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粉絲經濟的推動下,賺得金銀滿缽。樂視超級電視的用戶活躍度也很高。在互聯網企業的刺激下,傳統的彩電廠商也紛紛開始走互聯網電視的路子,嘗試“粉絲經濟”,走上互聯網企業所玩的“羊毛出在豬身上熊來付款”的商業模式。
面對樂視、小米等互聯網企業的跨界競爭,傳統彩電廠商們逐漸開始思“變”。TCL集團啟動“電影智能家庭影院”項目,推廣全球播“同步院線”,創維推出“直通好萊塢”,并支持用戶按年付費。海信海視云與加多寶、蒙牛簽訂1000萬元電視廣告,從硬件盈利向服務收費轉變。
現如今,彩電廠商們單單靠賣電視硬件,已經越來越難賺錢了。隨著彩電市場的飽和,把存量電視用戶轉化為活躍用戶也是傳統電視廠商在考慮的事情,傳統彩電廠商正在嘗試把龐大的用戶數量變現,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據了解,海信電視市場占有率連續12年全國第一、連續3年線上占有率第一,這是激活用戶數排第一的前提條件。而海信智能電視用戶體驗最好,是保持第一的關鍵競爭優勢。2017年,海信電視激活用戶超過3000萬,覆蓋人口超過1億,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電視圈。
在眾多嘗試發展“粉絲經濟”的傳統企業中,海信初顯成效。截至6月14日,海信智能電視激活用戶已經突破千萬大關,達到1067萬,日均活躍用戶數達403萬。龐大的粉絲群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海信順利的獲得加多寶、蒙牛向海視云平臺投放1000萬元電視廣告訂單。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海信電視通過內容去實現盈利消費模式發展趨勢,是一種“微突破”,為其它企業帶來了希望。海信收獲電視廣告費,這僅是開始,未來或能靠“粉絲經濟”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