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infocomm展會,DLP拼接墻已經失去了它“展會核心”的位置。問題不是出在“創新”環節,而是DLP拼接墻從未如此嚴重的面臨“直接替代品”的競爭。
本屆infocomm展會,最搶鏡頭的是“技術黑馬”:小間距LED屏。也正是這一產品,使得DLP拼接墻與競品技術的競爭模式,從此前的“錯位競爭”變成了“直接替代競爭”。
Upanel 1.5視界LED超級電視
DLP大屏顯示墻的第一個競爭技術PDP等離子拼接產品:該產品的優勢在于平板化的產品形態和接近DLP拼接的縫隙控制能力。而其弱點則在于等離子顯示技術整體已經走向衰亡,僅僅依靠拼接墻市場難以維持行業自身的生存。此外,從技術上看等離子在殘影、穩定性等指標上亦不具有達到DLP拼接墻同等水準的可能性。
DLP拼接墻技術的另一個競爭者是液晶拼接產品:作為另一個平板拼接技術,液晶在穩定性、殘影、價格和上游市場支持上都具有顯著優勢。但是,液晶拼接的致命弱點是“縫隙較寬”,且理論上達不到DLP拼接墻的幾乎無縫狀態。這使得,液晶拼接產品無法廣泛的在高端市場與DLP拼接產品一較高下。
DLP拼接墻的另一個技術競爭手段是工程投影。以邊緣融合應用的畫面體驗感評價,邊緣融合的效果幾乎是最出色的視頻墻技術。但是,工程投影視頻墻的成本、穩定性、可維護性往往不如DLP拼接系統優秀。該系統所需的結構空間也更大,對使用環境的要求更為苛刻。
所以,即便DLP拼接墻有PDP、液晶、投影等競爭技術作為替代者,但是卻并未出現“市場格局的大變革”。因為這些替代技術,與DLP拼接比較都有明確、且無法避免的競爭弱點。亦這種競品規律是“錯位替代”和“錯位競爭”。但是,這樣的行業局面隨著2014年小間距LED的高調崛起徹底改變。
小間距LED屏,繼承了LED顯示系統的高穩定性和顯示效果優勢(媲美甚至超過工程投影產品),同時亦是一種真正無縫的拼接墻技術(這一點上,以接縫小著稱的DLP拼接系統也會甘拜下風)。小間距LED屏的優勢可以用“近乎完美來形容”。不過,小間距LED也有其顯著的劣勢:第一是成本高,第二是工程應用的穩定性未經實踐檢驗。
對于后者,這是任何新技術都會遭遇到的問題,只能等待時間給出答案。對于第一個問題,高成本,卻并不影響小間距LED對DLP拼接墻的替代作用——因為DLP拼接墻的主要市場都是高端應用的“不差錢”市場,DLP拼接墻的成本和售價也未顯著低于小間距LED產品。反而是高成本的特性決定了,小間距LED必須以DLP拼接墻為主攻目標,才能獲得最廣泛的生存空間。
顯示性能更好一點,價位相當:這是小間距LED和DLP拼接墻的核心競爭格局。這種格局的特點是“直接替代性”。業內甚至有企業稱,兩三年內小間距LED能拿下DLP拼接墻超過7成市場。
市場的“直接替代性”競爭壓力已經成為DLP拼接顯示技術最大的發展障礙。而且,面對小間距LED產品的上游產業規模優勢、中間產品顯示性能優勢和下游支撐廠商的集體發力,DLP拼接墻產業并無良好對策:這就形成了infocomm2015年展會上,小間距LED大放溢彩,DLP拼接墻喪失“行業核心”地位的局面。
不過,DLP拼接企業并未因此坐以待斃。從企業經營方向看,沒有任何因素規定了DLP拼接企業不能開發小間距LED屏產品。因此,infocomm展會上更多的DLP拼接企業多條腿走路,形成液晶、DLP、LED三種視頻墻技術“同處一室”互助協同的現象。
另一方面,DLP產品也加強了創新:如infocomm展會上的超大型紅外觸控拼接墻,以及改善顯示效果的增亮型LED光源DLP單元、高端的激光光源DLP單元產品。DLP拼接企業期望通過這些產品創新能夠進一步挽留客戶群,為企業轉型贏得時間上的保障。
在這些創新產品中,大型互動拼接墻是一種“首次”出現的產品。通過交互技術的應用,可以使得這類產品在廣電演播廳、文化會館等場所獲得更大的市場優勢。這種創新可以成為“差異細分”市場的針對性技術。這一點充分表明了DLP拼接墻企業,作為視頻墻行業十余年的龍頭和領軍者對客戶差異化需求的把控能力。業內人士認為,更熟悉客戶、具有客戶人脈優勢,也是DLP拼接企業自身轉型的核心出發點。
整體看,2015年infocomm展會DLP拼接企業談論“轉型”多過談論“自救”,包括互動視頻墻等技術在內的技術創新,基本亦是為轉型做服務,而并沒有企業指望這些技術能扭轉DLP拼接和小間距LED之間已經開始的慘烈市場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