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標準組織(ISO/IEC)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物聯網標準化(WG10)大會傳出消息,最新成立的WG10物聯網標準工作組將同步轉移原中國主導的物聯網體系構架國際標準項目,這也意味著在全球范圍內,中國將繼續擁有國際物聯網標準的最高話語權。
從消費互聯網到工業互聯網,無疑是一次技術性的飛躍,作為實現智慧城市和工業4.0的關鍵。在國際,InteL已經開始將物聯網在資產密集型企業和互聯網設備行業落地發展,并朝向部署車聯網、智能樓宇、智能安防,并推出物聯網端到端的全球標準;在國內,騰訊、百度、長虹、海爾……也都在積極布局物聯網體系,這其中,以“智能化、協同化、網絡化”三坐標為指引,積極推出基于互聯網面向物聯網的CHiQ(啟客)家電的長虹格外亮眼。
2014年,長虹公司在成功推出CHiQ電視、冰箱、空調后,便開始著力于物聯網手機的研發。在與感知集團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后,在今年4月20日,長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科技城推出了全球首款物聯網手機——H1。這款手機在長虹“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支撐下,實現起手機與其它智能終端廣泛連接、信息共享等功能。
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曾在接收媒體訪問時表示,“長虹未來即是一家智能終端企業,也是一家傳感器企業,更是一個大數據公司。”
相關業內專家表示,傳感器承載著數據采集和傳輸的重任,是構成未來物聯網世界的關鍵因素。“傳感器是提升我國現代信息技術、帶動產業化發展的最好突破口”。
面對環境變遷,中國制造業呈現兩種趨勢,或脫胎換骨式的突破創新,抓住技術迎難而上;或在原有技術上進行細節創新突破,始終領先市場半步。前幾十年里,長虹選擇了后者;當下和未來,長虹在求變。
長虹是智能終端產品的國內主要生產商,智能終端制造恰恰是長虹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立身之本。“長虹制造”有著本質的演變,柔性制造正深入骨髓,在互聯網時代轉型中,長虹提出規模化企業的定制能力。長虹智能制造以科學管理IE+制造執行系統IT+工廠自動化AT為主線,支撐公司高端制造轉型及智能戰略,實現互聯網時代基于消費者個性需求的大規模定制,推動傳統制造業柔性化。
中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中國家電企業如何跟上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是整個行業刻不容緩的議題。眾多業內人士認為,在工業4.0時代,制造業與智能化、信息化的結合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內制造業的領軍人物四川長虹,面對工業4.0的到來,顯得不焦不躁。多年來,用智能管理系統平臺強化制造環節,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的長虹,在助推智能戰略加快落地的同時,抓住“工業4.0”機遇,為“工業4.0”產業轉型打下牢靠的基礎。
長虹多年來的智能生產、智能管理信息化作為所取得的效果與成績,正是順應了工業4.0的發展趨勢,在技術創新力與管理變革力的并駕齊驅之下,加速著企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其信息化管理的深入推廣與應用,勢必為工業4.0時代的到來與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自推出CHiQ智能終端產品以來,長虹已經成功地發布了電視機、冰箱和空調等顛覆性的黑、白電產品。在互聯網企業混戰電視領域的現在,轉型完成的長虹還將為家電行業帶來怎樣的驚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