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電視”這個話題一定要這么沉重嗎?一定要建立在擁有家庭、自己的住房這樣的基礎上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因為無論是外出求學者、異地工作者,還是希望有一份獨處時光的“宅人”,都會對電視機這個產品擁有“傳統家庭概念”之外的需求。這種需求的特點是“必要性極低”、“享受性”極高,往往意味著一種“非傳統”的消費習慣。對于這類人我們可稱為“小清新”性的需求。
“小清新”們需要何種彩電
不以家庭屬性為基礎,小清新們的彩電需求前提、觀看習慣、選購準則也都會不一樣。
第一, 因為這種選購不是以家庭屬性為基礎的,這也就意味著“小清新”們往往沒有“土豪”般的經濟實力,甚至對比一般的家庭,消費能力都要差一些。比如,異地工作者和求學者,他們往往在經濟上有租房、學費這樣的大頭開支,又要為將來謀劃、或者經濟上并不獨立,還在依賴父母。英國社會學家鮑曼甚至用“新窮人”的概念來描述小清新們的經濟地位。所以,“小清新”彩電往往要價格相對便宜。
第二, 雖然小清新們購買彩電的目的是享受,但是,說實話這類消費者的“時間”并不多。或者像求學、異地工作者,往往學業、工作繁忙;或者像“宅”主義的“公主、王子”們,也不能整天自己躲著,看電視還是要分很多時間和家人共處。這種“時間”格局,實際導致了小清新們的彩電需求是“用來看那些真正自己很想看的內容”,而且開機頻度不高,絕大多數開機時間是晚上,觀看時人數不多,最可能是一個人、兩小情侶,或者幾個“閨蜜”。
第三, 既然談到了“享受”,想必小清新們都喜歡大屏幕啦!不過這種判斷是個偽命題:因為在經濟預算允許的情況下,沒有哪個消費者不喜歡“更大屏幕尺寸的彩電”。但是,實際上小清晰們或者面臨需要不斷搬家的情況,如異地工作者;或者面臨空間尺寸的限制,如大學生這類求學者的宿舍和“宅人”們有限的臥室。這種需求實際決定了小清新的彩電需要在“小”上做文章。
第四, 對于享受主義者,彩電的選擇絕不是“廉價即可”的純低端市場。有一定的配置要求、技術要求、往往也有較高的工業設計和外觀需求,這是絕大多數小清新們的彩電選擇標準。而對于那些經濟上卻是拮據的人群,如農民工群體,他們則鐘情于真正“價格低廉”、“壞了不心疼”的二手彩電。
以上種種是“小清新”們選擇彩電的不同之處:他們大多數在乎價格卻不追求絕對低價、在乎享受但是也要求產品適應小空間或者容易搬運、他們視此為一項私有權力卻缺乏足夠的享受這種權力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