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年的不斷發展,電視機的外觀、應用和功能變得豐富起來。就拿尺寸來說,從以前的二十幾寸到現在,就連一百多寸的電視都有得買。想入手客廳電視,你是否覺得越大越好呢?今天投影時代網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看看咱們在選購電視的時候,最容易走入哪些誤區。
電視機尺寸越大越好?
目前,公認一個觀看距離與屏幕尺寸的匹配原則:指同等距離最佳有效視角下,高清晰度的畫面感官需要16:9寬屏、大尺寸的平板來達到最佳顯示效果。如果居民家庭觀看電視的距離在1.7、2.0、2.4、2.5、2.7、3.0、3.3米時想要最大程度的發揮電視機清晰度效果,則需要的平板液晶電視尺寸為26、32、37、40、42、47、52英寸。
在這個匹配原則下,人們觀看電視最能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目前我國大多數家庭受客廳條件限制,觀看距離一般在3米左右,根據這個匹配原則,可知我國目前主流的平板電視尺寸是47寸。所以咱們消費者在選購電視機時不需要盲目聽從商家的“屏幕越大越好”宣傳,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理性做出選擇為佳。
智能電視“多核”好?
智能電視和傳統電視的區別在于,它搭載了智能系統,也就是說智能電視類似PC,有著中央處理器CPU、內 存、內部存儲空間等硬件,構建完整的智能電視系統,并且正常運行,讓用戶再安裝各種應用程序和游戲。受到廠商宣傳的影響,很多消費者準備入手四核、八核甚至是十核電視,仿佛如果不是這樣多核心的智能電視,速度就很慢,運行不流暢。
其實,不然。雖然智能電視的硬件配置很重要,但是像一些八核心甚至是十核處理器,并非是人人都需要的。一味追求過高的配置,并不是明智的選擇。投影時代網建議消費者,最好從自身的實際使用需求來出發,目的明確的選購。比如平時用來玩《切西瓜》、《水果忍者》這樣的小游戲,那么,選擇普通A9單核處理器或者雙核處理器就足夠使用;如果用智能電視來玩《現代戰爭4之決戰時刻》》、《未來戰士》這樣的大型游戲,就要選擇硬件配置較高的智能電視。比如配備了四核CPU+四核GPU的產品,這樣多核CPU負責數據處理,多核GPU則負責圖形渲染和3D處理,因此可以確保3D游戲的流暢運行。
智能電視代替電腦用
目前,還有部分消費者認為選購智能電視,可用它取代電腦的功能。這種想法,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卻有著很多的弊端。因為,智能電視現階段來說,無法取代電腦,就像平板電腦無法取代筆記本的道理一樣。
現在,中外品牌旗下的高端智能電視均具有完善的瀏覽器功能,不僅支持普通的網頁瀏覽,甚至還支持像HTML5、Flash硬解碼這些新技術。看著,貌似和PC上一樣,操作起來還是有差距的。試想如果在電視上網瀏覽網頁,由于屏幕過大,上網時候要時不時的左右環顧才能看全整個頁面,離屏幕太遠的話,又會看不清屏幕的內容。長時間觀看文字性的內容,會造成視覺疲勞,用戶體驗也很差。
買電視只看超高清
超高清電視去年很火爆,今年依然還是市場主角。中、外彩電廠商今年推出的新品電視都含有超高清產品。但這并不代表,咱們在選電視時,就必須買這類產品。那么,在現階段4K電視是否適合所有的消費者?
超高清電視是指分辨率達到3840x2160的電視,比1080P全高清電視電視的清晰度提高了四倍之多,畫面更加精細。而在各大電視廠商狂轟濫炸的廣告宣傳攻勢下。仿佛現在不買4K電視,就會落伍。其實,作為消費者,應該擦亮眼睛,不能被廠商或者電商的宣傳所迷惑。以現在我們討論的是否應該一步到位購買4K電視而言,筆者的建議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選擇。如果是對畫質追求極致的用戶,那么不妨選擇4K電視。如果用戶平時僅僅觀看一些1080P全高清影片,那么就完全沒必要選擇4K電視。
量子點電視值得買嗎
近期,帶有“量子點電視”的標題時常出現在網絡,很多朋友第一反應可能會以為這是一種全新事物。實際上,量子點電視還是液晶電視,與以往的液晶電視最大的區別,是它采用了全新的背光技術,基于此技術電視機的顯示畫質得到了顯著提升。
從顯示效果這一點來看的話,量子點電視在成熟的液晶技術上實現了飛躍性的提升,當然是值得買的。但是對于咱們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預算也是決定購買的重要因素。如果你的預算足夠,只管毫不猶豫選擇嘗鮮量子點電視;如果你預算有限,想買中等尺寸的電視,還是暫時別考慮量子點了,目前這價錢不劃算。或者再等一段時間,量子點電視規模起來之后價格也就降到正常水平,那時出手比較合適。
總的說來,用戶在選購客廳電視時,需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選擇為佳;注重電視娛樂性能,想玩大型3D游戲的用戶,不妨選擇四核、八核這樣高配置產品;如果對畫質方面非常在意,可以參考4K超高清電視。咱們消費者在選購電視的時候,也不要一味追求大屏,需考慮客廳空間的大小,達到最佳的觀看距離,才能充分體驗到精彩的畫面。如果您也想將自己的選購經驗分享給大家,歡迎您留言與我們討論,以幫助更多的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