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彩電品牌實力的關鍵指標是什么呢?營業額、市場份額、利潤率?現在這些指標都已經失效。活躍用戶數正在成為智能互聯網+條件下,衡量彩電企業實力的最核心指標。
數據大戰已然開啟
6月初,國內彩電市場常年銷量老大,海信向業界公布,其平臺運營已經獲得加多寶等企業的廣告投入。海信超過1000萬的激活用戶數量,已然成為中國彩電獨立運營平臺的老大。同時,海信稱將在三年內將這一數字提升到3000萬,形成一個覆蓋1億人口的平臺媒體網絡。
另一個彩電玩家,小米則稱自己已經擁有560萬的平臺客戶資源。雖然2013-2014年小米電視銷量有限,但是爆火的盒子產品,卻贏得了500萬以上的客戶群。智能盒子與彩電相比還具有平均日開機率更高、產品激活率100%的數據優勢。按照小米彩電平臺市場的成長速度,2015年底,小米也將成為千萬臺的玩家。小米平臺客戶資源規模,也成為了小米建立視頻內容聯盟的硬實力和關鍵吸引力。此外,小米電視生態還可以與小米手機生態中的數千萬用戶量協同共贏。
面對業內的數據比拼,國內最早提出向互聯網+轉型的彩電品牌創維也不甘落后。在年度財報發布會議上,創維發布了760萬臺彩電激活用戶,2014年千萬臺盒子銷量的驚人數據。如果以盒子和彩電合計數據看,創維的激活平臺客戶數量將是真正的行業第一。而其憑借智能電視、智能盒子和廣電機頂盒三個產品線的擴張力,創維優勢短期不容撼動。
比拼客戶平臺規模,不僅是彩電企業的專利,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優勢。阿里巴巴對此最為在行。2015年聯想電視業務板塊獨立運作,融入了阿里系YUNOS體系,成為重磅合作伙伴;2014年阿里系的天貓魔盒銷量,行業領先,至少也能提供500-800萬以上的活躍客戶;今年6月阿里系與湖南廣電部門的電廣網絡達成合作協議,湖南廣電網絡600萬臺存量有線機頂盒用戶,將逐步改造為阿里YUNOS平臺的智能服務產品。
最精通用戶量賺錢門道的樂視,一開始就把內容付費、免費內容廣告收入與彩電、盒子產品的銷量進行了統籌打包。雖然業內稱其2014年彩電硬件虧損了5個億,但是由此產生的150萬活躍用戶數的長尾價值才剛剛發揮出來。樂視更準備在2015年實現彩電產品350萬的目標。結合盒子產品其客廳視聽用戶規模也將躍上千萬臺階。
以上數據只是彩電業用戶端價值爭奪的冰山一角:按照目前形勢預估,2015年彩電產品智能互聯網+類產品銷量超過3500萬臺;智能盒子市場產品(含普通盒子、廣電盒子、電信IPTV盒子)可達2500-3500萬臺;而長遠看,國內有線電視網還有1.5億臺盒子需要升級成智能互聯網+產品;2億臺存量電視用戶具有智能互聯網+升級的潛在市場……這些數據,和彩電行業企業已有的客戶平臺規模比較,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份額瓜分才剛剛開始。
為什么大家都看中平臺用戶數
創維在最近的年度財務報告會上透漏,創維計劃兩三年內,平臺運營性收入增加8000萬元:這個數字不大,但是也別小看這8000萬。一方面,平臺資源投入不會因為沒有收入而減少多少,或者說這些收入的純利潤比將是驚人的;另一方面,這是在創維目前最為保守的策略下得出的預期結論。而海信方面,6.15日已經宣布有1000萬的廣告收入,其在運營化道路上跑的更快一些。
以上兩個事實說明:彩電平臺用戶規模是真正能夠變現賺錢的。
購買了阿里盒子或者YUNOS TV,就是布局了淘寶電商、支付寶理財、螞蟻金服旗下的基金、保險和銀行產品,更不要說華數牌照、優酷視頻等資源內容;加入小米粉絲群,立即坐享小米10億美元內容產業的投資鏈條,擁有全球最大的視頻視聽內容聯盟的海量資源;TCL和騰訊的合作則引入了游戲、微信、QQ等諸多純互聯網化的娛樂與社交產品……
但是,不管以何種方式合作或者獨立運營嶄新的彩電互聯網+應用,成敗都必須基于一個前提,即用戶規模。沒有用戶的應用是沒有前途的應用,更是難以盈利的應用。在智能互聯網+彩電用戶經濟發掘的過程中:規模大的平臺會率先盈利,規模小的平臺會被成本虧損拖累,直致死亡——這已經是基本的行業共識。
或者說,用戶平臺的規模,不僅是衡量彩電企業實力的指標,也是決定彩電企業未來戰略走向、興衰成敗的關鍵所在。而公開的曬出自己的優勢,則是吸引更多用戶加入自己強大平臺生態圈的一個好辦法——這些所謂用戶不僅包括終端消費者,也包括上游服務供應商。雖然前期看,用戶平臺規模的拓展成本不小,但是,一旦形成消費者、上游內容的良性互動,用戶量就是彩電企業最好的“印鈔機”。
把控彩電未來,盒子和整機必須良性互動
2014年是彩電互聯網+盒子的真正爆發年:從07年這類產品開始出現,到2013年,超過6年的時間,也沒有讓盒子產品年銷量超過300萬。而2014年這個成績就一躍超過1500萬,甚至可能高達2000萬。
盒子緣何爆發呢?其一,產品便宜,消費者購買的代價低廉;其二,內容強大,那些再是古老的電視機,只要有這樣一個小盒子就能成為摩登的智能互聯網+電視;其三,盒子匯聚用戶規模的價值極其顯著——如,小米、樂視最大的彩電平臺用戶來源既來自于盒子;創維在用戶平臺規模上能夠實際位列第一,更是因為彩電與盒子的雙強格局;其四,高質量的盒子還能并發出高檔游戲機等附加價值市場。
這些原因推動了盒子產品的火爆,也改變了彩電行業用戶粉絲分布的格局。一定意義上,一臺200塊錢的盒子,與一臺5000元的電視機,提供的客戶端長尾價值是完全一樣的。盒子正在成為互聯網+時代,彩電產業低投入、高產出的代表產品。而在未來,盒子更會成為和彩電一起,嚴重影響智能互聯網+時代客廳娛樂走向的戰略支柱產品。
所以,加強盒子產品線正在成為主流彩電和互聯網企業的共識:阿里、百度、海信、小米、創維無不對此不敢有絲毫懈怠。
以彩電平臺用戶規模為核心,衡量彩電企業的實力,評估彩電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既是對互聯網+經濟的科學理解,也是對未來家庭娛樂革命的憧憬,或者這還是消費者最核心的下一個選購標準之一。總之,彩電行業已經步入用戶規模為王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