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進入信息時代之后,網絡和云存儲的興起曾經讓錄播行業陷入低谷:一時間,多媒體教學還需不需要錄播系統成為一個討論焦點。但是,11月19日—21日普教展上,各種錄播產品的創新,已經對這個命題給出否定答案。
技術進化,錄播可以更神奇
對錄播行業影響巨大的技術進步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從硬件角度看,傳統錄播產品是典型的AV行業,今日的錄播系統正在成為IT行業。即標準計算硬件和網路設備,取代專職的AV產品,成為錄播行業技術路線發展的關鍵方向。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使用IT技術架構錄播設備擁有幾大好處:第一,依托IT行業基礎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產品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的優勢明顯;第二,IT技術產品的普及度帶來了更好的應用習慣可適性,以及與信息系統連接的便捷性;第三,在IT架構下開發軟件功能的成本和門檻進一步降低。
從產品形態上看,IT化的錄播又可以分為嵌入式產品、臺式產品、純軟件產品、云計算產品等完全不同的類型。這些變化豐富的錄播產品,也為客戶應用需求的滿足提供了多種選擇。
不過,以IT化為背景,錄播系統最大的變化還是體現在軟件功能上。傳統錄播行業的競爭焦點主要是存儲與回放的效率、效果——這種應用與安防行業的視頻監控并無本質區別。但是,基于IT架構下的錄播可以和課堂交互性廣泛結合,使得錄播系統完全超越了簡單的“內容保存”價值,成為一種“升值”教學手段。
真正促成應用創新的技術卻不是硬件,而是軟件:IT化的標準硬件體系只是降低了軟件開發的難度。以IT硬件為基礎,研發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整個信息化行業的“開發平臺”和“技術資源”,快速的研發即好用、成本又低,同時可以面向智能手機、PC等聯網設備遠程操作的運用體系。
軟硬巨變,錄播脫胎換骨。普教展上,行業人士指出,從AV到IT,從硬件到軟件,錄播行業的核心已經不同以往。或者說,傳統錄播已經死去,現在的錄播是一個全新的行業和產品。
需求為王,從存儲到交互
如果說錄播產業選擇IT技術更多的是因為成本方面的考量,那么錄播產業選擇開發更多的軟件應用,則完全是由于“未來課堂”的需要。
例如,“家庭大教室”:學生如何在課后,在家里,利用信息網絡、大屏幕電視回顧和溫習教學過程呢?如果錄播系統只是將課堂過程簡單記錄下來,那么這種應用就會遇到很多瓶頸:假設學生要溫習某一個知識要點,那么系統必須能夠準確的檢索到這個要點才行;或者,多點教學系統,學生需要多個視角、多個時間點對同一知識點溫習,系統應當能夠對記錄的素材做結構性的組織。
或者說,記錄下教學過程只是錄播系統工作的開始,如何回顧、如何有序可選擇的回顧教學過程才是重點。又或者,在多個教室組成虛擬大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錄播設備還要能夠在眾多輸入源中自由切換輸入輸出,滿足教學靈活性的需求。
總之,如果只是存儲,錄播系統的意義就非常小——基本只剩下“電視教學”這樣的應用;但是,把即時的人機交互、異地交互、多課堂教學,課后的延時交互、數字化溫習、多課堂對比交互、有組織的有機化知識點梳理等需求整合進來,那么錄播系統就是一個龐大的中樞。
普教展上,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以多種互動為核心的“功能”開發已然成為錄播行業的競爭關鍵所在。而未來,智能教學、虛擬教學等新興教育手段,則會促使錄播產品以多種形態,比如云計算、分布式網絡、自組網、區域鏈等結構,成為多媒體教學的核心。
想象未來,多媒體教學“后臺大于前臺”
對于傳統多媒體教學設備,廠商們多愿意區分前后臺技術。以顯示系統、音響系統和攝像機、電子白板為中心,構成了整個多媒體教學的“前臺”產品。
這些前臺產品的特點是:個頭大、看得見、買來就可以用上、普及門檻低。甚至,很長時間內,多媒體教學就是一個多媒體顯示——歐美國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開始引入教室電視機,播放所謂的精品課程錄像和輔助視頻教材。在那樣的應用水平下,多媒體教學的概念非常狹義:即應用視頻設備。
但是,在信息技術進入教學場景之后,多媒體課堂的“后臺”開始變得更為重要且復雜。現在,一個普通多媒體教室能夠制作的“教學視頻”品質,就已經超過三十年前一個國家最頂級制作機構的水平。技術進步帶來了高級應用、高級技術、高級工具的普及化,以此為基礎,多媒體教學正在進入“應用為王”的時代。
視頻系統提供了多媒體素材,但是這些素材并沒有“動作化”,也缺乏“語義”性的組織。業內專家表示,未來的多媒體教學是“數據組織”為核心的過程。即,把視頻視為原始材料,并從中找到規律、建立基于理解力的“語義”化檢索體系,構建龐大的遠程數據中心。在這個基礎上,視頻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會產生完全不同于今天的教學模式。
在這樣的應用體系下,龐大的后臺設備、整個系統的運營性收入,才是多媒體教學行業真正的“金礦”。而從錄播產業角度看,“視頻”中心論就是意味著錄播成為應用中心,進而取代傳統的“投影機”這個效果中心;以功能進化為方向,依托視聽覺效果設備,展示完全不同的學習實景。
所以,業內專家說:錄播企業應該做“智慧視頻應用”綜合服務與集成商。
展望新價值,服務大于設備
即便有了視頻教學、有了電子白板,我們的教育技術與三五千年前的模式還是“沒有大差別”——這是一位信息教育專家對今天多媒體教學的評價。因為,只要老師學生還是簡單的面對面,中間增加多少“新技術課本”(從紙張變數字設備、從黑板變投影大屏幕)都是量的變化,不是質的升級。
但是,教育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技術爆炸”的臨界點。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將改變傳統教學場景。這場革命可以視為整個人類文明結構的一次進化:教育的使命即是文明傳承,教育方式是文明結構的最基礎組成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教育設備行業將受益最大,也將變革最深刻。傳統的賣設備的方式幾乎會終結,依托信息網絡、云計算、智能設備,構建服務為中心的產業體系,正在成為時代任務。
在服務化的教育多媒體行業中,從終端角度看,錄播是核心入口資源和前沿節點設備;從后臺體系看,掌握了內容和內容組織方法的企業將是最重要的市場參與者——而內容和內容組織方法又離不開錄播系統的前端支持。
因此,錄播行業已經從早幾年,在“云存儲”時代憂心自己存在的價值,轉變成“積極進化”,去構建未來教育多媒體行業的真正中樞,重寫行業規則。——這就是2016年普教展,錄播行業“新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