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互聯網+”時代,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有效推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的深刻變革,成為“互聯網+教育”帶來的最大實惠。
不難看出,在變革的背后,“互聯網+教育”其實是打破了空間障礙、時間障礙,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讓城鄉教育共同發展,讓城鄉學生普遍受惠。于此,教育的公平性也能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來。
長期以來,我國各地城鄉之間、校際之間一直存在著教育教學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師資力量、教學條件、教學設施也各有差異。要解決這一問題,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打破空間與時間兩大限制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無疑是較為有效的辦法之一。它可以通過各種教育信息、優秀師資等資源的跨區域共享,縮小地區差距、校際差距,讓學生普遍受惠,公平享受科技時代的豐富的教育資源。
當然,要真正做好“互聯網+教育”,于地方而言,領導重視、資金到位是關鍵;有一支過硬而專業的人才隊伍是基礎;選擇好的承建企業和監理單位,突破技術關則是重要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我們期待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產生“化學效果”,消除信息鴻溝,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科技的迅猛發展,能為教育改革提供支撐,催生教育體制機制的變革,讓“個性化”的教育不再只是夢想,“因材施教”能關照更多人,“互聯網+”帶來更多的“教育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