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11月18日 下午
地點:會展中心記者服務廣場314
實錄內容:
主持人:大家下午好,為方便記者朋友獲得更多新的線索,及時了解高交會信息,新聞中心每屆都會舉辦數場記者服務廣場的活動。我是高交會新聞中心的唐思。
兩天來,在高交會乃至深圳各個地方都能看到記者朋友們忙碌的身影,通過各種渠道我們也了解到記者朋友們辛苦的付出,我謹代表第十八屆高交會新聞中心向各位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謝!
今天記者服務廣場的主題是“VR--看到未來的黑科技”。相信這一屆高交會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VR技術了。VR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到了應用階段。包括我自己的朋友圈,都有很多朋友在發這兩天參加高交會所看到的VR技術。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三家專門研發VR的公司與大家進行交流。下面我介紹一下嘉賓:北京身臨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宣付先生,深圳易晨VR聯合創始人、產品總監劉子瞻先生,深圳3Glasses虛擬現實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潔女士。
請三位分別介紹一下在VR技術有關領域取得的一些成果。首先,請身臨其境的劉總介紹一下,身臨其境目前主要集中VR技術、兒童娛樂方面的應用,以及其他領域的一些進展。
劉宣付:主持人,大家下午好,身臨其境是在2011年創立的,我們最初的時候是做互動電影,大家知道互動電影實際上就是游戲電影,也是立體的。我們在2014年發現美國的一款虛擬現實頭盔后,我們認為虛擬現實頭盔的出現,可能是新媒介的變化,而且這種產品可以帶來一個全新的互動體驗。
在2015年1月我們發布了哇塞品牌的虛擬現實頭盔,年初我們推出了虛擬現實體驗館的商業模式,并通過線下店推廣虛擬現實的產品、游戲內容和商業模式。后面應該是兩年時間,我們推出了全新模式,包括動感平臺以及后面的VR主題公園形式來推廣項目,面積越來越大,而且帶兒童VR和兒童虛擬現實,兒童樂園也有所接觸。身臨其境公司簡單的介紹就是以上,謝謝。
主持人:謝謝,下面請易晨VR的劉總介紹一下公司相關情況。易晨VR主要特色是將VR技術應用于視覺設計,尤其室內設計方面。剛才易晨公司的同事們在后面有一個展示,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跟去體驗一下產品。
劉子瞻: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是一家深圳內容制造公司,主要做室內設計、地產相關的一些內容開發。室內設計是我們其中一部分業務,我們正在計劃開發一個室內設計師的合作軟件,這個軟件主要解決設計師和設計公司在設計過程當中的痛點。比如說交付周期比較長,跟客戶溝通存在問題,我們主要解決時間周期和制作成本的問題。
內容制作方面,我們跟萬達、萬科等一些國內比較著名的地產公司都有過一些合作。我們也是深圳地區首家加入WE全球加速器的深圳加速器的第一家公司。在設計方案方面,我們也跟HTC達成了戰略合作框架,我們會為HTC戰略合作伙伴制作設計開發一些跟VR相關的應用。
很多人對VR跟地產界的了解,可能覺得是VR樣板房,給地產營銷方面做主題工作,實際上VR樣板房只是地產領域的一小部分,也是我們業務的一小部分,我們主要做跟地產設計輔助相關的工作,在設計環節提供VR視覺呈現方案,幫助設計改進;在施工環節,能夠去呈現設計工藝,幫助施工人員更好的實現設計,并且能夠進行一些設計檢驗。另一方面,在大樓運維階段,提前對相關商管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匯總一些數據,結合網絡技術的框架,可以去實現把跨地域,各地區的樓的信息,圖紙信息,所有關于設備運行情況統一起來,形成一個中央一體化的VR虛擬框架解決方案。
我們也希望跟在座,包括所有VR同仁一起合作,把我們在各個領域能夠更深入推進一步,讓VR行業在國內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3Glasses創始人兼CEO王潔發言
主持人:接下來請王總介紹一下3Glasses,3Glasses主要關注與PC端VR頭盔研發,有好幾款頭盔產品的技術都很先進。
王潔:大家好,各位媒體朋友下午好,我是3Glasses的王潔。深圳市虛擬現實科技3Glasses跟在座兩位嘉賓的企業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我們成長于深圳,05年在深圳南山創業服務中心開始起步,02年入行,05年開始做自己的公司。之前十年我們一直做虛擬現實行業定制化解決方案,那個時候非常早,完全2B解決方案,大家可以理解為是一家虛擬現實軟件定制化內容的服務廠商。之前05年的公司,可以說國內最早的從事虛擬現實商業化的一家公司,也是目前國內唯一沒有經過融資,良性循環發展長達14年的企業。
2012年3Glasses硬件,這個品牌開始立項,2014年3Glasses作為全球第二家真正可以量產的虛擬現實頭盔,被朋友熟知。過后每年以3到8個月一個產品迭代周期,每年一代產品,2014年到2016年三代產品,我們展位在樓下一號展廳,里面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應用。
我們主要負責為大家提供好的虛擬現實體驗,我們的產品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完全深圳創造,我們每一行代碼都是中國人自己書寫。S1是全球化銷售的一款產品,全球化銷售有幾個標桿性事件,第一產品完全自主研發,沒有任何侵權行為,S1虛擬現實頭盔里面,專利數是目前全國虛擬現實類創業公司里面發明專利數最多的。我們頭盔有兩大參數在全球都是之最,重量和清晰度。每代產品發布之初,現在的虛擬現實頭盔,大家可以理解為第一代的大哥大,我們第一代消費者版本也許本身并不完美,企業還在做取舍當中。我們每代產品都是最漂亮的,還有我們的重量,頭戴是在腦袋上,多一分則重,少一分則輕,我們舒適度一定是最好的。
當然硬件僅僅是載體,最主要的是讓用戶戴上這個設備玩更多有趣的內容,3Glasses立足于中國本土化企業,今年我們上線了VRSHOW的內容分發平臺,基于3Glasses全球化硬件銷售,將中國有趣的創意帶向海外。基于我們本土化的落地和本土化商業模式的落地,海外優秀的創意和作品基于VRSHOW帶給中國用戶。這是目前3Glasses在做的事情,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三位嘉賓,我個人而言,之前做過一段時間的IT記者,大概十幾年前一直對技術這一塊比較感興趣。VR出來之后,還是很驚人,是不是像主題說的能夠看到未來,看到未來是不是真的就是一種黑科技?每年記者服務廣場來的人不少,沒有這次這么多,大家關于VR可能有很多問題,下面把時間給各位記者。
記者:南方日報記者,問一下王總,今天上午聽了你的演講,提到現在的VR產業硬件產業、可能需要一個爆發,你認為這個爆發需要在什么技術上要突破,是炫暈、體驗感、畫面清晰度?還有一個問題,VR內容分發平臺具體是一個什么樣的構造,2C還是2B,還是研發?
王潔:兩個問題很全面,應用和技術層。虛擬現實的技術而言,當下第一代消費者版本不管是我們3GlassesS1,還是HTC的,第一代消費版都是試水產品。嘗試面向C端產品,它已經解決了一些基本問題,讓消費者滿足一部分人群,至少先期人群初步需求,可能我們定義級別比較高一點。我所謂的爆款就是這個產品本身,硬件來說,確實有的需求是好的體驗在PC上,因為我們各種微型存儲,讀取速度原因,網絡大環境,還沒有辦法去做一些3D高數據量為延時的傳輸,VR對延時要求非常高,頭部轉動的時候,頭盔里面的整個場景是同步的,是要到毫米級,一旦不同步,人的方向和場景的方向錯層,容易產生所謂的暈炫,這是現實和虛擬的差異化產生的。
硬件突破有兩項技術需要突破,第一是在我們計算機運行速度,我覺得這里面如果要方便,如果大家可能說基于電腦,電腦可以兩三萬,這個并不是真正說的民用化,B端OK,C端成本偏高,頭盔加高端電腦,甚至高端游戲本,整體成本通常一萬以上,我們現在做到九千人民幣左右,一個頭盔定價2千到三千人民幣,有高端和基礎本。I5以上的電腦通常價格五千以上,好一點到七八千,甚至一萬,整體成本還是高的。現在還有一根線的關聯,這是第一代的大哥大。西門子出來的時候巨大的磚頭20年前一萬人民幣,高資人群才可以消費,怎么樣它成本降低,使用場景更加方便,用戶拿到可以使用,不需要安裝更多流程,這些都需要市場迭代。
這個產品通常以智能硬件消費版出來的時候,一定有提升,這個迭代是大幅度的迭代,這個時間結點2017年底到2018年開始有突破,各大家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消費版,以8到10月硬件產品迭代速度,這是要突破的問題,一個傳輸問題,第二計算機運行問題,光學,顯示屏,4K、2K有,但是電腦帶不動,VR光學6.5,甚至更大倍數的放大,屏幕的缺陷會顯示出來,對顯示要求很高,對我們運行的速度,包括GPU性能要求又很高,這是綜合下降,這個有望明年突破,不管我們,還是各大家,時間結點差不多。
除了硬件以外,第二個問題,內容上,3GlassesVRSHOW定位為開發者服務平臺,最終結果是面向我們用戶,不管是B還是C端用戶內容分發,硬件一定要源源不斷,電視機一樣,沒有電視臺,它就是一個玻璃,我們需要有源源不斷電視機,有源源不斷的創意,讓大家戴上VR不僅僅玩游戲,任何對時空有要求的應用場景都需要VR,戴上VR可以隨時隨地見到任何想見的人,去任何地方,這是VR最大的魅力,在于可以穿越。VRSHOW當下最迫切是怎么幫助我們開發者更快熟悉我們SDK,更快的基于更好的創意,來開發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所以說目前的VRSHOW是一個開發者的服務平臺,但它最終開發出來的內容結果是給我們消費端來用。這是目前我們兩塊事情。
主持人:干貨很多,給記者朋友很多的內容,下面看還有哪位記者有問題?
記者:我也是南方日報記者,在座三位,目前我們VR技術在全世界來看,是一個什么樣的水平?中國的技術是有一些什么樣的優勢和劣勢?目前這種風口情況下,會不會有什么樣的一些不太好的事情會發生,之前別的產業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主持人:風口指什么?
記者:現在很紅,大家蜂擁而上,會不會產生不利于產業發展的情況?
主持人:身臨其境的劉總先回答。
劉宣付:首先我要回答你的問題,有關于VR這種核心技術,到底我們中國和國外有什么區別,要說區別,真的是非常大。我們展會現場一些公司展出的產品,包括頭盔,用HTC,外國人比較多,剩下還有oculus頭盔,還有一些國內很多品牌也在參展。但是有一個問題,我發現因為里頭VR技術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說我們要想有很好的顯示,顯卡GPU達不到,有些東西很難實現,不是一個CPU所能達到的。
現在目前應該是小型化,而且能夠比較節能,又要輕便,又要能夠在未來這種技術會是一個微小的芯片,無論PC上,手機上,都可以得到應用。可以提高我們畫質,這樣核心的技術在中國幾乎沒有,這樣的話,這就是距離,就像我們早幾年做計算機的時候,實際上我們CPU都是進口,現在依然是這樣,我們也有一些,但是相對的還是要差很多。我覺得從顯示。
另外一點,虛擬現實首先它不是一個全新技術,因為它在全球已經有了幾十年時間,我們過去工業設計,建筑設計,還有3D電影制作等等,都用到了虛擬現實。虛擬現實是什么,不知道在座各位有多少人真正體驗過虛擬現實?如果體驗過,請舉手。我們目前很多人沒有體驗過,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樓下就有我們展廳,應該是虛擬現實廠商有七八家,在樓下,做體驗店,大家可以去體驗,通過體驗可以真正了解。虛擬現實不是用視頻,或者圖片,文字真正說清楚,一定要去體驗,還是要用一個成語,身臨其境能夠去感覺這種效果。
這是中國和國外的技術上面的。但是中國人很聰明,我們在應用方面其實做得很好,甚至超過了國外的這些先進水平,我身臨其境為代表,還有很多廣東公司,虛擬現實體驗店的時候,他們會把機械和電子結合的娛樂設備,可能有一些設備過去都是在室內游戲的,但是搬進室內,通過和系統集成技術,計算機技術,包括機械轉動,以及最后跟內容配合以后,變成一款全新的游戲游藝設備。這樣一種產品已經有很多地方出現了,甚至有超過四千平米的虛擬現實線下體驗店。
我知道的萬達這樣的購物中心,商業地產,他們要做的這種線下娛樂體驗,都一定要做到一萬平米的規模,我們認為應用方面做得非常多,現在目前虛擬現實技術,包括跟建筑跟裝飾裝修、跟醫學、跟教育培訓都有非常大的關系,而且現在內容也是跟國際上同步的。我們覺得在中國來做,還是要沒有真正VR核心技術,但是我們可以在應用方面做得很好。
可能我們做手機的廠商,他們自己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但是我們有非常好的公司,華為、聯想、小米,他們接觸這樣一些國外廠商的操作平臺,做得品牌也非常好,而且產值也非常高。我相信中國的創業者,我們這些從業人員也會慢慢隨著虛擬現實關注度,以及它的更好商業應用,會發展得非常好。
最后一個問題,關于虛擬現實從2014年、2015年非常火,尤其2015年這一年多時間,現在實際上是資本市場它慢慢成熟了,它也發現慢慢冷靜下來,這個東西不要那么過于熱,因為太熱了,這個東西就會出現泡沫,我們之前說過,可能虛擬現實在中國的發展其實最終還是內容,如果我們的內容做得很好,應用很好,我們就有變現的機會。
否則的話,滿大街都是電視機。我們發展過程中,無論是硬件、軟件、平臺,還有內容,都會同步協調發展,現在已經開始有一些市場調節的作用,不同的公司他們會通過一年兩年運行,在調整自己的步伐。而且目前虛擬現實,我認為它在線下體驗店,在中國可能還是會先行一步,目前我們要做個人用戶體驗虛擬現實,他有一臺電腦非常貴,還要配一個頭盔,需要很好的上網條件,更重要的是他還需要一個空曠的場地,玩虛擬現實,戴上頭盔以后,家里有家具,可能會摔倒。
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房屋單價這么高,一個房子空出來玩虛擬現實,現在還是有一個問題,我覺得用戶花幾十塊錢,或者幾百塊錢到購物中心游樂場所,公園景區,這樣的地方體驗虛擬現實,花錢不多,但是又能體驗,這是很有市場的。而且通過這兩年多的這種開店實踐,我們也覺得它的確是存在非常好的市場,而且它目前已經成為購物中心的標配,這種場地的面積已經開始越來越大,投資過去可能說投資一個店幾萬塊錢,開一家所謂的虛擬現實體驗店,現在幾千平米,用戶需要花幾百萬投資開店,這種在購物中心去聚客,幫助我們商業地產提升品牌,它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尤其是在目前國家層面工信部、文化部對虛擬現實產業發展也有一些扶持政策,和一些指導性意見,我相信有政府參與,這些公司都能夠規范,最后能夠形成標準,這個行業能夠統一以后,我相信這個發展會更加健康有利。
劉子瞻:劉總已經把話題介紹很全了,我可能補充一些我們關于內容制作方面的觀點。從硬件本身來講,或者VR技術本身來講,國內和國外都在一個探索階段,美國或者歐洲一些國家,他們可能走的步伐更靠前一些,但是有一些技術還沒有能夠達到實際應用階段,包括國內很多團隊也在研發相關的VR技術,并不一定哪個技術更領先,哪個技術更落后。美國它的商業化程度很高,可能很多技術直接落地應用,在國內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摸索階段,好處是什么,國內市場是比較大的,你看世界VR比較領先的兩個廠商,HTC和oculus,他們基本上消費購買能力在國內體現比較明顯,30%-40%都在國內消費,這種情況下,對國內開發者來說也好,技術開發者來講也好,都是有空間存在。
在內容制作層面來講,為什么現在VR還沒到自己真正的爆發,主要是VR交互標準還沒有形成,可能在座體驗的記者不是很多,為什么現在我們都是在做跟PC端相關的VR,因為手機計算能力沒有達到,手機跟VR交互不是完全沉浸的交互,手機未來可能計算性能要三到五年才能趕上現在的PC端性能。手機端空間識別能力和跟它相關的交互方式也沒有形成,在這一塊有很多,在國內公司有很多這種成長空間,參與到一起創建這個標準出來。
第二個問題,科技現在這么火,會不會出現一些泡沫。剛才聽劉總的演講太投入了,把問題忘了。在任何一個行業,我們已經看到了,比如之前說互聯網泡沫,可能大部分人覺得市場存在很大空間,有很多懷抱著夢想,或者簡單想法的公司拿到資本機會非常大,實際上如果你要是深入一個行業里面,可能需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積累,可能才會有一個爆發。可能說市場上優秀的公司可能始終保持同一個數量,只是一些后進的參與者,類似追蹤的參與者,他們很快被市場淘汰。
VR其實跟PC,手機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信息端口,VR是新的信息端口這個層面上,可能它需要更多結合真正的落地點,真正的具體的行業,或者是一個消費需求,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狀態。比如說在建筑行業和VR的結合,現在國家大力倡導建筑行業的BIM標準化,關于從建筑設計、施工到運維階段,BIM標準下面一體化流程,VR就有一個很好的輔助空間,正常情況下,電腦建模,制作一些圖形圖象基本都是基于這個,可能電腦屏幕,呈現的圖象可能是真實建筑比例的5%到20%之間,很難觀察清楚建筑的細節,對設計師來講,在大樓真正建成之前,也完全沒有體驗過這個建筑大樓到底是什么樣,能夠從消費者視角看到大樓的全貌細節,包括管線,包括設備怎么布,有什么維修困難,這些沒有。
VR能解決這個問題,建設初期把這個東西呈現出來,幫助設計師修改他的設計,節約很大成本。之前我們做企業客戶的時候,也幫一個某大型地產公司,他們建筑商場設計的時候,起到了一個設計作用,發現他們設計缺陷,之前這種缺陷只能通過什么方式彌補,大樓施工完成之后,還沒有進入軟裝部分,尤其是裝修部分,可能發現之前設計有一些漏洞,這個時候再補救,可能花費成本比沒有VR情況下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看到VR是有自己獨特的一個空間的,跟視覺輔助層面相關的有很大的行業深度,可以去做。
另一方面,退一萬步說,假如說VR設備就是美國人的標志,就是外國人把這個東西開始研發出來,就跟PC端和手機端開始這種技術不屬于中國一樣,中國互聯網發展,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完全不依賴這個技術或者這個硬件是誰發明創造的,互聯網應用大家看到有這么多優秀公司已經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VR這一塊,大家可以想象正在發展的VR技術一樣,也是有自己非常大的藍海空間。
記者:我來自驅動中國網,在行業人士看來今年是VR年,你們的產品在今年銷售怎么樣?
王潔:剛剛那個問題,我其實有一點點跟剛剛兩位不同的意見,這個可能最后反映出數據上。第一,中國的技術跟海外技術在VR上差距到底多遠,這里面兩個前置條件,客觀現實存在,海外是大廠,HTC等等,跟國內創業公司而言,都是大公司,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標桿性的企業。大廠,在國內很多創新型環境中,都是創新型企業先行,像3Glasses這樣創業型的公司,或者創新型的公司,這是兩個先置條件,在中國VR產業里面依然有優勢,像3Glasses這樣的創業企業,我們依然敢做全球頂尖的虛擬現實設備,依然挑戰這個行業,有幾大理由。虛擬現實雖然出來很久,硬件來說,產業鏈并不能完全依附手機供應鏈,虛擬現實是一種全新的顯示技術,需要全新顯示技術,全新光學技術,甚至跟之前手機也好,PC也好,完全不同的微型存儲,甚至微型電池,甚至GPU計算模組這一塊,虛擬現實需要定制化供應鏈存在,這個層面上全球起步是一樣的。
我們已經出來量產的產品,基于手機完整的供應鏈,最后研發出這樣一款產品,3GlassesD2到藍珀S1用一些定制化元器件,藍珀S1的屏幕是兩年前跟夏普定制的,是全球首款VR定制屏,到現在有這么好的表現。3GlassesD1到3GlassesD2連接線很長,傳輸很高的數據量,目前已有的線纜來說,延時率達不到,我們需要定制化,需要又細又小又輕。深圳有全球最完善的供應鏈系統,這個地方可以最方便的獲取到上下游產業鏈最方便的東西,制造來說,深圳也有絕對的優勢,oculus也好,HTC也好,索尼也好,我們能想到的,它的生產制造都在中國,當然3Glasses也生產在中國。
中國團隊,雖然我們PK資金,PK資源,差距不是1/10,可能千分之一,我們依然做這個領域,虛擬現實未來可以影響人的思維模式,具備強烈的沉浸感和交互意識,這樣一個技術,當有可能突破的時候,這個標準必須是中國的,他不僅僅是虛擬現實的娛樂設備,是可以影響人思維意識的產品,像游戲一樣,難道游戲,中國不需要中國的標準嗎,也像電視一樣。
第二,怎么樣讓我們創新型公司在這樣一個高技術需求的產業,可能可以突圍,這里面有很大的關鍵,小步快跑,中國確實基于比較大的人口紅利的夢依然存在,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當中,中國人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迫切度越高,我們需要生活帶來美好意愿的東西出來。這個也讓我們產品可以更快速度小范圍遞交給用戶,基于不同的商業模式,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別人三年迭代時間,我花三年兩代產品迭代,這是我們可以突圍的很關鍵的點,而且最終產品再好,落地在用戶身上,用戶最終我覺得是合適的商品,用戶只會為合適的產品買單,不僅僅是參數最漂亮的那個買單。
我理解為怎么樣做接地氣的產品,真正給到用戶好的體驗,這個好的體驗是他可以消費得起,是他可以承受得了,也是他可以很方便操作的一個產品。這樣類型的產品在中國,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優勢。要不然為什么海外大廠到中國采購,一定中國生產,一定來深圳,這就是我們可以以小博大,當下的標準,政策來講也是。
回到記者說的銷量問題,具體的銷量不太方便透漏,目前3GlassesD1和D2是開發機,只在中國市場,我們沒有強大的品牌背景,是新興品牌,也沒有強大的市場費用做所謂的宣講,S1下半年剛開始發布,第一套全套輸入輸出也會在下半年發布,好與不好不在我說。大家可以下去比較一下,差距真有那么遠嗎,產品不會說謊。全球化的銷量,我是低的,我們現在不到十萬臺,但是這是在基本沒有太多品牌背書跟宣傳,而且僅僅針對開發者的機型上,這是我們數字。
我們還有一個數字很驕傲,我們目前頭盔跟線下體驗點合作,可能價格不是最高,我們從2014年當時中國掏錢買到的只有兩個,oculus和3Glasses,我們產品從價格和服務優于海外品牌,這樣一個時間下,當下已經跟中國大概50家到60家體驗點運營商合作,涵蓋3500家線下體驗店,這些點每天的人流次體驗人數,每個體驗點至少十到二十,一天一個店只有十個人進來,這樣的話,全年推下來,大概五千萬到八千萬用戶體驗。到底對于教育市場,每年五千萬到八千萬用戶體驗到還是一個產品賣一個用戶,一個用戶影響十個用戶倒推,我們機遇和潛力都在這兒,當然我們還要努力,謝謝。
劉子瞻:我們是做VR內容相關的,可能銷量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直接意義上的衡量標準,我們團隊也是在今年才成立,從成立到現在,我們已經接了很多,剛才提到了,包括星河、萬達這樣的大的集團,萬達跟廣州萬達和北京萬達總部都進行了比較深度的合作,不再是大家之前了解的VR樣板房這個階段,基本在VR可視化,BIM轉化這一塊業務上,我們現在還是在一個團隊建設中,建設期間我們最大的痛苦不在于有沒有項目,而在于項目做不完。你為了保障VR內容輸出的質量,我們對團隊人員篩選要求比較嚴格,我們也是在比較健康的發展階段。
現在我理解VR內容制作這一塊,其實很多團隊現在不存在生存問題,現在很多團隊處在我到底應該把我的VR體驗做到如何一個深度的標準上,包括現在我知道可能這個信息不是很準確,現在北京和天津市中小學搞VR教育進入中小學,可能剛剛開始,有很多企業公司都想跟學校資源做跟教育培訓相關的東西,包括VR醫療,之前很多專門做醫療器械模擬的公司,他們之前研發的設備都是怎么樣輔助醫生更好的實操手術,結合VR之后,他們這個設備精度更高,醫生接受完模擬設備的培訓,他的實操能力更強。而且VR很多結合的地方,現在不是我們提出來,而是說真正是這些行業客戶他們真正對這方面有需求。
包括樓下參展的深圳一個公司,包括華為集團在全球各地有幾百個工程師,他本身有一個物流體系解決關于自己客戶服務這一塊,它本身有很大的教育培訓缺口,我們有一些接觸和方案設計,是這些公司主動設計了一些VR方面的要求給我們,我們只是把我們更專業的這些方式,一些交互層面的東西提供給大家。
可能剛才那個問題回答,對王總造成了誤解,VR現在最大的瓶頸問題是交互標準沒有形成,國內硬件和軟件廠商也好,大家都在試圖完善這個標準,完善這個標準過程中有一個問題,怎么樣把自己的這些成果分享出來,相互融合促進,假如形式上形成一個全新標準,包括我們3Glasses大廠跟隨這個標準,咱們一起形成一個標準,有可能很多層面上是國外公司也會趕超中國的標準,做一些事情。
劉宣付:創業一定要把產品賣出現,實現了銷售,我們身臨其境是2015年7月份在新三板掛牌,目前是中興債券和海通證券是我們做市商,我們目前也在做資本運作做下一輪新的定增,因為已經掛牌,我們沒有授權,不能直接說銷售怎么樣,去年我們一年是接近7千萬的銷售。今年這種做虛擬現實體驗店的廠商是越來越多,包括廣州更多,競爭還是非常激烈的,我們從去年6月份,已經看出這樣一種趨勢,小型店鋪賺錢的不多,除非你選擇了非常好流量的購物中心,或者主題公園,其他幾乎不賺錢,基于此,所以我們從去年6月份開始調整策略,我們要做國內有最多游戲游藝設備應用到VR上,第二做豐富的內容,有了游藝設備,需要有內容配合,這樣一來我們變成了有30多款基于虛擬現實體驗店的設備,包括我們自身,以及一些平臺上提供的200多款游戲內容來供線下店使用。
通過這種方式,我想說什么,就是說如果要想開線下體驗店,沒有一定的規模,你一定會出問題,所以現在目前應該說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的銷量還算比較多,盡管出現上半年的虧損,是因為這個行業還是競爭非常激烈,因為我們是掛牌公司,我們是產能結合,前面也說了,資本市場對于現在這種虛擬現實公司的熱情度有所下降,總體來說,如果你有好的創意,好的產品,好的團隊,資本市場是一定會關注的。
主持人:三位記者提了很好的問題,三位嘉賓回答的非常好,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高交會期間,如果各位記者朋友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問題,也可以向我們新聞中心提出。今天的記者服務廣場就到這兒,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