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拼接工程實踐看,三大技術的優缺點
拼接顯示是一門獨特的工程技術,影響不同顯示門類在這個工程中應用效果的因素不僅來自于“顯示”自身,還與其工程實施過程中的一些技術特點有關。這也是本節要介紹的部分。
門類 |
小間距LED顯示屏 |
DLP拼接 |
1.8毫米無縫液晶 |
縫隙的視覺干擾強度 |
無 |
較小 |
一般 |
拼接單元邊框脆弱性 |
較低 |
很低 |
高 |
拼接邊框應力損傷修復性 |
理論可修復 |
可修復 |
不可修復 |
工程空間成本 |
一般 |
高 |
低 |
工程散熱成本 |
高 |
一般 |
低 |
工程精度需求 |
一般 |
一般 |
較高 |
精度累積誤差的修正量 |
比較大 |
較小 |
一般 |
畫面一致性修正難度 |
各有優缺 | ||
工程維護成本 |
一般 |
一般 |
略低 |
縫隙的視覺干擾強度這個指標上,小間距LED的領先并不能被簡單的認為是技術優勢。事實上,更多的是由于小間距像素LED顆粒的無死角發光和其間距本身依然比較大的事實導致,小間距LED屏無明確可視縫隙。而DLP拼接的縫隙控制水平已經達到0.5毫米的物理極限,不過由于背投屏幕自身的天然厚度和邊框結構,反而使其可視的光學縫隙難以下降到1毫米或者以下的更低水平。液晶拼接目前最小縫隙是1.8毫米,這樣的物理縫隙顯然大于屏幕側后度引起的光學縫隙,即物理縫隙實際決定了視覺效果差異。對比而言,雖然1.8毫米也達到了傳統拼接行業的無縫級別,但依然是“縫隙”最明顯的技術。
拼接單元邊框脆弱性指標主要由邊框部分的“組成”與精密度決定。DLP拼接的邊框只是起到精確固定背投屏幕的作用,功用簡單,結構更為簡單。相比而言,小間距LED和液晶的邊框都有數據行線的分布,尤其是液晶產品的數據和驅動線密度高、精度大,再加上液晶邊框還要承受更多的支撐性作用,實際導致同等邊框厚度下,液晶最為脆弱。
拼接邊框應力損傷修復性指標主要是指,工程拼接中單元安裝精度和穩度沒達到設計要求,或者工程運行數年之后由于建筑等結構性原因導致應力累積和拼接墻體變形,造成意外損傷后的損失可控性。對于液晶而言邊框的損傷基本意味著失去了一塊單元屏幕,而屏幕是液晶顯示最昂貴的部件;相比較DLP拼接則損傷的是殼體和屏幕的邊沿部分,對其核心的光機沒有造成損失,損傷可修復、損失較小;小間距LED屏往往單位單元較小,這有利于控制不可修復損傷下的損失總量,同時小間距LED屏邊框的一些損傷可修復性更強于液晶。
工程空間成本對于一些用戶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些用戶的房間比較而言并不大、沒有為DLP拼接等這類厚重的顯示工程留有足夠空間。這時候,小間距LED和液晶的超薄就可以發揮更大優勢。尤其是在2*2、2*3等的小面積拼接墻中,液晶視頻墻對空間的占用幾乎類似于普通電視機,可以達到最佳的空間效果。
工程散熱是大尺寸顯示系統長期穩定工作的必然要求。在這方面,液晶因為它的低功耗和低功耗密度,優勢更為明顯;小間距LED雖然也具有低功耗密度的特點,但總體功耗更高一些;DLP拼接單元功率總量雖然不是很高,但具有功率密度高的特點。同時,散熱要求高的小間距LED和DLP產品,也意味著系統噪聲要更高一些。
工程精度需求是指單元安裝過程中,對于支撐結構精度、支撐結構應力變形的適應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安裝工程師的精細操作水平的要求。這一點往往與縫隙大小和邊框的應力承受能力有關。比較而言小間距LED的安裝更為方便;而1.8液晶的脆弱性與單元尺寸達到55英寸的大面決定了其安裝必須小心翼翼;背投自身的結構和支撐特點、邊框的應力承受性、同等顯示面積單元數量規模決定了在同等縫隙下,DLP拼接的安裝最為簡單。
精度累積誤差的修正量往往與單位顯示面積需求顯示單元數量成正比。DLP拼接具有80英寸的大單元屏體,這決定了在大型工程中DLP的累積誤差更為可控;小間距LED目前也有意開發更大的基礎尺寸的拼接單元,來控制這些積累誤差的量,但是傳統的300*300的小間距LED單元的安裝中依然需要及時修正累積差值。相比之下液晶的累積精度問題則處于二者之間。
畫面一致性修正主要包括亮度和色溫指標兩項,也與單元體的顯示均勻度有關。高級工程中亦對對比度指標會提出要求。這些修正主要通過軟件調試來完成。調試的復雜程度往往與單元體的數量關系密切。所以,DLP和液晶的一致性修正工作量要小于小間距LED。但是,更大的單元屏體有時也導致單一屏體內不同部位顯示性能差異的出現——這種差異是無法很好修正的,進而影響整個顯示墻的一致性。
工程維護成本的產生有多方面,包括穩定性、耗材、調試、灰塵處理等等。液晶產品在這方面的優勢比較明確。液晶產品自身高封閉性、高穩定性的特點,對單元內置散熱需求更低的優勢、零耗材的成本優勢都決定了液晶視頻墻更好的可維護性。反而,需求耗材的DLP拼接、單元個體壽命差異較大的小間距LED拼接都可能增加后期工程維護的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