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顯示行業是一個技術密集、資金密集、應用密集的“三高”產業。在這樣的行業里競爭,如何能破波斬浪、所向無敵呢?作為國內視訊行業的金字招牌,GQY用不斷刷新的中華第一屏,成功詮釋了“創新”發展這個時代使命。
中華第一屏不斷挑戰新高度
國內視訊大屏行業,進入全球主流應用市場的時間并不算長久:現在市場的主流企業,大多數是近20年內興起的企業。但是,早在1992年,GQY就憑借央視春晚舞臺背景屏幕工程,成為“中華第一屏”的締造者。在之后的8年時間內,GQY大屏為春晚保駕護航,成為全國人民年夜飯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主菜。直到此后央視重新設計新的一號廣播大廳,告別定式屏幕應用,GQY都是央視春晚DLP大屏的最大贏家。
2008年,中國人夢想已久的奧運會落戶北京。這給北京城的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事實上,國內新一輪的地鐵、高鐵、機場熱,都是從北京申奧成功開始的。而作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市內交通是一個大問題。面對2000萬人口的巨型城市、1個月內百萬人口的快速流動,如何做到“準、凈、親”的交通疏導考驗著北京市決策部門。
2006年,北京對奧運交通指揮中心工程進行全球招標。GQY以民族企業、本土科技,力壓國內外巨頭,最終贏得了這塊大屏幕。奧運交通指揮中心項目由7(行)×14(列)共98個投影單元構成,單屏80英寸,拼接面積達到194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這不僅是中華第一屏,也堪稱世界第一大屏。這塊屏幕不僅保駕了北京奧運的召開,在此后的09年大閱兵、15年大閱兵中再次發揮威力,成為北京交通指揮的定海神針。
時代在發展,歷史在進步。中華第一屏也未就此停步。2008年中國第一條商業化的高鐵,京津城際運營。而目前,近兩萬多公里的高鐵里程已經把“外國”甩在身后。隨著十三五規劃,高鐵網絡進一步加密,從:“四縱四橫”升級為 “八縱八橫”,一個足以笑傲全球的陸地快速交通系統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最復雜、最昂貴,也最好用的“出行”工具。
對于鐵路建設,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尊重鐵路發展的規律。這個規律是什么呢?聯網、成片、照顧老弱邊窮、科技引領、超前建設、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都在其中,但是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內涵,即安全、穩定、有效的調度。正是在這一指導思想下,中華第一屏成功晉級:2016年初,GQY在互動交易平臺上回答投資者提問時透露,GQY中標北京高鐵客運中心80英寸200個單元的拼接顯示大屏項目,該項目中標總金額為23,888,490元,且已經于2016年初成功安裝封頂。
第一高鐵網絡、第一大屏幕,這種匹配再“門當戶對”不過了。作為全國高鐵網絡的中心指揮樞紐,這張大屏幕上,十三五末預計最終可達到40-50億人次每年的出行量。這可以說是事關全國百姓每一個人的“居家大事”。
GQY中華第一屏,從春晚走來、踏上了高鐵列車,從茶余飯后的休閑到國家運行的大動脈,社會實踐價值和意義也在隨著這塊屏幕的成長而變的更為“沉甸甸”。對此,不禁要問,GQY是如何守護住“中華第一屏”的美譽的呢?
創新驅動,服務客戶即是挑戰自我
92年的春晚大屏,是一款單一的、單體的顯示系統——形象的說,他就是一個超大個的電視機。06年奧運交通指揮中心的大屏幕,是一個以中央大屏調度指揮中心為核心的、由多個周邊響應和應用部門組成的金字塔形應用系統。
而今天的高鐵客運中心,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結構:這是一個有中央指揮中樞、區域指揮中樞、響應節點等構成的分布式網絡。與此前的大屏系統比較,這種架構的靈活性更高、系統內的互動和互通性更強、應用中自我災備和冗余工作能力達到“數學極限”。
都是中華第一屏,卻也完全不同。這就是GQY產品創新的歷史。
在更多的細節上,新舊之間的更替更為明顯。從內在的顯示技術看,這些產品也經歷了標清、高清、全高清的換代升級。超大單元的非維護工作時長更從數百小時躍升到今天的萬小時。更不用說產品在亮度、對比度、色彩等指標上都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幕后的數據處理技術看,數字化、寬帶化、遠程化、光纖化的技術,全面取代了模擬銅纜產品,系統的穩定性、可靠性、容量大幅增長。從系統運維角度看,產品應用耗材問題全面解決,實現終身零耗材;產品維護的可用性大幅提高,全屏不停機熱維護;前維護、快速備件替換維護,基本可以做到“即便發生重大故障,也可保障運行損失最小化、故障處理小時化、極端故障被控制在單一組件之內”。
對此,GQY表示,大屏顯示行業的競爭,本質是技術創新的競爭。所有的資金力量都是以技術路線為基準在分布。而技術創新的目的則是為了滿足更好的“應用需求”。今天,大屏視訊行業正在進入可視化、顯示系統服務化、視覺應用虛擬增強的新時代。
2016年以來,GQY進一步布局了全球AR產業鏈,提出以基礎顯示技術為基本面、互動易用技術為突破點、分布式系統和人性化界面為支撐的“全息”大屏視訊路線圖。GQY以超募資金及自有資金共1,000萬美元用于投資美國公司Meta Company(簡稱“Meta公司”)。后者是全球著名的近眼AR顯示產品研發和供應商。先后受到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的投資和騰訊投資的關注。該公司所在的AR類型的近眼顯示產品,也是谷歌的最愛之一,并在波音公司的大型客機總裝線上獲得規模應用。
2016年三季度,GQY以自有資金向全資子公司寧波GQY自動化系統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QY自動化”)增資1,800萬元。此舉意在把GQY自動化打造成承擔公司AR應用技術開發、技術合作與產品化的專業平臺。增資完成后,GQY自動化的注冊資本將由200萬元增至2,000萬元。
“未來的大屏系統、視訊應用應該是4D的”,GQY認為VR、AR、MR等技術的發展,正在從體驗、沉浸、感知、反饋、交互、指揮等諸多方面改變大屏產業的本質。“GQY的視野是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應用’聚焦——市場和客戶的應用發展到哪里、我們的科技翅膀就會飛向哪里”。對于AR在大屏行業的應用,GQY認為需要“真實的投入和扎實的工作”,也需要“想象力”。而扎實工作和想象的結合,就是創造未來。
在GQY看來,其能不斷刷新中華第一屏新高度的“能量”,就來自扎實工作與想象力的結合。這個結合的粘結劑則是不斷創新。正是如此,中華第一大屏的每一次刷新,都不僅僅是“量變”,更是質變,是應用價值在科技進步條件下“幾何級數”的提升。
面對視訊技術、顯示技術、交互技術、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GQY指出,“下一個中華第一屏是什么樣子,誰也無法說明。但是,唯一肯定的就是,必然是新的超越、新的高度”。GQY愿意用先期投入的勇氣、敢為人先的精神,“率先等在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