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第三年,也是彩電市場進入“微增長”的第一年。面對來自行業自身發展和外部環境的種種挑戰,主流彩電企業加速改革與創新的步伐,全面打響“攻防大戰”。在此背景下,2015上半年彩電行業小幅回暖,據中國電子商會與蘇寧云商聯合發布的《2015上半年中國平板電視消費狀況及下半年市場趨勢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數據顯示,2015上半年國內平板電視銷售規模約為2200萬臺,同比增長10%,預計2015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需求有望超過4500萬臺。
另外,伴隨由中上層階級和富裕家庭組成的“高速”家庭的消費支出占比全國消費增長總額的不斷加大,中國消費者對大尺寸、智能、4K、OLED、量子點、超輕薄、曲面等高品質彩電產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同時,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的引領下,向高端制造轉移、升級產品結構,也成為今年以來主流彩電制造企業戰略轉型的重中之重。
2015年高品質彩電各品類產品滲透率情況預估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表示,基于高端屏顯技術創新和智能生態建設帶來良好用戶體驗的高品質彩電產品,將成為刺激彩電市場消費需求、推動產品更新換代的關鍵因素。
超高清電視行業標準將出臺
當前,“超高清顯示”在彩電圈早已不是新概念,市場走向成熟、技術不斷提升,使4K電視作為拉動終端消費市場重要的彩電品類而存在。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會前統計,現階段國內平板電視市場,以三星、海信、LG、TCL、創維、索尼、長虹、康佳、夏普、17TV、東芝、熊貓為代表的彩電品牌,2015上半年主推新品中,大部分為4K電視。預估2015上半年,4K超高清電視銷量為440萬臺,銷售占比超過20%。
不過,雖然4K超高清電視的普及率和關注度不斷提升,但時至今日業內有關“真假4K”的爭論仍然沒有停止,“如何界定4K超高清電視”始終是大家爭議的焦點。對此,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主任張素兵表示,首先,現有的《超高清顯示認證技術規范》對超高清電視顯示性能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有著明確的界定:4K電視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均應達到2160電視線,即符合超高清電視認證標準。其次,真正意義上的4K電視并非僅僅是前端采用了4K屏,還要考量解碼芯片、圖像引擎、HDMI接口、USB接口等影響4K信號處理、傳輸、解碼的配套指標。再次,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在《超高清顯示認證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將于近期出臺《超高清電視行業標準》,可以預見,未來4K電視產品的行業遴選將更加嚴格。
此外,針對彩電產品的清晰度,彩電企業也在不斷研發和升級。比如,夏普即將在中國推出2015彩電新品,其清晰度將提升到8K水平。與此同時,今年,主流彩電制造企業以及以PPTV、樂視、小米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以優朋普樂為代表的內容提供商、以歌華有線為代表的廣播電視網絡運營商,在4K片源的拓展與儲備上也加大馬力。目前,三星、TCL、創維、長虹、康佳等彩電品牌的部分4K電視產品,已在影視片源庫中單獨設立4K專區和H.265專區,在普通家庭網絡帶寬環境下,為消費者提供網絡點播高清及超高清片源,單品片源平均儲備在120部左右。
《報告》顯示,隨著上游面板廠商加緊布局大尺寸、4K產業鏈建設進一步完善,預計2015全年4K超高清電視銷量達到900萬臺,未來,超高清顯示技術將成為彩電產品的標配。
彩電產品色彩性能整體提升
在超高清顯示漸成標配的趨勢下,2015年,彩電產品在色彩性能上也有了較大提升。在行業規范的完善下,衡量彩電產品色彩表現的指標由原來僅限于“清晰度、視角、對比度和響應速度”,擴展為針對彩電產品“色域覆蓋率、色彩準確度、清晰度、重現率、色度可視角、亮度可視角、亮度、對比度、亮度均勻性”等多項指標的綜合考評。特別是色域方面,依據《超高清顯示認證技術規范》,目前市面在售主流4K彩電產品色域覆蓋率基本達到32%以上,符合技術規范要求,部分4K機型已達到40%以上甚至更高。
三星SUHD傲世超高清電視在采用量子點技術的同時,搭載了UHD upscaling 畫質增強技術;海信XT910系列ULED曲面電視,結合了量子點色域提升技術,使畫面鮮艷度和通透感全面提升;LG EC 9700-CA系列融合了OLED技術和4K畫質,是新一代顯示技術和超高清分辨率的結合;TCL TV+量子點電視H9700系列實現了110%的NTSC色域覆蓋率;長虹D6000iD電視則在采用四色4K技術的同時,集H.265解碼、H.265專區和4K在線影院于一身;夏普UD30A采用超窄邊框設計的同時,也搭載了“廣色域技術”,以提高更強的色彩飽和度,使畫面色彩更加豐富自然。
由上述彩電新品不難看出,主流彩電品牌越來越趨向于在產品顯示分辨率提升的基礎上,將OLED、量子點、大屏激光影院等多種新型顯示技術,與畫質增強、色域提升等創新技術相結合,通過優化產品畫面顯示、擴大色域覆蓋率、豐富畫質色彩,全面提升顯示效果。
曲面、超薄電視同步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5年,高品質彩電產品除了在顯示效果、色彩性能方面得以彰顯外,電視形態的多樣化也成為不可忽視的亮點。一方面,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曲面電視歷經近兩年的發展,不僅在曲率半徑范圍等設計工藝上有了提升,同時,中外主流彩電品牌對曲面電視技術優勢的挖掘也更加深入和全面。目前市場上曲面電視約有40余款在售,產品尺寸主要集中在55—78英寸之間。其中,三星SUHD傲世超高清電視JS9800、JS9900系列、TCL TV+曲面H8800系列、海信XT910系列ULED曲面電視在對比度、亮度均勻性、亮度可視角等畫質指標上均有不俗的表現。
另一方面,更加迎合現代人審美理念,契合簡約、時尚設計風格的超輕薄電視越來越受消費者擁躉。現階段,主流彩電品牌平板電視部分產品厚度已做到7.5mm以內,索尼KD-X9000C、創維GLED Air G7200以及康佳slim 2 X8900,都是將“超輕薄”概念做到極致的代表。超輕薄產品的出現,不僅一改消費者對傳統彩電產品“外形厚重”的固有印象,同時,其可無縫貼合墻壁,實現完美壁掛,還能有效提高家居空間的利用率。預計2015年超輕薄電視國內銷量有望達到200萬臺,明年或將增長到380萬臺。
智能生態建設將導向增值服務
2015年,站在政策“風口”之上的彩電人,加速智能生態揚帆起航。智能電視終端產品背后,更為開放的智能生態平臺建設成為今年以來主流彩電品牌在“互聯網+”背景下布局的重點。以用戶體驗為導向,2015年智能電視生態建設主要呈現兩大趨勢:
其一,彩電產品加速IT化。盡管,智能電視外殼下的內容、軟件、廣告等經營將成為未來彩電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但產品的實用性、可操控性、便捷性以及配合軟件的硬件配置等都會影響用戶的體驗。鑒于此,智能電視產品的創新趨勢正在變為軟硬結合的全新競爭生態。
一方面,當前智能電視的硬件性能更強大,配置不輸PC和手機端。長虹CHiQ電視Q2N、創維GLED Air G7200、康佳slim 2 X8900等彩電產品均搭載了強大的芯片處理技術,運行速度最低都在8核以上。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強調的迭代和復盤思維,使彩電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F階段,CHiQ電視Q2系列、海爾阿里Ⅱ代電視產品還通過外接可升級模塊的分體式設計,實現智能電視軟硬件配置的實時升級。
其二,智能電視內容與服務的價值初現,F階段,彩電企業在智能電視內容和服務上的資源整合已初具規模,涉及視頻、游戲、購物、資訊等多個方面,而在此基礎上的智能電視大屏價值已初露端倪。
此外,PPTV等在線視頻廠商也加大了涉足智能終端布局的力度。今年上半年,PPTV發布了基于安卓系統PPOS電視操作系統,有別于行業其它同類產品,PPOS主打開放和共享,各大電視廠商都可以接入PPOS系統,通過共同拓展PPTV會員、以及渠道平臺服務資源。
智能電視激活用戶
可以說,智能生態建設的加速不僅助力彩電企業通過“高端制造”和“增值服務”獲得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用戶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和個性化解決方案,進而實現精準營銷。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硬、智并舉,是未來彩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智能,尤其是能與其他智能設備互聯的“大智能”,為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是未來“智能家居”不可逆的趨勢;而“硬件”帶來的畫質突破更為直觀,是消費者選購電視的首要因素。當下,以三星、LG、TCL、海信等為代表的電視廠商正推動的技術變革,已經引領了行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