府和制造業的上漲形成鮮明對比。
這些例子說明一個道理:大屏視訊行業的“難”不是系統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所謂結構性的難,主要是說:一部分產品、企業會比較困難,另一部分企業則會比較好過,同時整個行業會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更簡單的說法是“淘汰落后與突出先進”并存。
對此,大屏視訊企業要意識到“抓住增量點”是企業生存關鍵。什么是抓住增量點呢?就是什么是市場需求的,就開發什么、發展什么。而不是守候所謂的“既有優勢”。實踐證明,在2012-2015年,大屏視訊行業中,依賴單一技術類型的產品的企業和依賴單一行業市場的企業往往是比較困難的企業;而能夠突破傳統價值體系局限、表現出充分的競爭靈活性的企業,甚至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現在,大屏視訊市場主要的增量點是什么呢?如,激光顯示、平板顯示這等新技術,如IT與信息技術在大屏視訊行業的應用;如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現代農業的開發等;再如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些增量點的共同特征是“結構化”的。即大屏視訊企業必須能從傳統市場、新興市場等中選擇出具有短期業務實現能力的細分領域,而對于能源、礦產、大宗物資等較為飽和的行業則要采取區別化、細分到企業的一對一分類化的業務處理方案,同時大力重視新技術的導入。
但是,發現和抓住“增量點”僅僅是大屏視訊企業戰略轉折的起點。面向新增量如何實現增量“入袋”,更為關鍵。這個關鍵的核心不是能不能研發出新產品,而是能不能構建“新模式”。
如,激光投影機、室內小間距LED屏、超窄液晶拼接、網絡供電安防交換機這些新技術產品并沒有表現出“在占據市場優勢的傳統品牌身上最先開花”的局面。反而是新技術改變了既有市場的力量對比,誕生了一批嶄新的行業力量,從而創生出嶄新的產業格局。同時,這些產品和技術,也并沒有實質性為產業帶來新的功能。這些所謂新技術的變化,最為核心的莫過于“提供了競爭者顛覆現有傳統格局的彈藥”。
對于,既有的市場強勢企業,應該這樣思考問題:創新在自己手里可能僅僅是錦上添花,但是如果自己不去做這個錦上添花,創新一旦在別人手里、在競爭對手那里,就會是“殺人利劍”。——這是一種“商業模式”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它不同于簡單的內生性成本收益模型所帶來的結論。
“沒有本質差別的產品”,“但有本質差別的商業模式”:激光投影機、室內小間距LED屏、超窄液晶拼接、網絡供電安防交換機,這些產品技術的進步;以及O2O模式、云服務模式、租賃應用模式、數字化社會建設的需求等等這些更為外圍的行業創新,帶給整個大屏視訊產業的最大挑戰就在于此。
商業模式創新是什么?簡單講就是,說一些不一樣的事情、實踐一些不一樣的價值結構、調整一下既有的客戶關系、引入一些原本外圍的服務和伙伴力量、加強一些新的客戶價值發現……然后,讓你的受眾有一個更好的“體驗感”,并覺得你是正確且先進的。
今天的大屏視訊行業,不缺乏新技術、也不缺乏與IT和信息化行業的融合、更不缺乏充滿奮斗精神的企業和團隊。這些優質的行業要素,與困難一些的宏觀環境結合、與社會信息化數字化進程的加速結合,尤其與中國經濟的結構性調整、產業升級結合,必然形成無數嶄新的行業生存空間——現在的問題只有一個,哪個企業率先走進這些新“空間”。
回到應用技術行業的“服務”價值本質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基于這樣一個問題的分析:大屏視訊行業的傳統特色中,最顯著的要素是什么?大屏視訊行業未來發展中,最顯著的要素又應該是什么?筆者認為,前一個問題的答案是“科技”;而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則是“服務”。
傳統的大屏視訊行業,總是在做一些很定制化、不常用、要整合和開發很多新創意的項目。這使得無論是外人看來,還是大屏視訊企業自己看來,這個行業都很有“科技感”,非常“高大上”。但是,這一局面從5年前開始變得有些不同:隨著基礎技術開發的日益頂板化、隨著行業入門門檻的降低、隨著專業技術擴散化、隨著社會對大屏視訊產品需求總量的增加,隨著這個行業的神秘感降低,大屏視訊行業開始發現其自身的“科技光環”在褪色。
任何一個行業,從初始到成熟到大范圍應用,其自身的“科技”光環都會褪色。這是技術文明的本質規律,是知識擴散的不可回避結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個行業的“存在意義”會減少和消失。反而,應用規模化必然使得“單位知識”創生的社會財富增加。而這個行業的從業者的主要責任也就從“創新出新知識”轉變成了“維護既有知識的良性應用體系”。后者的本質是“服務”。
尤其是對于大屏視訊行業,這樣一個不以原生技術創新為主、而是以應用技術整合為核心,主要面向網絡化、系統化應用的行業,這樣一個軟件、硬件需要密切配合,聯網組合與功能模塊迭代升級共融的行業,更是必然的會進入一個“服務化”價值新體系。
從行業發展周期講,大屏視訊行業已經步入一個以應用普及化為特征的“高度成熟期”。這樣的行業周期也就決定了率先實施“服務化”價值模式,就是搶占最關鍵的“先進商業模式制高點”。那么,什么才是大屏視訊行業的“服務”化發展內涵呢?
首先,“服務”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價值模式。它不同于“科技”更多的關注于自然規律的內涵。服務強調必須將人的感受,作為出發點。一個企業,涉及人的感受的業務環節非常多,如公共溝通、客戶溝通、產品設計、后期維護、系統升級、迭代性的系統開發、應用跟訪和建議等等。
第二,“服務”不是一個封閉式的價值結構,而是一個開放性的“空間”。這種開放性包括了縱向的功能、應用升級和挖掘;也包括橫向的生態化的價值兩條路徑。這實際上是為企業提出了兩種創新模式:1,通過深入客戶業務、挖掘更多的需求;2,通過整合更多周邊產品、系統,擴大客戶價值存在。
第三,“服務”化是一種企業內部結構的重構。以科技開發為核心的企業,要求資源更多的在底層沉淀,并以技術革新規律為核心來布局、調度,某種意義上是新產品支配了企業的所有資源。而服務化的企業,則是一切資源向項目需求“前傾”,是客戶調動和支配企業內部的資源。這是一種全力向“項目”,全員動員和參與 “項目”的組織結構。服務化的企業結構,就是要做到第一線、客戶需求能呼叫所有的后方支援。
綜上所述,大屏視訊行業如何變化、如何抓住行業增量點、如何占據產業發展的新空間,關鍵就在于“服務”這個新模式。現在行業內熱議的云化、可視化、租賃、迭代升級、生態價值和互聯網思維……無一不是以“制造、創新和項目服務化”為核心落腳點。或者說,在中國經濟整體升級趨勢下,大屏視訊行業的升級之路,就在于圍繞“服務價值”的變革。
當然,強調服務的意義,不是忽略科技創新的基礎性作用、更不是否定制造業的價值:沒有了后兩者,前者只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甚至,從生態角度看,一個純制造業企業,如代工廠,他也是整個產業服務性鏈條的關鍵一環。即僅剩下制造的企業,也可以是服務企業。因為服務不是一種產品,而是一種意識。
所以,服務意識、服務價值為中心的變革是大屏視訊行業所有企業和從業者的共同課題,沒有例外。以這個為基礎的,大力開拓代表高競爭力的企業發展新模式,是大屏視訊行業企業獲得更大發展,優勢企業更為壯大,尤其是現在有一些困難的企業脫困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