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的大屏顯示市場,說到熱門技術的排位,小間距LED毫無懸念的榜上有名。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僅2015年上半年,小間距LED市場規模就已經超過了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預計全年規模有望達到15.6億元。迅速擴張的市場吸引了諸多企業的傾情投入,百家爭鳴的市場格局已然形成。
到目前為止,涉足小間距LED市場的企業,不僅包括了傳統的LED顯示屏企業,洲明科技、聯建光電、利亞德、彩易達、卓華光電等,更有威創、GQY、彩訊科技等傳統DLP拼接企業的持續投入,甚至于液晶顯示企業也開始搶灘,比如,在2015年,飛利浦、三星均已經開始針對小間距市場發力。群雄逐鹿,誰主沉浮?面對一個新興且正在迅速成長的產業,為了最有效的抓住行業用戶的眼球,在2015年,從業企業紛紛將技術創新視為了利器。技術PK自然成為了小間距LED市場競爭的主旋律。
在業內企業的大力推動下,2015年的小間距LED顯示技術獲得了長足發展——最小點間距已經可以達到0.7mm,點間距為0.9mm的小間距LED顯示屏產品已經實現了大批量量產。也就是說,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小間距LED顯示技術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市場應用需求,甚至已經走在了市場應用需求的前面,獲得了足夠的主動性,因為,到目前為止,市場上主流應用的小間距LED產品還集中在P1.2至P1.9,點間距在1mm以下的產品則鮮少被用戶選購。究其原因,價格高企成為了繞不開的門檻。
以65英寸畫面顯示為例,相關市場信息調研顯示,在2015年,P2.0以下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價格維持在10至30萬之間,同時期,液晶顯示產品和等離子產品的價格則在一萬元以下,DLP拼接產品的價格在7至20萬之間。通過對比不難發現,小間距LED顯示產品的高應用成本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小間距LED顯示屏如果想要實現更大規模的應用推廣,價格下調已經成為了剛性需求,特別是在技術升級已經遙遙領先市場應用的情況下,這一訴求就會更加強烈,甚至成為2016年的市場發展主旋律。
要知道,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成本與燈珠、控制IC和工藝的改進成本有直接關系,隨著技術的成熟以及應用規模的擴大,成本下降是必然,但是,鑒于當前大屏顯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小間距LED如果要抓住機遇上位,留給企業的調整時間已經十分有限,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哪家企業能夠率先在價格與實用價值之間找到平衡,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主動權。
顯然,這并非易事。當前的小間距LED市場,技術雖然在迅速升級,但是,由于從業廠商數量不斷增加,產品同質化現象已經開始顯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過于執著于價格PK,就很容易陷入價格戰的漩渦,將于傳統LED顯示屏價格戰的前車之鑒,這顯然不符合長遠發展利益,無論是對于企業本身還是基于行業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在2016年的小間距LED市場,價格下調雖然是大勢所趨,但是,對于從業企業而言,要想在這一過程中積累自身的優勢,要憑借的絕不僅僅是產品定價本身,鑒于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應用成本是品牌、價格、服務等多方因素平衡后的結果,因此,品牌影響力、產品生產規模、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等都將成為企業價格PK中的重要資本積累。形成價格優勢雖然是目的,但過程卻是小間距LED顯示屏企業綜合實力的集中較量。優勝劣汰,小間距LED市場整合,或將在2016年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