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機是用來做什么的呢?一般人會回答“看電視”。不過筆者的意思卻不是這個。筆者是想問,您購買的電視機是一件“必需品”,還是“享受產品”。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明確的:電視機不像冰箱或者洗衣機那樣直接創造居家價值,尤其是在今天我們擁有網絡、電腦、手機等多媒體媒介和工具的時候,電視機很難說是“必須性”的產品——或者是說,人們購買電視機主要是用來“享受”的目標成分越來越多。這也是為何電視機總是尺寸越來越大的原因——因為只有更接近影院觀感的產品,才是真的“享受”。
那么,一臺或者一套好的電視機的定義標準就誕生了,那就是:它必須符合“享受”的標準。
什么樣的電視機符合“享受”標準呢
電視機技術從最早的黑白到現在的超大液晶,它的功用無外乎就一個“看電視”,或者說是看“視頻”——不要去管這些視頻是廣電信號、網絡節目,還是DVD影碟,對于電視機而言,最終實現的功用無外乎“看”和“聽”這兩個字。同樣是為了滿足“看”和“聽”的需求,人類還有另一項發明,即電影院。而且一般消費者都把到電影院看大片當做一種“享受”。
也就是說,那種接近于電影院效果的“標準”,就應該是“看電視”的“享受”標準。這種電影院的視聽標準又是怎樣的呢?
最顯眼的一條標準是,電影院的“大畫面”。巨幕影院的標準尺寸是22米,一般放映廳也可以達到10米屏幕,小一些的經濟性放映廳多數也選擇5-7米的屏幕。當然,一般的家庭很難承受如此巨大的屏幕畫面。但是,人們對電視機顯示面積的追求從未停止。CRT時代34英寸已經是頂格,液晶時代32英寸則是剛剛起步。現在占據主流的彩電是尺寸是50-60英寸,大概占據國內液晶電視機銷量的一半左右。
不過,對于真正需求“大”畫面的消費者,50英寸依然太小——他只不過是多半張餐桌的大小。所以,很多消費者去選擇家用投影機作為電視機的替代品,以尋求100英寸級的私家影院觀感。然而,傳統家用投影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看投影必須像電影院那樣,關燈拉窗簾,制造小黑屋環境。或者說家用投影這種大畫面的代價是犧牲掉了電視機的“光天化日”觀看能力。所以,家用投影依然美中不足。
傳統液晶和家用投影機美中不足的地方還不止以上這些。在“看電視”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視頻和色彩效果”上,液晶和傳統投影機也不令人滿意。
且不要說在環境光線干擾下,傳統投影機對比度和色彩大幅失真,即便是暗室條件下,傳統投影也往往色彩飽和度不足。而對于液晶電視而言,其能很好的解決環境光線的干擾問題,卻無法最終解決高色彩飽和度的問題。液晶電視機的背光系統,也是決定其色彩表現的最核心部分,從最早的冷陰極熒光管、發展到現在的LED光源,以及最新的量子點LED光源,其目標就是克服色域上的瓶頸。雖然這其中的技術進步成績斐然,但是卻依然沒有達到真正令人滿意的效果。
而且,液晶電視的成像方式還有其特有的缺陷,這就是炫光干擾、高頻藍光危害,動態畫面拖尾,以及隨著電視畫面尺寸增加,必須不斷增長的最佳觀看距離。一般而言,50英寸的電視機需要3米以上的觀看距離,80英寸已經需要5.5米以上的距離空間,這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意味著要“擁有巨大的客廳”這樣一個難以實現的外部條件。
實際上,從觀看距離到炫光和高頻藍光造成的視覺不舒適性,正在隨著液晶電視,尤其是超大液晶電視機的流行,成為液晶顯示產品最受“詬病”的一個缺點。因為,人們看電視是為了享受,而享受決不允許以健康威脅為代價。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完全從享受這一標準出發,傳統的家用電視機,不管是液晶還是投影都不怎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那么有沒有一種可以結合了投影的大、液晶的抗環境光,同時色彩更好、畫面也更健康的顯示技術呢?答案是:這就是激光電視技術。